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不降
唐太宗:“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代中國的周邊一些少數民族政權落後野蠻,隻相信暴力、威壓,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後來,世人将中國這句古話延伸為:“知小禮而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并用這句話來形容侵華日軍,我覺得非常貼切。今天,給大家講述一則關于侵華日軍的小故事,讓大家感受一下日本人如何将“畏威而不懷德”演繹得淋漓盡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停戰诏書》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同時指令各地區的日軍放下武器向盟軍投降。日本天皇雖然“發話”了,但是總有一些日軍不願意接受戰敗的事實,妄圖負隅頑抗。同年,8月16日,駐紮在九江地區的侵華日軍大部分繳械投降,日軍少尉武藤玉男帶領着29名和他一樣不願意投降的日軍士兵連夜攜帶武器脫離部隊,準備傳回日本,繼續參加“保衛本土的戰鬥”。
這30名日軍都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被日本軍國主義嚴重洗腦。日本的軍國主義有着自己的獨有特點,簡而言之,日本軍國主義就是近代天皇制加侵略戰争。

軍國主義是指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時代的軍國主義。軍國主義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對内軍事至上,對外謀求霸權。日本的軍國主義以保留濃厚封建因素的近代天皇制為政治依托,以“國體論”和“近代合理主義”為思想理論指導,以效忠天皇、崇尚殺伐的“軍人道”為精神支柱,以對内鎮壓、對外擴張為基本國策,徹底剝奪日本人民的生存權利和民主權利,對其他民族推行雙倍的帝國主義政策,是以比一般帝國主義更瘋狂野蠻,危害更大。
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就是“軍人道”,“軍人道”與“武士道”有着相通之處——野蠻兇殘,日本的封建武士可以肆意殺害“看着不順眼”的老百姓,近代日軍被軍國主義洗腦後,以“軍人道”為精神支柱,以各種荒誕的“理由”濫殺無辜,以無盡展現其忠誠心和征服欲。
時至今日,日本軍國主義思潮幽靈不死,否定侵略戰争,美化侵華曆史,自認為是“拯救者”,而非侵略者。日本前任首相森喜朗仍稱日本為“神國”,安倍晉三稱日本為“亞洲上司者”,2006年藤原正彥在暢銷書《日本的品格》中亮出的這樣的觀點:“世界正日暮途窮,雖然需要時間,但真正能夠拯救這個世界的,隻有日本人。”這樣的荒誕可笑的觀點居然獲得了大多數日本人的贊賞和支援。日本人骨子裡這種莫名的“無恥優越感”一直存在,武藤玉男等30名日軍就是因為認為“大日本皇軍是最優秀的軍人,決不能繳械投降”,是以甯可冒險“逃亡”,也不投降,等待正義的審判。
被俘優待
幾個大頭兵簡單謀劃一番“逃亡路線”(從九江沿江東進至上海,然後坐船回國)後,他們就整裝待發了。殊不知,路途萬裡迢迢,形勢今非昔比,幾個蝦兵蟹将就想暢通無阻回到日本?還以為是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的時候嗎?那時候遇到的是不抵抗的張學良,現在日本雖然投降了,但是中國大地上到處是對日本恨之入骨的中國軍民。
第一天,武藤玉男等人依靠手中的槍械,靠着搶奪老百姓,順利逃出九江地區。小股日軍的猖狂也引起了我軍遊擊隊的注意,第三天,武藤玉男等人正大搖大擺在一條山路上前進,冷不丁從山路邊上的樹林裡射出子彈,走在最前面的一個日軍被爆頭。其他日軍慌忙列出戰鬥隊形,依靠岩石等遮擋物反擊。幾個輪回互射後,山上襲擊的遊擊隊撤走,武藤玉男命人清點人數,發現又有一名士兵被打死,他們連“偷襲”人的影子都沒見到。武藤玉男等人心裡慌了,戰戰兢兢掩埋了死者的屍體後,找了個地方躲藏起來,等到晚上再出發。
等到晚上後,武藤玉男還不放心,命人悄悄地摸進一個村莊,搶了一些事物,并搶奪了一些衣物,他們将軍裝和辨別物全部扔掉,打扮成中國老百姓的模樣後安心上路。
然而,遊擊隊一直盯着這股日軍,隻是由于武器裝備太差,人數較少,無法一口吃掉他們,隻能一路跟蹤,尋機殲滅。日軍走了一個晚上,白天極度疲憊,又遭到遊擊隊的襲擊,早有戒備的日軍迅速應對,這才躲過一劫。
驚魂未定的日軍實在是熬不住了,他們鑽進一處密林,輪換着警戒,卧地休息。放哨的士兵也實在是太累了,很快就站着進入夢鄉。尾随而至的遊擊隊很快制服了崗哨,然後将睡夢中的日軍包圍起來,武藤玉男等人被一聲斷喝從夢中驚醒,面對架在脖子上的刀子,隻能繳械投降。武藤玉男強烈抗拒,要求公平對決,遊擊隊也不與他廢話,一頓拳腳伺候,鼻青臉腫的武藤玉男不再“嚷嚷”,乖乖投降!
這支遊擊隊隊長按照新四軍的優待俘虜政策,先是給他們講明國際形勢:日本已經投降,頑抗到底沒有出路,隻有死路一條!然後,給他們講清楚新四軍的優待俘虜政策。最後,給他們每人吃了一頓紅燒肉,送給他們幾張大餅和幾塊大洋,(按照他們的意願)放他們走了。
當然,日軍的武器彈藥被全部沒收。
死性不改
沒了武器,武藤玉男等人不敢再過于嚣張,一路謹小慎微。攜帶的大餅很快吃完,大洋也花完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過了一段日子,武藤玉男等人餓得實在受不了了,他們惡向膽邊生,武藤玉男等人認為吃苦受罪,都是中國人造成的,應該找他們算賬補償,軍人何遊擊隊惹不起,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武藤玉男覺得他們還是打得過的。
于是,武藤玉男建議找個小村莊“屠村洩憤,補充物資”,其他日軍竟然一緻同意。說幹就幹,30人自制了一批簡易的武器,瞅準一個隻有幾十戶的小村莊下手。武藤玉男按照以前“掃蕩”的政策,将30人分成5個小組,每一組分頭去打砸老百姓的門,砸開以後“三光”掃蕩。
誰知道,他們剛開始砸門,巡防的村民就發現了他們,敲響鑼鼓報警:“土匪進村了!”急促的報警聲使日軍心裡害怕起來,接着,提着鍘刀、斧頭、棍棒、長矛、土槍等武器的村民向他們包抄過來。
有膽小的日軍士兵慌亂之下,竟然使用日語進行辯解,村民們一聽是日本鬼子,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掄起手中的家夥向日軍身上“招呼”,武藤玉男趕緊下令“逃跑”,村民們追着打,一直将他們趕到村外,才停止了追擊。
武藤玉男清點人數後,發現少了7個人,有2人受傷,活着回來的日軍七嘴八舌描述剛才驚險的一幕,都說被打死的人實在太慘了,被活活打死,哀嚎聲令他們終身難忘。受傷的2名士兵受不了身心的痛苦折磨,決定自殺。武藤玉男阻止了他們,答應會将他們送回家鄉。
他們按照原定計劃繼續前行,再也不敢招惹中國人,餓了就采食野果,渴了就飲用溪水,盡量避開村鎮,忍氣吞聲不與他人發生沖突,完全沒有了往日的“自信”和嚣張。受傷的2名日軍得不到及時救治,傷口發炎潰膿,每日痛苦不堪,選擇了割喉自殺。
他們行至安徽蕪湖的繁昌地區時,連續幾天都無法走出去,武藤玉男才發現迷路了。絕望之下,他們抱頭痛哭。一位路過的中國采藥農民上前詢問緣由,武藤玉男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連忙使用生硬的中國話向老農講明情況,并懇求老農帶他們下山,幫助找一份能吃飯的工作,隻要能活命,讓他們幹什麼都願意。
老農發現他們是日本人之後,本不想幫他們,但是看到他們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和哀求的模樣,動了恻隐之心,答應幫他們問問。武藤玉男本以為老農隻是敷衍他們,抱定了“自殺殉國”的決心。半天之後,老農傳回,帶回了一個好消息:山下有一個村子願意使用他們,不給錢隻管飯。
這幫日本兵激動地大呼小叫,他們幫助村民拉犁耕地、收割莊稼、劈柴挑水,髒活累活搶着幹,隻為了能夠活着,什麼“大日本皇軍尊嚴”都沒有“吃飽飯,睡好覺”重要。農忙之後,村民們不再需要他們當苦力幹活了,這股日軍竟然不願意走了。
村民們一番勸說之後,他們戀戀不舍再次踏上了歸國路,好心的村民為他們準備了幹淨的衣物,充足的食物,并向他們指明了回家的方向和線路。武藤玉男等人隻好風餐露宿踏上茫茫歸國路,食物吃完後,一路裝聾賣傻乞讨,最後完全變成了一副髒臭不堪的乞丐模樣。
當他們到達南京江甯鎮的時候,遇到一支國軍盤問,支支吾吾下暴露了身份,被抓捕送往戰俘營。進入戰俘營後,武藤玉男等人終于過上了“人”的生活,雖然沒有了自由,但是“衣食無憂,安全無虞。”
1946年,武藤玉男等人被遣傳回日本。武藤玉男繼承了父親的醫館,安穩度過了晚年!
今天的日本人依然狂妄,死不認罪,值得我們警惕!“知小禮而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日本人真乃實至名歸!
參考資料:《抗日戰争史料叢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