天天看點

父親曾是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政治局常委,兒子承父志也為革命壯烈捐軀

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在人類發展史上,無論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都存在着殘酷的壓迫和剝削。

但曆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

19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歐洲勞工運動和民主運動的高潮疊起,一波接連一波。

在馬克思思想的指導下,世界上第一個國際勞工聯合組織成立,後來被稱為第一國際;之後,又出現了第二國際和第三國際。

第三國際成立于1919年3月,又稱共産國際,總部設于莫斯科,建立人是列甯。

1920年4月,共産國際代表魏金斯基(吳廷康)等人受命來中國組建中國共産黨。

這一行人到了中國,順利地聯系到了李大钊和陳獨秀,經過一番秘密活動,于該年8月,由陳獨秀、李漢俊、陳望道等人主持,上海共産主義小組在上海李漢俊的寓所宣布成立,陳獨秀被推選為書記。

這裡要說的,是充當魏金斯基與李大钊、陳獨秀談話的翻譯者——張太雷。

父親曾是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政治局常委,兒子承父志也為革命壯烈捐軀

前面第一排從左到右分别為加倫、鮑羅廷、張太雷、汪精衛

張太雷出自常州名門世家,高祖為清乾隆年間的太學生,曾祖是翰林院孔目,祖父為五品候選知府,父親是縣邑庠生。

不過,到了張太雷的父親張亮采這一代,已經是家道中落了。

張亮采難以維持生許,不得不入贅于常州西門外薛家為婿。

張太雷呱呱墜地之時,張亮采心心念念渴求着張家可以“否極泰來”,給張太雷取名“泰來”。

張太雷遺傳了高祖、曾祖以及祖父輩讀書優秀基因,在西郊國小讀書時,門門功課都是最優。

西郊國小教導主任兼國文老師馬次立認為張太雷的前途不可限量,他在讀了張太雷寫的作文《試論學生之職責》時,看到其中有提到“今日之莘莘學子,以救國救民、複興中華為己任”,大感振奮,替張太雷取學名張複,意為“複興中華”,并資助他考進常州府中學堂學習。

常州府中學堂的校長屠元博有着熾熱的愛國情懷,他早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加入了孫中山先生上司的同盟會,在他擔任常州府中學堂校長後,他便把學堂當成了一個宣傳民主革命的重要場所。

他本人經常向學生講述孫中山、章太炎、鄒容、陳天華等人的進步思想。

是以,張太雷在常州府中學堂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1916年1月,張太雷考入北洋大學——這是天津大學的前身,他的眼界就更加開闊了。

父親曾是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政治局常委,兒子承父志也為革命壯烈捐軀

而且,他憑借着過人的天資,學會了英語、法語、德語、俄語等多種外語,于1918年夏受北洋大學法科美籍教授福克斯之邀,參加了《華北明星報(日報)》的編輯工作。

《華北明星報(日報)》經常刊載介紹馬克思主義的一些進步文章。

張太雷讀了這些文章,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感覺。

于是,他找來了德文版的《馬克思政治學》一書,不但将該書讀通讀透,還将全書譯著為中文,在《民國日報》上連載。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張太雷取“泰來”的諧音,改名為太雷,寓意為驚醒世人、擊碎舊世界的巨雷,前往北京參加并組織愛國運動。

張太雷的表現得到了李大钊等人的賞識和提攜。

張太雷是以有幸成為了李大钊與魏金斯基商議建立中國共産黨事宜的翻譯。

上海共産主義小組成立後兩個月,即1920年10月,李大钊、張申府、張國焘三人發起成立了北京共産黨早期組織,張太雷和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等人先後加入。

可以說,張太雷是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

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宣告成立,張太雷是全國第一批58名中國共産黨黨員之一,他還在第二年被派往共産國際工作,并代表我黨參加出席共産國際三大。

這麼一來,張太雷成為了中國共産黨第一個到共産國際工作的使者,是我黨能與列甯會晤不多的人之一。

張太雷不僅是連接配接共産國際和中國共産黨的橋梁,他還積極參與了建黨、建團、建軍工作,先後參加過黨的二大至五大,是四屆候補中央委員,五屆中央委員。

父親曾是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政治局常委,兒子承父志也為革命壯烈捐軀

1927年4月27日,我黨“五大”在武昌召開,張太雷當選為中央委員,他在會上強烈地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支援毛主席當時提出的關于進行土地革命、組織工農武裝的正确主張。

這樣,繼“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後,張太雷與葉挺、葉劍英、楊殷、周文雍、恽代英、聶榮臻等人一道組織了廣州起義,他本人擔任了起義的總指揮,于12月11日淩晨4時舉旗起義。

由于計劃周詳,部署得當,起義軍在短短幾個小時内便控制住了廣州城。

當日黎明時分,張太雷身穿戎裝,頸系着紅領帶,在警察局大樓上豎起廣州蘇維埃政府的大旗——廣州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

這是我黨在大城市内建立的第一個紅色政權。

由于主席蘇兆征未到職,張太雷擔任代理主席。

不過,新生的廣州蘇維埃政府很快遭到了中外反動勢力的絞殺——這些反動勢力密切地聯合了起來,瘋狂進攻廣州。

張太雷親赴前線指揮戰鬥,身中3彈,壯烈犧牲,成為了我黨曆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時年39歲。

張太雷于1918年春娶妻陸靜華,生有二女一子。

張太雷壯烈犧牲時,長女張西屏才8歲,次女張西蕾6歲,幼子張一陽4歲。

妻子陸靜華接到張太雷犧牲的噩耗,猶如五雷轟頂,悲痛欲絕。

她含辛茹苦,以常人難以想像的困苦中拉扯這三個子女。

父親曾是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政治局常委,兒子承父志也為革命壯烈捐軀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時,張西屏已從省立蘇州女子師範畢業,張西蕾在蘇州女子師範高師部讀二年級,張一陽剛剛從常州中學國中畢業,姐弟仨都參加了各種抗日宣傳活動和傷兵救護工作。

1938年秋,張西屏留在家裡贍養母親,張西蕾則和弟弟張一陽到新四軍軍部所在地安徽泾縣雲嶺鎮參加了新四軍。

1941年1月,蔣介石釀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父親曾是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政治局常委,兒子承父志也為革命壯烈捐軀

當時的張西蕾已随新四軍後方機關部分同志轉移到了蘇北鹽城,弟弟張一陽所在的部隊擔任掩護軍部機關的任務。

在連續七個晝夜的激戰過後,我軍大部分指戰員都犧牲了,張一陽受傷後被俘。

張一陽在獄中堅貞不屈,怒斥敵人,嚴拒敵人的誘降,最後英勇就義。

張一陽在就義前,用力咬下手上的兩片指甲,交給獄中的難友,拜托他們想辦法帶出給二姐做紀念。

張一陽犧牲時,僅18歲。

父親曾是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政治局常委,兒子承父志也為革命壯烈捐軀

張西蕾後來收到了弟弟這兩片指甲,為了不讓母親傷心,就沒有把弟弟犧牲的消息告訴家裡。

新中國成立後,她的母親陸靜華被推選為革命老根據地代表團的代表,于1950年去北京參加國慶觀禮。

張太雷早年曾在毛主席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中國革命問題》,和毛主席建立下深厚的革命感情。

毛主席聽說是張太雷夫人來了,親切接見,稱他們家是“兩代烈士”。

陸靜華這才知道自己的兒子早在八年前就為革命獻身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