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把皇位禅讓給嘉慶後,他是如何和嘉慶分工國家大事的

愛新覺羅·弘曆能夠在雍正元年被秘密立為太子,很順利的繼承皇位,和他的祖父康熙有很大的關系,康熙皇帝對弘曆非常的看重,在弘曆12歲的時候,康熙皇帝親自教導他,與康熙皇帝的感情非常的深厚,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曆在繼位時就焚香立誓,如果上天保佑,在位六十年,一定傳位給太子,不敢超過祖父康熙在位61年的時間。

乾隆皇帝曾經兩次秘密立儲,但是所立的皇儲都過早的夭折了,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第三次立14歲的颙琰為太子。到了乾隆六十年九月(1795年),85歲的乾隆皇帝在勤政殿,正式冊立颙琰為皇太子,宣布第二年還為嘉慶元年。嘉慶元年正月初一,颙琰在奉先殿舉行大典,并祭告太廟,乾隆皇帝又在太和殿,把禦用印玺授予颙琰,颙琰就是大家熟悉的嘉慶皇帝。

乾隆把皇位禅讓給嘉慶後,他是如何和嘉慶分工國家大事的

(乾隆皇帝)

乾隆把皇位禅讓給嘉慶以後,但是他仍然以“朕”自稱,谕旨稱為“敕旨”,按照常理來說,“太上皇”應該退居二線了,不應該過多的幹預政事,但是乾隆皇帝不一樣,國家有軍國要事和涉及官員任免,都是乾隆指導嘉慶,有的時候幹脆直接處理。剛晉升的府道以上的官員,叩謝完嘉慶皇帝以後,還要到乾隆皇帝那裡謝恩。乾隆皇帝每天都要知道嘉慶,處理國家的事情。

乾隆把皇位禅讓給嘉慶後,他是如何和嘉慶分工國家大事的

《北韓正宗實錄》記載,乾隆曾經對和珅說“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和珅拟寫好谕旨請嘉慶批複,嘉慶皇帝說“惟皇爺處分,朕何敢與焉”。從史料上來看,乾隆皇帝雖然禅位于嘉慶,仍然大權獨攬,有時候還不如“二皇帝”和珅,嘉慶夾在乾隆和和珅之間,在當時隻不過是一個政治木偶。

乾隆把皇位禅讓給嘉慶後,他是如何和嘉慶分工國家大事的

(乾隆皇帝戎裝圖)

嘉慶即位改元後,整個清朝都應該使用嘉慶紀元,可在紫禁城當中竟然還用得乾隆的年号。嘉慶繼位以後,國家應該鑄“嘉慶通寶”,可是乾隆皇帝依然把乾隆、嘉慶兩個年号的通寶各鑄一半,可以在民間流通。乾隆皇帝退位以後,本來應該從養心殿搬到甯壽宮,把養心殿留給嘉慶,但是乾隆把嘉慶安排到毓慶宮,還賜名“繼德堂”。

乾隆把皇位禅讓給嘉慶後,他是如何和嘉慶分工國家大事的

(養心殿西暖閣)

隻要上早朝的時候,乾隆仍然禦座上接受百官朝賀,嘉慶皇位在一旁陪侍,北韓有使臣朝見大清皇帝,有目擊者回憶“嘉慶侍坐太上皇,上喜則喜亦喜,笑則亦笑……(賜宴時,嘉慶)侍坐上皇之側隻視上皇之動靜,而一不轉矚。”《清史稿·仁宗本紀》記載“初逢訓政,恭謹無違”。

乾隆把皇位禅讓給嘉慶後,他是如何和嘉慶分工國家大事的

(嘉慶皇帝)

乾隆皇帝對于自己的長壽早有預感,他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他希望接班人對他言聽計從,乾隆皇帝也做到了,嘉慶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在太上皇的控制之内,乾隆皇帝如此謹慎的禅位,可能也是吸取他父親雍正“九子多嫡”的經驗教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