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官場水有多深?一個小小縣令就敢毒殺欽差大臣

嘉慶十三年(1808年)冬天,大清發生了一件載入史冊的奇案——嘉慶皇帝朱筆親批的查赈官員,實際也就是欽差大臣——李毓昌,辦案過程中在當地被害,害死他的正是這個地方上的縣令王伸漢。為了掩蓋自己的A錢罪行,王伸漢收買仆人謀殺了李毓昌。這個故事讓人落淚,且細思極恐,容筆者慢慢道來。

1.查赈官李毓昌任上殒命

且說1808年11月7日清晨,江蘇淮安山陽縣善緣庵,查赈大員李毓昌吊在房梁上,氣絕身亡。他的三個仆人李祥、顧祥和馬連升伏地痛哭。

面對聞聲趕來的人群,三個仆人在哀嚎中斷斷續續說着他們主人的死亡原因。李祥說,李毓昌有病在身,常常情緒失常,昨天回到善緣庵後,悶悶不樂,神思恍惚。顧祥說,昨天晚上李毓昌精神很差,心神不甯,還自言自語,他們三個本來想夜裡伺候老爺,結果被他打發離開了。沒想到,他在夜裡上吊自殺了。

清朝官場水有多深?一個小小縣令就敢毒殺欽差大臣

李毓昌

按照三個仆人的說法,他們的主人李毓昌是因病自尋短見。

卻說李毓昌是山東即墨人,考中進士的時候已經38歲了,被吏部分到江蘇作候補知縣。嘉慶十三年(1808),淮安一帶受了嚴重水災,幾十萬災民等着朝廷救濟。赈災十萬火急,為了確定赈災款沒有被當地官員A錢,身在江蘇的李毓昌被朝廷委派為查赈官員。

接到指令後,李毓昌帶着三個仆人趕赴山陽縣審查賬目。李毓昌工作認真勤懇,敏銳地發現災民所領取的赈災銀數額和山陽縣令王身漢上報的數額相差很大。他查到了山陽縣令王伸漢侵吞巨額赈災款的證據。茲事體大,李毓昌決定将王伸漢A錢赈災款的事情上報朝廷。

他的奏折還沒寫,忽然人就懸在房梁上,氣絕身亡了。在山陽縣令王伸漢的操作之下,李毓昌被認定為自殺身亡,案件按程式經淮安府、江蘇省一路報到了刑部。

案件似乎就要劃上句号了。

2.李毓昌被殘忍謀殺而死

李毓昌的靈柩運回了老家山東即墨。其族叔李泰清在整理李毓昌遺物時,在一本書中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山陽知縣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負天子。”翻譯一下就是:山陽縣知縣王伸漢A錢冒領赈災款項,還想用重金收買我,我不敢接受,這樣會負皇上、負百姓!

李泰清感覺一口血湧上心頭,這張紙條說明,侄子李毓昌很大可能是被人所殺。李泰清代表李氏家族赴京喊冤。李毓昌的老師、山東同鄉、左都禦史初彭齡将該案捅給了嘉慶帝,嘉慶帝知道後大驚,先是谕令刑部審理此案。又成立以軍機大臣、儀親王永璇為首的專案組查案督查該案。

清朝官場水有多深?一個小小縣令就敢毒殺欽差大臣

嘉慶皇帝

不久之後,案情大白于天下。

原來,李毓昌在擷取山陽縣令王伸漢A錢的證據後,打算上報。王伸漢得到消息後,非常驚恐,他想到了兩個自救之策,一是賄賂李毓昌,拉他下水;二是如果賄賂不成,就殺掉李毓昌。

山東漢子李毓昌嚴詞拒絕了王伸漢的賄賂。但王伸漢耍起了心眼,他假裝誠懇地對李毓昌表示自己錯了,請他到家裡吃飯,李毓昌磨不過,隻好去赴宴。當然,宴無好宴。喝了幾杯酒的李毓昌回到善緣庵住處,因酒後口渴,就喊仆人上茶。誰知這三個仆人都被王伸漢花500兩銀子收買,仆人們在茶裡下了毒,毒發後,李毓昌連連吐血,但并未即時死亡,三個仆人等不及,用衣帶将主人勒死了,然後将他吊到梁上,僞裝成自殺假象。

當驗屍的淮安知府王毂發現李毓昌胸前有血迹,對他的上吊自殺表示懷疑時,王伸漢賄賂了他4000兩白銀,壓下了此事。于是江蘇方面給出了李毓昌抑郁自殺的結案報告。

經查明,山陽縣獲得的90000兩赈災款中,王伸漢獨吞了23000兩,這些銀子換成糧食可以救很多人!

最後,王伸漢在李毓昌墓前伏法。

3.細思極恐之處在哪裡?

官員作假、為惡,竟然如此簡單。一個縣官竟然敢謀殺朝廷派下的查赈官員。李毓昌是進士出身,又有朝命在身,縣令王伸漢竟然悍然買兇殺人。細細想一下,這是王伸漢第一次殺人否?而且王伸漢隻花了4000兩銀子就收買了上官——淮安知府王毂,後者為其一路開路燈,在上報給江蘇按察使的報告中,确認了李毓昌系自殺。而江蘇巡撫、兩江總督竟然都毫不懷疑,一路報給刑部。後來兩江總督、江蘇巡撫等相關進階官員分别被判處流放或免職,一點都不冤枉。還有多少冤案在這樣的模式下發生呢?

小小知縣竟然将赈災款的四分之一攬入自己腰包,相當于四十多年的俸祿,可見腐敗之巨。李毓昌不願同流合污,反被指責破壞了赈災的“潛規則”。嘉慶皇帝恨恨地說:“大不法小不廉,吏治不清,民生何賴?”山陽縣一縣如此,其他地方呢?連救人命的赈災款都敢A錢,他在平時絕不會是個清官!當時,這樣的貪官污吏又有多少呢?

3個仆人收了500兩銀子,就敢謀殺朝廷命官,真是無法無天。

最讓人心寒的是,如果沒有負責監察工作的高官介入,此案可能根本就翻不了。李泰清發現侄子死得蹊跷,就跑到都察院訴冤;都察院接到的冤情案件多了去了,而此案已經經過了江蘇省和兩江總督府定案,牽扯太廣,要想翻案,何其難!好巧不巧,李毓昌的老師、山東同鄉、左都禦初彭齡将案件上報給了嘉慶帝,有了皇帝的訓示,此案才得以最終昭雪。

清朝官場水有多深?一個小小縣令就敢毒殺欽差大臣

李毓昌墓

餘論:

一個堂堂進士、朝廷命官說被殺就被殺了,總督不管,巡撫不問,仆人都能被收買。死了半年了才為皇帝所知,還要靠朝裡有人才得以沉冤昭雪。往深裡想一想,那些沒有關系、沒有背景的冤魂又有多少?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