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入豐厚,待遇優厚,還有一個好上司,宋初的邊将實在是幸福啊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成功,建立宋朝。

坐上了龍椅的趙匡胤很快就發現這個皇帝實在不好當啊。

為嘛呢?

因為卧榻之側,皆他人家也。

雖然自己是皇帝,可是拿起地圖仔細一瞅,大宋王朝其實也就一畝三分地。

從首都開封往北,不到500裡,就是北漢的院子,再往北,就能看見契丹人的帳篷了。

往南走,左拐,能碰到兩個正在飲酒作詩、昏昏欲睡的南唐人;

右拐,一不留神,就能遇上一群打劫的,不用問,是南平那疙瘩的;

再往南,就能遇上兩漁民,口音是長沙話,這是武平人;

繼續往南走,沒準會遇上兩個讀書人,聲音細得像女人,先掬一把同情的淚:兄弟,您受苦了,這是南漢的讀書人。

往西走,過秦嶺,趨漢中,一過劍門,就會發現,滿大街都在吹吹打打,家家戶戶都在嫁女成親,這情形,一定是後蜀的老百姓。

與中原的宋朝相比,趙匡胤的這些鄰居們似乎都在聲色犬馬中流連忘返,不是在搞選美,就是在開酒宴,與一不小心喝醉了都要開展深刻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趙匡胤相比實在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兒。

于是,在杯酒釋兵權,穩定了内部政權之後,雄心壯志不遜于柴榮的宋太祖,心裡謀劃着對外用兵了。

但是,宋朝的中央禁軍此時總共隻有20萬左右,還要分出一部分兵力來守護邊疆,機動兵力也就在10萬出頭,要實作九合諸侯、天下混一的夢想,首先要考慮如何安定邊疆。

于是,為了確定對南方專心用兵,趙匡胤首先進行了一番邊防的部署。

收入豐厚,待遇優厚,還有一個好上司,宋初的邊将實在是幸福啊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四月,趙匡胤下诏:

命趙贊駐紮延州(今陝西省延安市)、董遵誨駐紮環州(今甘肅省環縣)、王彥升駐紮原州(今甘肅省鎮原縣)、馮繼業駐紮靈武(今甯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用以防備黨項;

命李漢超駐紮關南(關南:指三關以南,瓦橋關——今河北省雄縣、益津關——今河北省霸州市、淤口關——今河北省霸州市)、馬仁瑀駐紮瀛州(今河北省保定市)、韓令坤駐紮常山(今河北省保定市)、賀惟忠駐紮易州(今河北省易縣)、何繼筠駐紮棣州(今山東省惠民縣),用以抵禦契丹;

命郭進駐紮西山(太行山以西)、武守琪駐紮晉州(今山西省臨汾市)、李謙溥駐紮隰州(今山西省隰縣)、李繼勳駐紮昭義(今山西省長治市),用以防禦北漢。

【用人不疑】

為了讓這些邊關将領安于本職工作,認真備戰備荒,大老闆趙匡胤可沒少費心思。

邊關将領的家屬凡是居住在首都開封的,朝廷給予的照顧都非常優厚,福利分房、醫療保險,一個都不少,時不時還組織一個擁軍優屬活動,掀起擁軍愛民的新高潮;

邊防各地的地方财政收入全部歸邊關将領所有,并且專門搞了若幹個自由貿易區和免稅區,讓他們自由來回貿易,一切貿易活動均免收稅收,就是搞點走私活動也是可以了解的。

趙匡胤的意圖很明顯:既然肯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為我賣命,那麼我也就舍得大價錢,該花花,該撈撈,隻要能保證國家安全,其他都好說。

政策這麼好,想不發都不行啊。

這樣一來,駐守邊關的将領個個富得流油。

同時,趙匡胤對于這些守邊的大将堅持一條基本原則:用人不疑。

史書中記載的下面這幾件事,很能說明這一點。

橫海節度使張美,奉命鎮守北邊重鎮滄州(今河北省滄州市),北禦契丹。

有一次,有人跑到京城來告狀,稱張美在滄州搜刮民财,還強娶其女為妾,鬧得滿城風雨,京城一時議論紛紛。

趙匡胤聽聞此事,便親自召見了這個告狀的老百姓。

趙匡胤和顔悅色地問他:“老人家,張美未到滄州之前,滄州一帶安定嗎?”

這位仁兄想了想,如實禀告:“不安定,契丹人經常來騷擾。”

趙匡胤又問:“那張美到任後,又怎麼樣呢?”

此人倒也實在,又想了想,實話實說:“老百姓再也沒有刀兵之禍了。”

趙匡胤一聽,很滿意,于是勸慰道:“這樣看來,張美對于滄州的安甯有大功呀。以前契丹人入侵,邊将抵禦不力,當地的老百姓每年都要遭到禍害,家破人亡的慘劇舉不勝舉。如今張美鎮邊修備,守住一方平安,你們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啊。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邊患連連,試想,你還能保全家财子女嗎?朕罷免一個張美并不難,可是一旦罷免,則滄州百姓的平安,又當何所寄呢?”

見百姓若有所思,趙匡胤又接着問:“老人家,你共有幾個女兒,嫁的又是何人啊?”

此人又如實禀告,稱女兒嫁的都是普通的農家。

趙匡胤笑着說:“你的其他幾個女兒嫁的都是普通人家。而張美,則是國家的封疆大吏,是朕的股肱之臣,他因為喜愛你的女兒,才娶了她,必定不會虧待她。而且,将來張美立了功,朕還會厚加獎賞,讓他光宗耀祖,封妻蔭子。你說,你的女兒是嫁給我的貴臣好呢?還是嫁給一個村野莽夫好呢?”

趙匡胤的一番話,令告狀的老百姓茅塞頓開,老頭扳着手指頭,仔細算了算帳,咧着嘴笑了,于是,滿腹委屈頓時化作滿腔歡喜,哭哭啼啼而來,高高興興而去。

安撫了告禦狀的老百姓,趙匡胤回過頭來,又賜給張美的老母親一萬兩白銀,并讓其帶話給張美:“你缺錢花,就應該向朕如實禀報,不應當向老百姓索取。”

趙匡胤此舉,無疑是在敲打張美,告訴他,不但要守好邊,還要為好政。

張美得悉此事後,既是惶恐,又是感激。

惶恐的是,趙匡胤警告了自己,感激的是,雖然警告,但是仍然用人不疑,幫自己安撫了百姓,還給了老母親賞金,讓自己安心守邊。

從此,張美發憤圖強,清廉自守,不久便以政績卓著而聞名。

收入豐厚,待遇優厚,還有一個好上司,宋初的邊将實在是幸福啊

【猛将兄郭進】

西山巡檢使郭進,奉命戍邊防備北漢。

郭大将軍,号令嚴整,禦下甚嚴。

趙匡胤很欣賞這員猛将,每次調兵前往邊塞隸屬郭進時,趙匡胤總會再三叮囑這些士卒:“你們一定要謹守法令,否則,就算我能寬恕你們,郭進也饒不了你們。”

趙匡胤曾經将自己身邊的侍衛三十人劃撥郭進麾下,當時,正好趕上郭進領軍與北漢交戰,這些侍衛中有人臨陣退縮,結果,被郭進斬首十餘人。

消息傳來,侍衛部隊中頓時議論紛紛,大家都為自己昔日的兄弟死于非命而憤憤不平。

何況,打狗還得看主人。郭進竟然連皇上的侍衛也敢擅自處死,膽子也太大了。

侍衛們的反應,趙匡胤自然很清楚,他的處理卻是,派使臣到前線撫慰郭進,說:“這些人自認為是我的宿衛親兵,桀骜不馴,不遵法度,臨陣脫逃,軍紀渙散,你殺得對!”從此,無人再敢違背郭大将軍的軍令。

有一次,郭進手下的一名軍校,進京告狀,污蔑郭進有不法之事。趙匡胤大怒,認定其離間君臣,誣告陷害,遂命人将其捆起來,綁送郭進軍中,讓郭進親手斬殺。

郭進倒也是大丈夫氣概,不與此人計較,反而很欣賞他告禦狀的勇氣,于是,郭進便放了他,讓他戴罪立功,并表示,如果他能知恥後勇,立下戰功,自己還将親自舉薦他升官。此人後來果然踴躍作戰,立下大功。

郭進言而有信,立刻将反映此人戰功的奏章呈送京城,請皇帝趙匡胤賞以官職。

趙匡胤收到奏章,卻仍是憤憤不平,對此人當初誣告自己愛将之事依舊耿耿于懷。

大宋皇帝表示,此人誣陷我忠良之臣,這些戰功,就當贖罪,不可再賞官,又把奏章退還給郭進。

郭進也固執,再次上書請求,表示自己說話算話,不能失信于人,如果失信,則今後無法用人了。

最終,趙匡胤準奏,賞了此人官職,算是幫助郭進兌現了諾言。

不僅如此,開寶三年(公元970年),趙匡胤還下令在京城為郭進修建府邸,建築材料的規格甚至與王室相同,朝臣有異議,認為與禮制不符。

面對着這迂腐的建議,趙匡胤怒了:“郭進控扼西山十餘年,為國守邊,使我沒有北顧之憂,我對待他難道不能像對待我的子女家人一樣嗎?”

趙匡胤越說越激動,最後表示:“亟往督役,勿妄言!”(趕緊去督辦建造,别胡說八道!)

這句話翻譯成現在流行的網絡語言,就是:

Youcanyouup,Nocannobb。

而郭進也對趙匡胤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從此,更加用心守邊,保境安民。

收入豐厚,待遇優厚,還有一個好上司,宋初的邊将實在是幸福啊

【歡喜小冤家】

還有一位,需要隆重介紹一下。

他就是,曾經的随州好男兒,現在的通遠軍節度使董遵誨同志。

當年,趙匡胤落魄之際,寄居其父董宗本家中,因為羨慕嫉妒恨,小董同學羞辱了當時的待業青年小趙同學。練過鐵頭功的趙匡胤同志當然不甘受辱,于是,拂袖而去。

這段陳年舊事,趙匡胤可沒忘,當然,董遵誨也忘不了。

更重要的是,風水輪流轉。

建隆元年,趙匡胤登基,當年的待業青年成功逆襲,成了大宋王朝的大老闆。

而那位自命不凡的董大公子,此時,正是大宋禁軍的骁武軍指揮使,趙匡胤老闆手下的打工仔。

那一刻,董遵誨同志的腸子恐怕已經悔得變了顔色。

哎,隻怪自己眼拙啊。

偏偏沒有多久,董遵誨就接到了皇帝的诏令,命其上殿觐見。

董遵誨看着诏令,死的心都有。

最後,在夫人的勸慰下,董遵誨才勉強答應觐見新科皇帝。

于是,抱着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想法,董遵誨戰戰兢兢地進了宮,剛一上殿,便磕頭請死。

趙匡胤急忙令左右将他扶起,好言安慰,笑道:“朕治天下,以赦免過失,獎賞功勞為原則,怎麼會因為舊怨怪罪你呢。你不要憂慮,朕還需要你為國出力呢。”

說罷,于便殿賜宴,與當年的歡喜小冤家一起開懷暢飲。

酒酣耳熱之際,趙匡胤高興地回憶起當年的趣事,笑着問董遵誨:“愛卿,還記得往日紫雲如蓋及黑蛇變龍的夢嗎?”

董遵誨腦袋瓜轉得快,一聽此話,順勢一拍:“此夢正應在今日!陛下真龍天子,微臣當時眼拙,實在是罪過,罪過啊!”

趙匡胤聞言笑道:“愛卿何不再敬我一杯。”

董遵誨立刻起身敬酒。

當晚,兩人喝得興高采烈,聊起當年相處的種種趣事,不禁相視大笑,開懷暢飲,董遵誨心下乃安。

不久,關于董遵誨同志與大宋皇帝的那段陳年舊事,也迅速傳遍了京城。

董遵誨手下幾名軍校以為皇上隻是做做樣子,将來一定會嚴懲董遵誨,畢竟,董大公子曾經羞辱過當今天子。

于是,為了擺脫與董遵誨的幹系,并借機扳倒他,這幾名軍校便敲響登聞鼓,向皇帝聯名揭發董遵誨十餘條罪狀。

董遵誨吓得面無人色,以為這次肯定必死無疑。

大宋皇帝趙匡胤卻大度地表示,不予追究,反而問董遵誨,其母何在。

董遵誨不明其意,隻得如實禀告,稱其老母因戰亂,流落契丹境内,已多年未有音信。

趙匡胤表示,知道了,厚賜董遵誨并安撫之。

告狀一事,就此打住。

董大公子千恩萬謝,拜别趙匡胤。

不久,董府喜事臨門,董遵誨的母親居然從契丹境内安然無恙地回來了。

原來,得知董母流落契丹的消息之後,大宋皇帝趙匡胤馬上派人在宋遼邊境一帶,出重金尋訪董母,終于找到了董母的下落,于是,派人秘密護送董母入境,送還董遵誨家中。

同時,趙匡胤正式下诏,委任董遵誨為通遠軍節度使,鎮守環州,防備西北的黨項。

趙匡胤密訪董母,千裡護送,迎回中原,同時對董遵誨委以重任,托付邊關。

端的是,一派帝王氣度!

趙匡胤以德報怨的厚道之舉,令昔日的歡喜小冤家董遵誨感激得無以名狀。

遇上這麼好的上司,不把活幹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

從此,董遵誨對趙匡胤忠心不二,為大宋盡職盡責。他單人獨騎,親自深入西北各部落,宣傳國家的民族政策,真誠結交各族朋友,于是,“諸族酋長,衆皆悅服”。終于用出色的工作業績,回報了趙老闆的一片真心。

趙匡胤在對待邊防将帥的問題上,用人不疑,榮寵備至,一旦任用,全力支援,甚至十幾年“不易其任”,讓他們長期擔任邊關的防務,吃透邊境的形勢,掌握邊防的敵情,隻要立功,就厚加賞賜,金錢、榮譽,賞之不惜。

正如,史書所載“帝寵異将帥類此,故能得其死力。”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拿人錢财,替人消災。

既然得了大老闆的好處,這些邊關将領也就玩命的幹了。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有了錢,以張美、郭進、董遵誨等同志為代表的新一代大宋邊将,底氣也就足了,他們以金錢開道,用錢财招募不要命的主,讓他們深入敵境大搞間諜活動,編織了一個龐大的地下情報網絡,邊境敵人的一舉一動,都被邊關将領們提前知曉。

一切盡在掌握。

于是,敵人每次準備侵犯邊境,這些将領們都能預先知道,并提前紮好口袋,設下埋伏,請君入甕,痛擊敵人。

從此後很多年,大宋王朝的西方和北方的邊防都非常安定,大老闆趙匡胤這才免去了後顧之憂,得以騰出手來專心對南方用兵了。

不疑則将校用命,不吝則軍士效死。

古往今來都是這個理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