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王莽時期的經濟改革入手,探尋其失敗的必然性

公元前1年,漢哀帝悄然駕崩,皇權旁落在了以王太後為首的外戚家族手中,但凡曆史上的外戚掌權都免不了會出現權力失衡的現象,西漢末年同樣如此,由此便揭開了“王莽代漢”的曆史序幕。

王莽所處的曆史時期正值漢廷衰微之際,整個國家上到公卿大夫下到市井小民都渴望重新回歸到“文景之治”的盛世光景,并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新王朝和新皇帝。而王莽也願意大刀闊斧的搞改革,創下名留青史的政績,但最終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還葬送了新朝政權,那麼王莽改革為何會失敗呢?這還要從他的三大改革說起。

從王莽時期的經濟改革入手,探尋其失敗的必然性

土地制度改革

在封建社會,土地制度一直以來都是統治階級所頭疼的問題。要麼官方抑制土地兼并,但會觸及官僚地主階級的權益,進而失去豪強大族的支援,要麼就不抑制土地兼并,這樣官僚地主階級滿意了,但是農民階級卻不堪重負,成為威脅政權的不穩定因素,是以,一旦土地關系處理不好,就會嚴重動搖統治基礎。

曾經那些堅定支援王莽的豪強們立即變了臉,甚至一部分激進的地主官僚還舉兵反叛,迫于壓力王莽不得不廢止了王田制。從中可以看出幾百年的既定私有土地制度堅如磐石,而且守舊勢力盤根錯節樹大根深,他們隻把王莽看做自身利益的維護者,是以王莽在觸及到地主官僚利益時,必然會失去中上層人物的支援,無法推進改革。

從王莽時期的經濟改革入手,探尋其失敗的必然性

貨币制度改革

王莽之前西漢社會上僅流通着漢武帝時期的五铢錢作為法定貨币,但由于五铢錢的鑄造成本很高,而且流通時間已達百年之久,是以五铢錢随着歲月的變遷不斷發生貶值,王莽為了整頓帝國金融,同時也為了給新政權增加财政收入,就決定另發行大面值新型貨币試圖替代五铢錢。

王莽時期貨币發行量很大,而且發行的種類很繁雜,嚴重違背了當時的社會經濟規律,導緻了市場上惡性通貨膨脹現象的發生,再加上貨币的面額很大,是以民間私自偷鑄的現象十分普遍,一度令市場陷入了金融混亂的窘境,最終被迫中止。

王莽的四次币制改革均以失敗而告終,非但未能解決棘手的國家經濟困境,反而還引發了一系列更加突出的經濟問題,最終官府發行的各種币種被市場所驅逐淘汰,國家的商業系統也處于崩潰的邊緣。

從王莽時期的經濟改革入手,探尋其失敗的必然性

政府壟斷加強

新朝伊始,新政權面臨着不小的财政壓力,王莽敏銳地察覺到了僅靠傳統農業稅不足以填補财政的巨大缺口,于是想到了漢武帝曾對行業進行壟斷和專賣的做法,王莽試着效仿漢武帝通過政府壟斷的辦法來度過财政危機。

新政規定民間市場上的谷、布、帛、絲、棉,以及鹽、鐵、酒、鑄錢、山林,統稱為“五均六筦”都要由官府嚴厲控制,通過加強國家壟斷來實作迅速斂财的目的,将本就不是很健康的社會經濟深陷泥潭,導緻了國有化改革的失敗。

王莽的國有壟斷舉措過多的幹預了民間經濟,進而造成了民間經濟的嚴重透支,引發了市場巨大的反彈效應,也造成了很多小商人紛紛破産,很多平民生活難以為繼,自上而下不滿與反抗的聲音此起彼伏,再加上自然災害的接踵而來,綠林軍、赤眉軍的乘勢而起,終結了新朝統治。

王莽時期的經濟改革試圖思路十厘清晰,也很合理,但他忽略了當時的經濟背景與政治環境,僅憑着理想主義的一腔熱血,進行缺乏細緻規劃的複古式改革注定難以成功。而在出現了經濟改革失敗的失誤後,不想着臨崖勒馬反思過失,反而深陷改革一錯再錯,不隻将國家财政陷入絕境,還摧毀了社會經濟,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局面,其改革失敗是必然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