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收入丰厚,待遇优厚,还有一个好领导,宋初的边将实在是幸福啊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成功,建立宋朝。

坐上了龙椅的赵匡胤很快就发现这个皇帝实在不好当啊。

为嘛呢?

因为卧榻之侧,皆他人家也。

虽然自己是皇帝,可是拿起地图仔细一瞅,大宋王朝其实也就一亩三分地。

从首都开封往北,不到500里,就是北汉的院子,再往北,就能看见契丹人的帐篷了。

往南走,左拐,能碰到两个正在饮酒作诗、昏昏欲睡的南唐人;

右拐,一不留神,就能遇上一群打劫的,不用问,是南平那疙瘩的;

再往南,就能遇上两渔民,口音是长沙话,这是武平人;

继续往南走,没准会遇上两个读书人,声音细得像女人,先掬一把同情的泪:兄弟,您受苦了,这是南汉的读书人。

往西走,过秦岭,趋汉中,一过剑门,就会发现,满大街都在吹吹打打,家家户户都在嫁女成亲,这情形,一定是后蜀的老百姓。

与中原的宋朝相比,赵匡胤的这些邻居们似乎都在声色犬马中流连忘返,不是在搞选美,就是在开酒宴,与一不小心喝醉了都要开展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赵匡胤相比实在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儿。

于是,在杯酒释兵权,稳定了内部政权之后,雄心壮志不逊于柴荣的宋太祖,心里谋划着对外用兵了。

但是,宋朝的中央禁军此时总共只有20万左右,还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守护边疆,机动兵力也就在10万出头,要实现九合诸侯、天下混一的梦想,首先要考虑如何安定边疆。

于是,为了确保对南方专心用兵,赵匡胤首先进行了一番边防的部署。

收入丰厚,待遇优厚,还有一个好领导,宋初的边将实在是幸福啊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四月,赵匡胤下诏:

命赵赞驻扎延州(今陕西省延安市)、董遵诲驻扎环州(今甘肃省环县)、王彦升驻扎原州(今甘肃省镇原县)、冯继业驻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用以防备党项;

命李汉超驻扎关南(关南:指三关以南,瓦桥关——今河北省雄县、益津关——今河北省霸州市、淤口关——今河北省霸州市)、马仁瑀驻扎瀛州(今河北省保定市)、韩令坤驻扎常山(今河北省保定市)、贺惟忠驻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何继筠驻扎棣州(今山东省惠民县),用以抵御契丹;

命郭进驻扎西山(太行山以西)、武守琪驻扎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李谦溥驻扎隰州(今山西省隰县)、李继勋驻扎昭义(今山西省长治市),用以防御北汉。

【用人不疑】

为了让这些边关将领安于本职工作,认真备战备荒,大老板赵匡胤可没少费心思。

边关将领的家属凡是居住在首都开封的,朝廷给予的照顾都非常优厚,福利分房、医疗保险,一个都不少,时不时还组织一个拥军优属活动,掀起拥军爱民的新高潮;

边防各地的地方财政收入全部归边关将领所有,并且专门搞了若干个自由贸易区和免税区,让他们自由来回贸易,一切贸易活动均免收税收,就是搞点走私活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赵匡胤的意图很明显:既然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为我卖命,那么我也就舍得大价钱,该花花,该捞捞,只要能保证国家安全,其他都好说。

政策这么好,想不发都不行啊。

这样一来,驻守边关的将领个个富得流油。

同时,赵匡胤对于这些守边的大将坚持一条基本原则:用人不疑。

史书中记载的下面这几件事,很能说明这一点。

横海节度使张美,奉命镇守北边重镇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北御契丹。

有一次,有人跑到京城来告状,称张美在沧州搜刮民财,还强娶其女为妾,闹得满城风雨,京城一时议论纷纷。

赵匡胤听闻此事,便亲自召见了这个告状的老百姓。

赵匡胤和颜悦色地问他:“老人家,张美未到沧州之前,沧州一带安定吗?”

这位仁兄想了想,如实禀告:“不安定,契丹人经常来骚扰。”

赵匡胤又问:“那张美到任后,又怎么样呢?”

此人倒也实在,又想了想,实话实说:“老百姓再也没有刀兵之祸了。”

赵匡胤一听,很满意,于是劝慰道:“这样看来,张美对于沧州的安宁有大功呀。以前契丹人入侵,边将抵御不力,当地的老百姓每年都要遭到祸害,家破人亡的惨剧举不胜举。如今张美镇边修备,守住一方平安,你们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啊。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边患连连,试想,你还能保全家财子女吗?朕罢免一个张美并不难,可是一旦罢免,则沧州百姓的平安,又当何所寄呢?”

见百姓若有所思,赵匡胤又接着问:“老人家,你共有几个女儿,嫁的又是何人啊?”

此人又如实禀告,称女儿嫁的都是普通的农家。

赵匡胤笑着说:“你的其他几个女儿嫁的都是普通人家。而张美,则是国家的封疆大吏,是朕的股肱之臣,他因为喜爱你的女儿,才娶了她,必定不会亏待她。而且,将来张美立了功,朕还会厚加奖赏,让他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你说,你的女儿是嫁给我的贵臣好呢?还是嫁给一个村野莽夫好呢?”

赵匡胤的一番话,令告状的老百姓茅塞顿开,老头扳着手指头,仔细算了算帐,咧着嘴笑了,于是,满腹委屈顿时化作满腔欢喜,哭哭啼啼而来,高高兴兴而去。

安抚了告御状的老百姓,赵匡胤回过头来,又赐给张美的老母亲一万两白银,并让其带话给张美:“你缺钱花,就应该向朕如实禀报,不应当向老百姓索取。”

赵匡胤此举,无疑是在敲打张美,告诉他,不但要守好边,还要为好政。

张美得悉此事后,既是惶恐,又是感激。

惶恐的是,赵匡胤警告了自己,感激的是,虽然警告,但是仍然用人不疑,帮自己安抚了百姓,还给了老母亲赏金,让自己安心守边。

从此,张美发愤图强,清廉自守,不久便以政绩卓著而闻名。

收入丰厚,待遇优厚,还有一个好领导,宋初的边将实在是幸福啊

【猛将兄郭进】

西山巡检使郭进,奉命戍边防备北汉。

郭大将军,号令严整,御下甚严。

赵匡胤很欣赏这员猛将,每次调兵前往边塞隶属郭进时,赵匡胤总会再三叮嘱这些士卒:“你们一定要谨守法令,否则,就算我能宽恕你们,郭进也饶不了你们。”

赵匡胤曾经将自己身边的侍卫三十人划拨郭进麾下,当时,正好赶上郭进领军与北汉交战,这些侍卫中有人临阵退缩,结果,被郭进斩首十余人。

消息传来,侍卫部队中顿时议论纷纷,大家都为自己昔日的兄弟死于非命而愤愤不平。

何况,打狗还得看主人。郭进竟然连皇上的侍卫也敢擅自处死,胆子也太大了。

侍卫们的反应,赵匡胤自然很清楚,他的处理却是,派使臣到前线抚慰郭进,说:“这些人自认为是我的宿卫亲兵,桀骜不驯,不遵法度,临阵脱逃,军纪涣散,你杀得对!”从此,无人再敢违背郭大将军的军令。

有一次,郭进手下的一名军校,进京告状,污蔑郭进有不法之事。赵匡胤大怒,认定其离间君臣,诬告陷害,遂命人将其捆起来,绑送郭进军中,让郭进亲手斩杀。

郭进倒也是大丈夫气概,不与此人计较,反而很欣赏他告御状的勇气,于是,郭进便放了他,让他戴罪立功,并表示,如果他能知耻后勇,立下战功,自己还将亲自举荐他升官。此人后来果然踊跃作战,立下大功。

郭进言而有信,立刻将反映此人战功的奏章呈送京城,请皇帝赵匡胤赏以官职。

赵匡胤收到奏章,却仍是愤愤不平,对此人当初诬告自己爱将之事依旧耿耿于怀。

大宋皇帝表示,此人诬陷我忠良之臣,这些战功,就当赎罪,不可再赏官,又把奏章退还给郭进。

郭进也固执,再次上书请求,表示自己说话算话,不能失信于人,如果失信,则今后无法用人了。

最终,赵匡胤准奏,赏了此人官职,算是帮助郭进兑现了诺言。

不仅如此,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赵匡胤还下令在京城为郭进修建府邸,建筑材料的规格甚至与王室相同,朝臣有异议,认为与礼制不符。

面对着这迂腐的建议,赵匡胤怒了:“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为国守边,使我没有北顾之忧,我对待他难道不能像对待我的子女家人一样吗?”

赵匡胤越说越激动,最后表示:“亟往督役,勿妄言!”(赶紧去督办建造,别胡说八道!)

这句话翻译成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就是:

Youcanyouup,Nocannobb。

而郭进也对赵匡胤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从此,更加用心守边,保境安民。

收入丰厚,待遇优厚,还有一个好领导,宋初的边将实在是幸福啊

【欢喜小冤家】

还有一位,需要隆重介绍一下。

他就是,曾经的随州好男儿,现在的通远军节度使董遵诲同志。

当年,赵匡胤落魄之际,寄居其父董宗本家中,因为羡慕嫉妒恨,小董同学羞辱了当时的待业青年小赵同学。练过铁头功的赵匡胤同志当然不甘受辱,于是,拂袖而去。

这段陈年旧事,赵匡胤可没忘,当然,董遵诲也忘不了。

更重要的是,风水轮流转。

建隆元年,赵匡胤登基,当年的待业青年成功逆袭,成了大宋王朝的大老板。

而那位自命不凡的董大公子,此时,正是大宋禁军的骁武军指挥使,赵匡胤老板手下的打工仔。

那一刻,董遵诲同志的肠子恐怕已经悔得变了颜色。

哎,只怪自己眼拙啊。

偏偏没有多久,董遵诲就接到了皇帝的诏令,命其上殿觐见。

董遵诲看着诏令,死的心都有。

最后,在夫人的劝慰下,董遵诲才勉强答应觐见新科皇帝。

于是,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想法,董遵诲战战兢兢地进了宫,刚一上殿,便磕头请死。

赵匡胤急忙令左右将他扶起,好言安慰,笑道:“朕治天下,以赦免过失,奖赏功劳为原则,怎么会因为旧怨怪罪你呢。你不要忧虑,朕还需要你为国出力呢。”

说罢,于便殿赐宴,与当年的欢喜小冤家一起开怀畅饮。

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高兴地回忆起当年的趣事,笑着问董遵诲:“爱卿,还记得往日紫云如盖及黑蛇变龙的梦吗?”

董遵诲脑袋瓜转得快,一听此话,顺势一拍:“此梦正应在今日!陛下真龙天子,微臣当时眼拙,实在是罪过,罪过啊!”

赵匡胤闻言笑道:“爱卿何不再敬我一杯。”

董遵诲立刻起身敬酒。

当晚,两人喝得兴高采烈,聊起当年相处的种种趣事,不禁相视大笑,开怀畅饮,董遵诲心下乃安。

不久,关于董遵诲同志与大宋皇帝的那段陈年旧事,也迅速传遍了京城。

董遵诲手下几名军校以为皇上只是做做样子,将来一定会严惩董遵诲,毕竟,董大公子曾经羞辱过当今天子。

于是,为了摆脱与董遵诲的干系,并借机扳倒他,这几名军校便敲响登闻鼓,向皇帝联名揭发董遵诲十余条罪状。

董遵诲吓得面无人色,以为这次肯定必死无疑。

大宋皇帝赵匡胤却大度地表示,不予追究,反而问董遵诲,其母何在。

董遵诲不明其意,只得如实禀告,称其老母因战乱,流落契丹境内,已多年未有音信。

赵匡胤表示,知道了,厚赐董遵诲并安抚之。

告状一事,就此打住。

董大公子千恩万谢,拜别赵匡胤。

不久,董府喜事临门,董遵诲的母亲居然从契丹境内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原来,得知董母流落契丹的消息之后,大宋皇帝赵匡胤马上派人在宋辽边境一带,出重金寻访董母,终于找到了董母的下落,于是,派人秘密护送董母入境,送还董遵诲家中。

同时,赵匡胤正式下诏,委任董遵诲为通远军节度使,镇守环州,防备西北的党项。

赵匡胤密访董母,千里护送,迎回中原,同时对董遵诲委以重任,托付边关。

端的是,一派帝王气度!

赵匡胤以德报怨的厚道之举,令昔日的欢喜小冤家董遵诲感激得无以名状。

遇上这么好的领导,不把活干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从此,董遵诲对赵匡胤忠心不二,为大宋尽职尽责。他单人独骑,亲自深入西北各部落,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真诚结交各族朋友,于是,“诸族酋长,众皆悦服”。终于用出色的工作业绩,回报了赵老板的一片真心。

赵匡胤在对待边防将帅的问题上,用人不疑,荣宠备至,一旦任用,全力支持,甚至十几年“不易其任”,让他们长期担任边关的防务,吃透边境的形势,掌握边防的敌情,只要立功,就厚加赏赐,金钱、荣誉,赏之不惜。

正如,史书所载“帝宠异将帅类此,故能得其死力。”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既然得了大老板的好处,这些边关将领也就玩命的干了。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钱,以张美、郭进、董遵诲等同志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宋边将,底气也就足了,他们以金钱开道,用钱财招募不要命的主,让他们深入敌境大搞间谍活动,编织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情报网络,边境敌人的一举一动,都被边关将领们提前知晓。

一切尽在掌握。

于是,敌人每次准备侵犯边境,这些将领们都能预先知道,并提前扎好口袋,设下埋伏,请君入瓮,痛击敌人。

从此后很多年,大宋王朝的西方和北方的边防都非常安定,大老板赵匡胤这才免去了后顾之忧,得以腾出手来专心对南方用兵了。

不疑则将校用命,不吝则军士效死。

古往今来都是这个理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