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一直飽受争議。一方面他頻年北伐,确實沒有實作攻占隴右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可以壓制司馬懿,甚至在曹魏境内搞經濟生産。小編個人認為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還是很強的,蜀漢士兵的戰鬥力也很強。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戰争的勝負、一支部隊的戰鬥力不僅與将軍的指揮能力和士兵的軍事素養有關,裝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亮時期蜀漢的幾件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近戰利器:蒲元神刀

蒲元是蜀漢一個鑄刀大師,可惜在《三國志》中并無傳記或事迹的記載,蒲元的事迹大都出自《蒲元傳》和《蒲元别傳》,一般認為《蒲元傳》、《蒲元别傳》的作者是姜維,不過這一點存在争議,待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蒲元曾為諸葛亮鑄造三千把刀。在淬煉的時候提出用蜀江的水淬煉,令人去成都取水。取水回來後,蒲元方一淬煉,就知道其中摻雜了八升涪水。刀鑄造完成之後,用竹筒裝滿鐵珠試刀,可以輕松斬斷。是以這三千口刀被稱為“蒲元神刀”。有了這種鋒利的神刀,可以讓蜀漢軍隊在近身搏殺的時候取得很大的優勢。

《藝文類聚·軍器·刀》引《蒲元傳》:“以竹筒内鐵珠滿中,舉刀斷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防禦利器:諸葛亮筒袖铠、鐵帽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平定孟獲叛亂的時候曾經遇到過藤甲兵。藤甲兵身上的藤甲刀槍不入,輕巧便利,唯獨害怕火攻,可以說是一種優秀的防具。小編沒有在史料上找到藤甲的記載,不過卻找到另一種和諸葛亮有關的防具,那就是諸葛亮筒袖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筒袖铠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存在,是以筒袖铠并非諸葛亮發明。但史料中将諸葛亮冠名在筒袖铠的前面,或許是諸葛亮曾經對筒袖铠進行改良的原因。但也有人說這是一種對諸葛亮的崇拜。但小編認為即便是有崇拜的因素,也不可能空穴來風,諸葛亮與筒袖铠應當存在聯系。這種諸葛亮筒袖铠的防護能力很強,在南北朝時期曾作為對臣屬的賞賜。

《南史·殷孝祖傳》:“禦仗先有諸葛亮筒袖铠、鐵帽。”

《南史·王玄谟傳》:“賜以諸葛亮甬袖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遠端利器: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可謂是大名鼎鼎的“神器”了,到現在還存在于各種小說、遊戲當中,真可謂有綿長的生命力。但諸葛連弩的本來面貌到現在卻有些模糊不清。按照《魏氏春秋》中的說法,諸葛連弩本來的名字叫做“元戎弩”,用鐵作為箭矢,一次性可射出十字弩箭;另外有一種說法,諸葛連弩是可以連續射出十支弩箭。

兩種說法莫衷一是,而且有較大差別。如果是一次性發射十支,再結合曹魏機械專家馬鈞改良的威力提升五倍,也就是五十支箭的說法,那麼諸葛連弩應該是一種大型兵器,單兵難以攜帶,隻能作為攻城後守城的軍械;如果是連續發射的話,諸葛連弩很有可能是一種比較輕便的單兵手持的弩,利于野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從《魏氏春秋》的字面記載,似乎是一次性擊發,側重于火力密集程度;但按《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以及《馬先生傳》中“連弩”的說法,似乎是連續擊發,側重持續性。小編并非古代武器專家,對此沒有什麼深入研究,隻能在下面附上史料,靠讀者自行判斷了。

《馬先生傳》:“先生見諸葛亮連弩……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魏氏春秋》:“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運輸利器:木牛流馬

相對于諸葛連弩,木牛流馬更加無迹可尋。諸葛連弩的主要争議在于是連續發射還是單次發射,木牛流馬的争議就比較複雜了。比較确定的一點就是,木牛流馬是兩種運輸糧草的工具,以人力驅動,但不會給運輸者帶來較大的負擔。其中木牛運輸量大,至少可以以每天二十裡的速度運載一個人一年所用的糧食;流馬的發明時期可能晚于木牛,可以運載四斛六鬥的軍糧,據考證為木牛運載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流馬的運載量遠低于木牛,但考慮到諸葛亮特意評價木牛“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流馬的速度應當超過木牛。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九年春二月,亮複出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現在有一種說法,當然這種說法也并非今人所創,即所謂木牛流馬就是一種便于山地行進的獨輪車。雖然木牛流馬到底為何物至今尚且有争議,但小編認為,絕對不是簡單的獨輪車。首先在《諸葛亮集》中明确記載了木牛流馬的制作方式和主要構成,與獨輪車有很大的差別;其次木牛可以做到運載一年軍糧“而人不大勞”,單純的獨輪車無法做到這一點,需要機械的輔助。另外還有其他人的評價。西晉名将劉弘曾經高度評價木牛。劉弘的時代與諸葛亮的時代差距不大,他的評價應該有很大的參考性。如果諸葛亮隻是“心血來潮”,把獨輪車安上牛頭就稱之為“木牛”,劉弘這樣誇一輛獨輪車實在是有點匪夷所思。

《諸葛亮集》:“載一歲糧,日行二十裡,而人不大勞。”

《蜀記》:“鎮南将軍劉弘至隆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木牛之奇,則非般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諸葛亮并非木牛的發明者,發明者正是為諸葛亮鑄刀的蒲元。此事見于《蒲元别傳》,與《三國志》存在沖突。孰是孰非還需要讀者自行判斷。

《北堂書鈔》引《蒲元别傳》:“亮欲北伐,患糧難緻,元牒與亮曰:‘元辄率雅意,作一木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看蜀漢軍隊中的幾種軍器

小結

戰争促進了軍事科技的發展,蜀漢軍隊中的這些軍器就是很好的證明。雖然這些兵器經曆千年的時間推移已經面目不清,但仍然在各種史料中留下吉光片羽,給後世留下探索的空間。不過軍器的先進并不能決定戰争的勝負,背後更多的是綜合國力的比拼和地理環境的影響。蜀漢發明、改進、制作、使用這些軍器,但受限于國小軍弱民疲,又失去荊州的便捷交通,雖然經常主動北伐,但收效甚微,最後也難免困死于益州的結局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全三國文》、《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南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