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丢失荊州後,劉備擁有75萬大軍,他為什麼不立即讨伐東吳?

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219年

),劉備攻下了漢中,不久即位漢中王。關羽作為劉備的好兄弟、好幫手,被封為前将軍,位列蜀漢“

五虎上将

”之首,假節钺,都督荊襄九郡事。

關羽丢失荊州後,劉備擁有75萬大軍,他為什麼不立即讨伐東吳?

關羽的性格,大家都知道,他剛愎自用、傲視群雄。再加上此刻的形勢一片大好,被勝利沖昏頭腦的關羽,悍然發動了“

襄樊戰争

”。一開始關羽是節節勝利,攻下了襄陽,逼迫曹仁退守樊城。關羽卻不依不饒,繼續攻打樊城。不過最終,關羽受到了曹魏和東吳的兩面夾擊,敗走麥城,最終為孫權所殺。

那麼,問題來了:

關羽丢掉荊州後,劉備擁有七十五萬大軍,他為什麼不立即讨伐東吳,奪回荊州呢?

下面筆者将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如下。

第一,益州相距荊州甚遠,劉備大軍不可能旦夕之間,就彙聚荊州城下。

關羽丢失荊州後,劉備擁有75萬大軍,他為什麼不立即讨伐東吳?

關羽敗走麥城前,劉備的治所,包括荊州、益州等地盤,實力是比較強悍的。不過自從關羽丢了荊州後,劉備的地盤就隻剩下益州了。益州包括今天四川省,及其周圍的一些地盤。

劉備聽到關羽被殺的消息後,是非常傷心的,他也很想趕快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雪恨。無奈成都離荊州非常遙遠,劉備隻能從長計議,等到實力強大了,再率兵讨伐東吳,奪回荊州。

第二,劉備想趕快讨伐東吳,但是受到了諸葛亮等人的百般阻撓。

關羽丢失荊州後,劉備擁有75萬大軍,他為什麼不立即讨伐東吳?

關羽和劉備的關系非常好,他們在桃園結義時,發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這關羽死了,荊州也被東吳占領了。劉備于情于理,都是要出兵東吳,一雪前恥的。

且看演義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

劉備得知關羽的死訊後,當即哭倒在地。過了很久,才被群臣叫醒了。諸葛亮知道劉備的心情,于是安慰他:

“大王不要難過,生死有命,雲長平日剛而自矜,故有此禍。”

劉備回應道:

“我和雲長已經結為異性兄弟,發誓生死與共。他如今死了,我怎麼能獨享富貴呢?”

說完,又哭倒在地。過了一會,又被大臣救醒了。劉備表示,他跟東吳勢不兩立,一定要派兵攻打東吳。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關羽丢失荊州後,劉備擁有75萬大軍,他為什麼不立即讨伐東吳?

玄德曰:“吾今即提兵問罪于吳,以雪吾恨!”

諸葛亮頭腦清晰,他立即阻撓道:

“現在東吳想讓我們讨伐曹魏,曹魏也想讓我們讨伐東吳。他們各懷詭計,無非想等到鹬蚌相争時,再漁翁得利。我們萬萬不能率先動兵,應當等到曹魏和東吳不和時,再伺機而動。”

劉備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暫時打消了讨伐東吳的想法。隻是傳令三軍,披麻戴孝,悼念關羽。劉備自己則出門招魂祭祀,整日以淚洗面。

關羽丢失荊州後,劉備擁有75萬大軍,他為什麼不立即讨伐東吳?

不過這隻是暫時的,建安二十五年(

公元220年

)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改元章武。次日,劉備商讨讨伐東吳事宜。這時,趙雲出來勸谏了,希望他要以大局為重,萬萬不能沖動,意氣用事。不過此時的劉備,已經下令決心要讨伐東吳,是以他當即拒絕了趙雲的勸谏,并且下令三軍,即日起兵伐吳。

第三,關羽死時,劉備還沒有準備好,蜀漢還不穩定。

關羽丢失荊州後,劉備擁有75萬大軍,他為什麼不立即讨伐東吳?

關羽死時,蜀漢局勢并不穩定,劉備需要處理蜀漢的各種事務,然後才能決定讨伐東吳。劉備是一個做事很慎重的人,他知道讨伐東吳要從長計議,必須要等到蜀漢兵精糧足才能行動。

事實上也的确如此,劉備經過一年半的準備,已經籌備了七十五萬大軍。此時的劉備,心情是非常暢快的,他認為此時進攻東吳,勝利指日可待。

那麼,大家認為劉備為什麼不立即讨伐東吳,奪回荊州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