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作者:王历史

北宋江山的陨落,不仅让两位宋帝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屈辱,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开封作为首都,在金军的长驱直入下,竟然无力抵挡,仅仅几个月就功亏一篑。世人长久以来对此耿耿于怀,一再质疑当初选址的决定:如果首都设在地势更加险要的地方,战局是否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五百年后明末一场闻所未闻的"双输战役",却为开封城自有难测的守城缘由提供了答案,也让我们对所谓"地利之争"有了新的思考,战争的胜负到底取决于什么?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孤城有守?——明末农民军长期围攻开封之役

河南地区素来沃野千里,粮仓充盈。公元1640年,连绵的大旱使得百姓陷入了无以为生的绝境。因祸得祸,饥荒骤然而至,平民离乡背井,流离失所者遍地都是。就在这stock的时候,一支骁勇善战的农民军缓缓崛起,他们以"不纳粮"为号召,招徕了无数贫苦百姓的投靠。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这支军队的首领李自成,原本只是一介草莽英雄,却凭借过人的战略眼光和出众的统帅本领,迅速扩充了军队的实力。他先是趁虚而入,攻陷了洛阳城,斩杀了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掠夺了宝藏无数。紧接着,李自成瞄准了人口富庶、物产丰饶的开封城。作为陪都,开封孕育了数代帝王,阜盛一时无两,周王朱恭枵的王府中锃金璀璨,积蓄达数百万两白银。这等巨额财富无疑让农民军虎视眈眈,迫不及待。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开封城固若金汤,周王悬赏招募了数万富户和百姓组建民团,与正规军镇守城池。李自成首攻未克,只得退兵重整。直至1641年春,他率领三万大军开启了第二波围攻。这一次,农民军火力凶猛,架起高台,发射铳火骤至城楼;农民军精锐亲自冲锋,挖洞进攻,每得一城一洞,就立即攻打下去。双方厮杀激烈,黑烟飘满城池,尸横遍野。

守城的百姓虽然斗志昂扬,可长期处于围困,食物渐消耗殆尽。幸而天无绝人之路,明军四路援兵同时杀至,击退了李自成暂时解了城中之围。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形势危局——陷入绝境后双方各有盘算

明军解除了开封的重重围困之后,农民军并未就此罢手。李自成自知进攻之道还远未竭,乃密令部将另择良机。农民军退至驻地后,顷刻间即着手调整作战计划。李自成亲自巡视前线,同时大举征调民夫,召集了当地一切可用的人手,纷纷携带工具,分赴数处。有的前去搜刮民间的火药弹药,有的动手打造可以攻城的重型机械,更有一批人专门负责从黄河岸边运输巨石。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几个月之后,农民军的准备工作已趋完备。李自成遂分兵数路,打算从四面八方同时发动总攻,将开封层层包围,以求全面瓦解城防。与此同时,先头部队奉命夷平周边农田,烧毁民居,切断了开封的粮草供给。接下来更是在城外掘坑架木,营造了一条条蜿蜒的战壕,为将来的冲锋做足预备。

守城之人见状固然心忧。周王朱恭枵当机立断,下令加固城墙,修整已毁的炮台,并将粮草集中统一管理,严令节欲。他亲自巡视战场,号召民众共同固守家园,对勇者亦颇加重赏以振奋军心。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然而,李自成的"绝户计"让城中渐渐陷入了空前绝后的窘境。粮草日渐匮乏,人心开始动摇。一次,周王正在与文武大员商议对策时,恰逢城外一阵骚动。原来有斑卝卫兵逃出城来,混入了农民军的阵营。城中一片哗然,纷纷流传这是有内应出卖城池的严重征兆。周王大怒,坚持顽抗到底,他将疑似内奸的人一网打尽,树起几具人头以儆效尤。

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彻底打乱了双方的部署。这一年的雨季将至,黄河水位持续上涨,终于决堤泛滥。农民军只得拔营避险,明朝官军也随之解除了重围。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生死存亡——双方身陷孤城困局

滔天的洪水一时之间,改变了开封城的全部格局。农民军仓促抽撤,只余数百人驻守阵地,躲避洪灾。而明军固然解除了重围,却也陷入了另一种困境。

滚滚黄河贯穿整座城池,将开封一分为二。周王朱恭枵和文武百官本已安营于西城,如今却与东城的百姓仓皇失散,几乎完全被割断了联系。城西淹没在汪洋之中,粮草补给全无着落,士卒挣扎在水深火热之间,时日无多。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东城一隅,民不聊生。水患肆虐,年年霖雨将整个城区化作汪洋。居民们或攀高筑室,或搭棚架桥,仅存住所已然面临坍塌。而连年的战乱更是让他们陷入了穷途末路,哭喊声不绝于耳。城中官员多有逃亡,惟余数名勇士固守城门,率领百姓坚持到底,将宝贵的财物悉数救出。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事实上,双方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李自成的农民军一度胜券在握,却也因洪水肆虐而苦不堪言。阵地被水泽所淹,军士们只得退至高地,过着简陋的生活。缺粮少草之困扰了军心,逐渐酝酿出一股逃兵的风潮。

一次,李自成正在军营视察时,一伙逃卒竟赤手空拳将他打伤,那一幕竟无人敢前来救援。李自成急火攻心,狼狈逃出重围。回师后他更是连遭变故,眷属惨遭杀戮,悲痛万分之下,决心借开封一役力挽狂澜。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好在洪水退去后,双方仍有力量再度纠缠。李自成号召部下,重整合围之势,待黄河水位退去之后,即刻掘战壕挖陷阱,从四面八方向守军施加压力。

周王遣人修葺城墙,注册军民,并亲自巡视督战。他发现黄河滩涂竟渗透有老农民的血液,不禁大惋痛心。分裂的两岸官民如今虽得以重逢,却再无旧日温馨。满目疮痍的景象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生死存亡之际。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历史巧合——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剖析

开封之役确实是一场令人哀叹的双输之战,无论胜者败者最终都无甚可夸。但若回顾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场战役的胜负其实早已注定,并非单单取决于开封城的地理环境。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首先,我们应该正视地形地势对于守城作战的重要影响。虽然开封位于平原,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无法凭借人工设防来制造地利。事实上,开封作为帝都,四面环以坚城甲壁,雄厚无比;加之人工开凿护城河及高地,足以遏制敌军进攻。只是这一次,城防工事建设大权竟落入了不肖之人手中,错置了许多重要的柝制要害,致使农民军得以钻了空子,才让围城行动如此顺利。

其次,人心向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自成之所以能迅速扩大军阀,关键在于他赢得了饥民的拥护。相比之下,开城之内虽有数万禁军及民团,但他们多系权贵财主雇佣,或是被迫入伍,缺乏应有的忠勇气节和团结一心。再加上周王朱恭枵昏庸无道,专权把持,使军中上下阋墙林立,内耗严重,难免暴露出弱点被敌人钻了空子。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最后,即便是拥有坚不可摧的地利和绝对统一的决心,在这场战役中也显得力有未逮,战局的走向仍然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那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不啻是一剂强心针,彻底扭转了双方的攻守格局。如若没有它,或许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因而,战争胜败往往受诸多复杂变量的影响,缺一不可,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可能酿成全局覆灭的大祸。

硝烟再起——最后的决战及其终局

洪水过后,开封城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剧变。虽然双方都遭受了重创,但彼此的斗志丝毫未减。农民军坚持不懈地掘战壕、运输火药,为下一轮的总攻做足准备。而城内的明军也在全力加固城池,整顿军心。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此时的开封,曾经的风光不再,满目疮痍。但双方却在这片废墟上燃起了新的斗志。农民军先声夺人,在1642年的年初首先对城头开火,炮火连天,震撼城池。周王不敢怠慢,即刻发出进攻令,驻守各要塞的禁军也同时还以火力。接下来几个月,双方激战不断,彼此狠命轰击城头,似已置生死于度外。

到了农历三月,开封守军发难,纷纷有逃亡出城之举。周王亲自率军逼退叛军,与农民军也爆发了几场恶战。城外的李自成见机不可失,集合重兵压境。终于在三月末,农民军一举突破了城防,先是涌入郊外,占领了周王驻地,随后便一路杀开,直捣城门而入。

首当其冲的是驻守城门的官兵,他们向周王告急,却只得到毫无办法的回复。一番血战之下,城门被攻陷。农民军蜂拥而入,烧杀抢掠无所不至。周王闻讯大惊,遂率部出逃,未几被叛军捉拿,押赴农民军营地受刑。开封就此沦陷,被洗劫一空。

结尾

这一仗打得实在惨痛,官军各级将领死伤无数,平民亦遭殃及池鱼。李自成终于如愿夺下开封,占领数百里土地,攫取无数财富。但他的胜利注定也只是昙花一现,因为明军在不远处已集结了更多兵力,准备发起总攻。几个月后的汤黄之战,李自成彻底覆没,农民军被击溃。他虽最终夺下开封,却也注定失去了更大的战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