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影視劇的禦用男主,大清第一宅男雍正,最愛幹的事竟然是cosplay?
清世宗雍正皇帝,本名叫愛新覺羅·胤禛,他是清朝的第五位、清軍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他的皇帝生涯中,沒有曆代帝王都熱衷的下江南遊玩之事,作為皇帝的雍正,居住的地方是現在的北京,去的最遠的地方是現河北省遵化市,是以被稱為“宅皇帝”。

難道說雍正一生都熱愛宅在家裡嗎?當然不是,在雍正皇帝還是皇子身份的時候,就有很多關于他去全國其他地方的記載,其中還有一件資助書生的趣事。
四阿哥胤禛,年輕時崇尚俠客之行,喜歡跑到民間廣結俠義。有一次,胤禛去杭州西湖泛舟遊玩,看到了一個賣字的書生,胤禛便讓他給自己做了一副對聯,結果書生把“秋”字的左右結構寫反了,胤禛不解,書生便自以為是地拿出書帖來證明自己沒有寫錯。
胤禛在得知了書生因家境貧寒沒法不顧家庭地去考取功名,便頗具俠義地拿錢來接濟他,書生不僅對他表示了無以為報的謝意,後來還真考進了翰林院。此時胤禛已經登基變成了雍正皇帝,見書生沒有認出自己,便故意将“和”字的左右結構寫反,可見其骨子裡的幽默。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喜歡遊山玩水、行俠仗義,且骨子裡風趣幽默的胤禛,為什麼在繼位雍正皇帝後,就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宅男了呢?
這和雍正的老爹康熙皇帝有關。“千古一帝”康熙,别的不說,足足活到了六十一歲才去世,導緻雍正即位皇帝時就已經四十多歲了,人到中年的胤禛自然就沒有年輕時的活力。
如果單單說康熙隻是活的時間長也太大題小作了,問題是康熙對于繼承人舉棋不定、優柔寡斷的選擇,導緻國家政權出現了嚴重的動蕩,著名的“九子奪嫡”就該給康熙第一背鍋位,放任皇子們結黨營私,最終導緻他們手足相殘。
雍正上台後,單單是清除老爹臨走前留下的黨派林立的爛攤子,都廢了不少功夫,哪還敢出門遊玩,說不定前腳剛走後腳就能發生政變。
雍正一個皇帝為什麼不喜歡琴棋書畫這些高雅的愛好,反而喜歡cosplay呢?
迷戀丹藥似乎已經成為了封建皇帝的共性,好像不死于重金屬超标就不好意思說自己當過皇帝一樣,雍正也不例外,早年時間甚至假裝沉迷丹藥不問政事,以此來讓其他政敵皇子們放松警惕。
當上皇帝後,雍正依然信奉道家煉丹藥的故事,甚至封了一個道士為四品官員,雍正也成了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寵信道士迷戀丹藥的皇帝。
雍正将他批閱奏折的工作也當成了一件愛好,在後世找到的有些奏章中,發現雍正的批紅甚至比大臣們奏本上寫的字還多,可見其上心程度。
不僅如此,雍正對一些無聊的奏本、問候的奏本也都一視同仁,比如大臣想讨好雍正來給他過生日,一連請奏十幾次,雍正也回複了十幾次“不準”;大臣不厭其煩地給雍正發“問安帖”,雍正也耐心地回複“朕安”,等等。
除此之外,雍正還喜歡收集稀奇古怪的服裝等,這裡就不得不說他最大的愛好cosplay了,非常符合雍正“宅男皇帝”的人設。
據記載,雍正皇帝是第一個穿西裝的中國人,一生非常熱愛時尚,堪稱“清朝太陽王”“東方小路易”了。
雍正喜歡穿西洋服裝、戴西洋卷發,由于那個年代沒有照相機,便讓宮廷畫師以畫畫的方式幫他記錄下來,至今此作仍儲存在故宮博物館内。
不僅是cosplay西洋人,雍正對中國傳統文人中的名人更是是情有獨鐘,cos一下愛喝酒的李白、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高山流水的伯牙、打虎英雄武松等。
除了這些名人,雍正還會去cos平民老百姓,比如獨釣寒江雪的老翁、河邊洗腳的農夫、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生。
此外,雍正對儒釋道三家也有着獨特的見解,說:“三教之覺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可見在一定程度上诠釋了三家的本質,也熱愛cos三家的神明和民間代言人。
雍正的“宅男屬性”給國家帶來了什麼好處?為什麼後世評價會說雍正是大清王朝唯一稱職的皇帝?
雍正的“宅”有時還真是迫不得已,雍正為了應對混亂的局面,借助年羹堯、隆科多等人的力量上台,等解決了其他皇子黨派之後,自己這邊的大臣們也開始興風作浪了。
雍正就不得不加強自己的君主集權,設立了軍機處,一開始是為了處理西北地區的軍事問題,但也幫助他将明清君主集權推向頂峰,成功地将年羹堯處死、将隆科多軟禁。
政局的混亂和軍機處的繁忙花費了雍正大量的時間,也讓他除了選擇“宅在家裡”之外,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不僅有之前說到的黨派政治原因,經濟問題也不容小觑。康熙王朝的盛世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康熙走後,留給雍正的國庫據考證隻有800萬兩白銀,這連晚清割地賠款的零頭都不夠,于是雍正還需要對經濟制度進行改革,以至于終日沒心情出門。
雍正上台後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如清查虧空、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等,雖然也有着封建時代明顯的重農抑商弊端,但總體上使清朝的經濟發生了極大的好轉,這才能給他兒子乾隆皇帝留下能經常下江南遊玩的家産。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一系列政策的改革,後世甚至認為幫助清朝延續了幾百年的江山,“康乾盛世”的“康盛世”留下的爛攤子被雍正收拾幹淨,又給“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如果僅僅說因為這些,雍正皇帝就能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顯然是不可能的。外交問題上,對俄、對日、對朝的政策都保持了相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立場,不像康熙的《尼布楚條約》和乾隆的《藏尼條約》。
文化方面,雍正也有一定的貢獻,雖然說在其執政期間文字獄達到巅峰,寫“維止”的人會被認為将“雍正”砍頭而被治罪,但還是有着很多推廣官話、禁天主教等在後世看來,很有遠見和參考價值的舉措。
總的來說,雍正皇帝的“宅”一方面是因為形勢所迫、工作繁忙帶來的,另一方面也是性格随着年齡改變、興趣愛好的特點所導緻的,也正是因為雍正的“宅”屬性,才使他能在短短十幾年的執政期間内,做到了不少利國利民的事情,而不是選擇去“下江南體恤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