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制度延續了幾千年,直到八國列強用蠻橫的手段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迅速滅亡。中國在短短半個世紀之内,完成了同近現代接軌的過程。
清王朝腐朽是真,但如果沒有列強用軍艦和炮火來打開中國的大門,單靠農民起義,恐怕并不能撼動清王朝的根基。

因為到了清朝晚期,他們對自己的腐朽根基也有個底,像康有為、李鴻章這樣的有識之士,也一直在尋找合适的道路進行改革,試圖挽救清朝于瀕亡。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到了隆裕太後親手簽下清帝退位诏書的時候,清朝還剩下浩浩蕩蕩的百萬大軍。很多人無法了解清朝既然還有百萬大軍尚可一戰,為何會淪落到隻能狼狽退出曆史舞台的結果。手握百萬軍隊卻無從下手,清朝玩的又是哪一出呢?
一、八旗子弟兵和綠營都走上同一條荒廢之路
我們先來看看滿清的軍隊構成,其實并不複雜,基本分為4個類型,八旗軍、綠營、勇營和新軍。
八旗軍大家都很熟悉,這似乎已經成了清朝軍隊的代名詞,它見證了整個清王朝的興衰。八旗一開始不過是女真人的一個狩獵組織,後來努爾哈赤開始重視起來,對其進行整頓和編制,八旗制度也開始确立起來。一一直到皇太極時期,八旗才真正完善。
八旗軍入關前沒人看好女真人,但就是憑借這支20萬人的軍隊,女真人打敗了當時大明王朝的軍隊和闖王李自成的農民大軍,最終逐鹿中原,鞏固了清王朝的統治。
八旗軍駐紮在全國各地,各方面都享有特權。但就是這些特權讓八旗子弟都不思進取,開始頹廢于練兵,鐘情于享樂,最終沉迷在溫柔鄉中,徹底喪失了戰鬥力。
到了清朝後期,很多八旗子弟甚至連馬都不會騎,是以清朝作戰中,就屬綠營軍為主力。
綠營一開始是由明朝的軍隊進行編制,被清朝納為己有了。因為清朝 要管理諾大一個漢人聚集地,單靠20萬八旗軍是遠遠不夠的,是以綠營就顯得至關重要。
綠營軍隊也是駐紮在全國各地,一開始共有60萬軍隊,兵力鼎盛之際達到了80萬。清朝中期,綠營便是清朝的精銳之師。但随着時間漸逝,他們也走上了八旗子弟兵的老路,軍務充斥着腐敗的氣息。
嘉慶年間,綠營已經算是廢了,連一個白蓮教起義的鎮壓也顯得吃力。到清朝晚期,同治皇帝一直在削弱綠營的兵力。光緒執政時,綠營被從常備軍改成了巡防營,屬于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
據稱鴉片傳入中國之際,不少綠營的将士就染上了鴉片。保家衛國的士兵尚且如此,清朝不滅亡,實在是說不過去。不管是八旗還是綠營,一開始都是在戰場上骁勇善戰之輩。但最終因為制度的腐朽、大環境中士兵們自己“不争氣”,最終才導緻了這兩支軍隊的沒落。
二、勇營成為主流,奈何新軍才是終結者
這曆史的舞台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八旗和綠營爛泥扶不上牆之後,勇營便登場了。勇營在雍正和乾隆年間就已經出現了,一開始是為了應對農民起義而出現的,隻是一些分布在地方的防軍。在戰時被募集,戰鬥一結束就面臨解散,跟八旗和綠營這樣的正規軍隊沒法比。
簡單來說,勇營不過是臨時工,綠營和八旗才是真正的鐵飯碗。但鐵飯碗們不幹活,臨時工就能者居上了。
曾國藩和李鴻章尋求改革之道時,建立了湘軍和淮軍,這兩支軍隊成了勇營不可或缺的力量。随後曾國藩更是制定了一系列的勇營制度,勇營也就此崛起,成了晚清時期的一支重要的武裝軍隊。
曾國藩一直在擴大勇營的規模,綠營也就随之顯出疲态。而且随着制度的不斷改革,勇營的士兵自己也争氣,在鎮壓白蓮教起義和太平天國起義之中,他們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屢立奇功之後,勇營直接成了清朝軍制的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的局面,也正是因為勇營的制度引起的。而勇營制度還啟發了清朝的另一支軍隊——新軍。
甲午中日戰争讓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的改革變成了一個笑話,新的改革勢在必行,張之洞便開始編練新式軍隊。
這支軍隊幾乎都是學習列強,不管是從軍隊制度,還是軍隊裝備、訓練方式等等,都是照搬了德國和日本,是以這支軍隊也叫做新軍。
新軍全部把小辮子都剪掉了,這足以看出清政府想要改革的心。新軍數量不多,是以鎮為建制機關,每鎮官兵有1萬多人。到1905年的時候,全國已經有36鎮新軍,戰鬥力都很強。
但新軍最終也難以拯救已經爛掉的清王朝根基。36鎮的數量到了武昌起義的時候,已經銳減成26鎮,攏共也不到二十萬的數量。
而且武昌起義首義就是新軍的起義,也就是說清王朝原本用來做最後一搏的軍隊,最終卻推翻了清王朝。
三、新軍淪為踐踏人民的工具,遺留在香港的軍隊撐到了80年代
而當時清政府建新軍的時候,練兵的人就是袁世凱,是以後來他也順理成章地繼承了清王朝的“遺産”,北洋新軍基本都聽從于袁世凱。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清朝的軍隊就成了袁世凱的傀儡軍。
說是手握百萬大軍,實則戰鬥力低下,真正能浴血奮戰的士兵不多,袁世凱的北洋新軍是少有的極具戰鬥力的一支。而其餘戰鬥力一般的軍隊都在民國亂世中潰散了,抑或是變成了警察,不再踏足戰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的九龍城一直駐紮着一支清朝軍隊。這支軍隊從英國占領香港之後,就一直駐紮在香港。說是守衛租界和平,其實也就是擺擺樣子,本質上沒什麼實權。
後來清王朝滅亡了,百萬大軍散成了滿天星,但香港租界卻十分和平,這支軍隊也被保留了下來,在一直具有三不管地帶的九龍城寨中苟活。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九龍城寨被拆除之後,這支清朝軍隊才解散。
從清王朝的整個軍事史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倘若自己不争氣,制度又不加以限制,那麼曾經能夠以一敵百的八旗軍也隻能淪為子弟兵。
而即使全面照搬西方的軍事制度,建立出一支前所未有的強大軍隊,最終也是無法挽救腐朽的根基的。反而是隻能讓國家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讓曾經保家衛國的軍隊徹底淪為踐踏勞動人民的工具罷了。
文/小羊
參考資料:《晚清軍事變革為什麼會失敗》,姜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