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一、漢代的曆史文化背景

我們現在被稱為漢人、寫的文字是“漢字”,中原最大的民族自稱“漢族,這些緣由都離不開一個偉大的朝代----漢朝。

漢族并不是我們的原始稱呼,以前被稱為“華夏”族,戰國時期當時的強國是秦,秦國在2400多年以前就開始設漢中郡,漢中地名由此而得名,也成為後來秦統一後設立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楚漢戰争時劉邦并不是最大的部落,公元前202年,劉邦被封為漢中王,簡稱”漢王“,是以其率領的軍隊也被稱為“漢軍”,到後來駐紮在漢中以後,與楚霸王項羽進行抗争和博弈,在諸葛亮等衆兄弟的鼎力支援下,劉邦率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首先占據關中,進而統一天下,定國号為“漢”。

公元前206年漢朝繼秦而興,前後曆405年,這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中以漢人為主體,在文化、經濟、武力及國家的統一有了新的發展的輝煌時期。我們講課時開玩笑,那個時候我們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發生碰撞的時候,我們一反秦朝建設長城,固步堅守的政策,而是主動出擊,打的匈奴丢盔棄甲,不敢入土中原,這也是漢人最揚眉吐氣的時候,當時原稱華夏的中原居民都以自稱為漢人為榮。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漢人”的稱呼起源之初,意為漢朝之人。

到了北魏後期才演變為中國人的代稱。在以後的曆史發展中,漢人成為中國主體民族的族稱,曆代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在各方面發展中占主導地位。

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定都長安。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傳承29位皇帝,享國405年。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漢代實際上有多種稱呼,早期因尚火德被稱為炎漢,就是以火為興,後又因皇室宗祖姓劉又被稱為劉漢。我們在國内考古挖掘的很多漢墓也都證明了諸侯國劉姓的延續及其廣泛,漢初建立之後,政權還不是很穩定,也是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之後,漢室政局才趨于穩定。

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兩帝相繼遵從休養生息,恢複國力,開創了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仰仗前期積累的社會财富實力,開始攘夷擴土,後史稱為漢武盛世,至漢昭宣時期,西漢國家實力達到極盛,史稱昭宣中興。到了公元8年時,王莽篡漢開始,西漢滅亡。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不久又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一直到公元23年新莽覆滅。

到了公元25年,劉秀穩定局面,開始在洛陽稱帝建都,建立東漢政權,建國初始,遵循文景兩帝的治國政策,确立了與民休息的國策,開創了光武中興。

到了漢明帝、漢章帝時期,繼續沿襲輕徭薄賦政策,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又達到極盛。東漢中後期發生了戚宦之争和黨锢之禍,于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号召各諸侯聯合剿滅民亂卻導緻地方諸侯開始擁兵自重。

到了東漢後期,經曆了董卓之亂後,東漢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在蜀地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開始進入三國鼎立時期。

當時地球上兩個帝國同期存在,就是漢朝和歐洲的羅馬帝國,并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的帝國。

兩漢強大的時期奠定漢地範圍,極盛時東并北韓、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二、漢代玉器的藝術特征

提起熱衷于修仙的朝代和皇帝,我們會想到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尋找仙藥,結果一去不複返的故事,但是在曆史的實際發展過程中,秦朝可能遠沒有後來的漢朝瘋狂。

漢朝過了早期的富國強兵積累以後,國力得到極大的恢複,地方諸侯和漢室貴族開始對玉器這類奢侈品進行瘋狂的追捧,從生到死,漢朝王公貴族對成仙的癡迷已經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玉器的設計和使用上,對于成仙的強烈願望展現得淋漓盡緻。受到這樣思潮的影響,玉器已經徹底走下神壇,進入“王玉”的巅峰時代,漢代玉器禮儀性質開始弱化,裝飾性增強,且更加華麗多樣。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漢代還有一項創新之舉,就是在玉璧上雕刻各種祈福的文字,例如益壽、長樂、宜子孫、長生等文字,象征陰陽調和,美滿幸福。這類題材是從漢代開始創新出現的,也代表着期盼長壽永生、羽化成仙的君王的心思所想。

我們現代人對玉璧的造型有着無數的解讀,至今也沒有最終統一的結論,無論如何想象,這種寓意深刻、循環往複、無始無終的造型設計,也使得它成為了“無往不複,天地際也”的象征,也許有着輪回重生、生生不息之意。

是以在考古挖掘時發現一個奇特的習俗,就是漢代遺址挖掘時,可以看到漢代皇族下葬時,常以玉璧覆寫其身,或鋪在身下,或握在手中,數量越多越好。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海昏侯的墓中如此,中山靖王墓亦如此,在墓主劉勝的金縷玉衣内就發現他墊了18塊玉璧,而在南越王趙眛的墓室中,經過考古發現,周身覆寫的玉璧多達71塊,甚至還有一百多塊其他材質的石璧。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這些玉璧一方面是延續着良渚文化中财富的象征,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寓意重生的圓滿,可見漢代君王貴族對靈魂反複,重生人間的巨大渴望。

三、漢代玉器的地方特色與創新

南越國是漢初割據嶺南的地方政權。南越王墓是指南越國第二代王趙陳之墓,是嶺南地區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的漢代繪畫石室墓。

出土的玉器與全國各地出土所見并無太大差別,造型設計、紋飾風格、雕刻技藝等保留了中原和楚地的文化傳統,但還有它自身的一些特色,是在吸收當地文化的基礎上,加以創造而形成的具有漢、楚、越三種文化融合的獨特風格。如角形玉杯、玉蓋盒等,造型各異,儀态多姿,雕工精湛,為中原等地所不見。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割據嶺南,獨成一派的玉器制作工藝,也是今天我們重點複述的理由之一,從南越國趙昧墓中出土的玉器,無論是鑒賞要點,還是基本特征,與傳統中原文化的玉器有一些差別,重點就是它融合了多種文化的審美和技藝,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造型。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以其數量大、品類多、儲存好、制作精而聞名于世。共計19種244件。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大緻可劃分為禮儀、喪葬、裝飾、日用四大類。

分别有璧,玉衣、玉握(觿)、鼻塞,組玉佩和玉劍飾,環、璜、佩、韘形器,玉舞人,角形杯、蓋盒、銅承盤高足杯、銅框鑲玉蓋杯、銅框鑲玉卮,帶鈎、印章、博戲等。

四、南越王墓漢代玉器工藝特點

以裝飾玉的數量最大,品類也最多,最為突出。當然,各器類中的某種器形會有多種不同的使用功能,尤其是裝飾器類。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造型設計和雕镂紋樣都極為精美的部分玉器,幾乎都集中在墓主身上。

裝飾紋樣有谷紋、渦紋、蒲紋、雲紋、弦紋、絞索紋、遊絲紋、勾連雷紋、花瓣紋(柿蒂形紋)、獸面紋、龍紋、菱紋、鳳紋、鱗紋、鹦鹉紋等。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動物紋樣多寫實。雕琢技藝有線刻(包括遊絲、陰刻、陽紋)、浮雕(有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镂空雙面透雕等。

一種或多種技法并施于器物的表面,琢制出豐富多姿的圖樣。高浮雕的和镂空雙面難的動物紋數量多。花紋轉折處常有線條破折現象。器形與紋飾之間存在着某些必然的配屬關系。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另外,由制玉工藝與金屬加工相結合而創造出錯金嵌玉的器皿,在南越王墓中也有發現,如銅鎏金框嵌玉杯、銅鎏金框嵌玉卮和玉劍飾等,是這一類工藝代表的傑作。

這類作品造型優美,做工精湛,特别是金玉結合的創新技法,堪稱漢代玉雕的絕品。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器制造特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