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年張作霖已成為大元帥,為什麼見到退位的溥儀,依然選擇下跪?

張大帥給退位的溥儀下跪,展現出來的自然是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以及兩百多年來滿清培養出來的奴性,還有那些手握重兵想要複辟的思想,潛意識裡還有皇帝這個位子的大軍閥們,何嘗不想當皇帝?

晚年張作霖已成為大元帥,為什麼見到退位的溥儀,依然選擇下跪?

話說在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先是在父親載沣的居處呆了一段時間,1925年2月移居到天津居住,就是在天津居住期間,接見了“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得知溥儀跑到天津後,主動說要去拜見溥儀,這時候張作霖是民國時期的大人物,溥儀卻是個無權無勢退位十幾年的前皇帝,兩人在天津的曹家花園見了面,溥儀接見張作霖,心裡還在想着該用什麼禮儀對待張大帥,張作霖卻緊走幾步跑到溥儀面前,撲通一聲跪在溥儀面前,磕了一個頭,嘴裡喊到:“皇上萬福,皇上好。”

溥儀有點受寵若驚,趕緊把張作霖扶起來,說道:“上将軍好!上将軍好!”張作霖給溥儀磕頭,可以說帝制思想根深蒂固,象民國風雲人物吳佩孚也曾上書給溥儀稱臣,段琪瑞主動請溥儀見面,連新文化代表胡适在1922年跑到宮中谒見溥儀,也展現了其腦中尚有皇權崇拜思想,甚至有傾向複辟的嫌疑。

晚年張作霖已成為大元帥,為什麼見到退位的溥儀,依然選擇下跪?

溥儀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即是不幸卻也是幸運的,作為一個朝代的末代皇帝,能夠得到優待且善終的沒有幾個,溥儀在退位後依然有着自己的小朝廷,依然住在紫禁城裡,遜清小朝廷中的小群體依然有着“恢複祖業”的思想,以教育帝王的格式來教育小溥儀,隆裕太後挑選了一批飽學之士來教溥儀,這裡面有清末狀元陸潤庠,内閣學士陳寶琛,滿漢雙榜進士伊克坦等等。

溥儀一生當了三次皇帝,第一次當皇帝時未滿三周歲,根本不知道當皇帝是幹什麼的,被接到宮裡時大哭,看到瀕死的慈禧太後時大哭,舉行登基典禮時還是大哭,他的父親攝政王載沣為了安撫他,說:“快完了,快完了。”沒想到一語成谶,大清沒幾年就完了,1908年12月登基,1912年2月退位。

晚年張作霖已成為大元帥,為什麼見到退位的溥儀,依然選擇下跪?

大清滅亡了,帝制也結束,中國好象進入了一個共和的時代、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然而帝制擁護者卻仍然不在少數,特别是北洋系的元老們,仍然想着搞帝制,要麼自己當皇帝,要麼讓溥儀複辟成功,把他當傀儡,袁世凱這個北洋系的領袖在逼迫溥儀退位後,攫取了革命果實,成了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他卻覺得不過瘾,在1914就解散了國會,為恢複君主制作準備,1915年12月底接受皇帝尊号,恢複了帝制。

袁世凱稱帝是逆時代而行,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當了幾個月皇帝就被迫宣布退位,然而卻依然有人為了帝制逆時代而行,1917年,張勳趁黎元洪和段琪瑞兩人鬧沖突之機,帶着“辨子軍”進京,搞了一出複辟的大戲,其實張勳在複辟之前,曾經探了各省督軍以及段琪瑞的底,都支援他搞複辟,不過張勳真的搞複辟的時候,卻成了大家的靶子,這些人都有帝制思想,不過真的有人出來搞帝制,卻又成了衆矢之的。

晚年張作霖已成為大元帥,為什麼見到退位的溥儀,依然選擇下跪?

可以說民國時期共和擁護者中有不少人實際上是帝制擁護者,特别本身是滿清官員的那些人,在他們心裡依然有着帝制,有着皇上,象張作霖這個土匪出身被招安成為滿清官員,是典型的保皇派,武昌起義後,奉天省的革命黨人想要進行東北革命來響應武昌首義,張作霖拿出槍威脅革命黨人,逼走了革命黨人,張作霖在這次本來是革命會卻成了保皇會上,成了最大赢家,取得了軍事實權,在他的心裡,并不想革命,依然隻認皇帝,而這次押寶清廷身上更是讓張作霖賺得盆滿缽滿,為他以後主政東北建立了很好的基礎。

隻不過随着時代的變化,帝制越來越不得人心,特别是張勳複辟失敗後,帝制擁護者們都知道不可逆勢而行,不過對溥儀這個皇帝還是保留着奴性,張大帥給溥儀下跪,就象溥儀在回憶錄所“吐槽”的那樣:“中華号稱為民國,人類進入了二十世紀,而我仍然過着原封不動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紀遺留下的灰塵。”

晚年張作霖已成為大元帥,為什麼見到退位的溥儀,依然選擇下跪?

在新舊交替的時代,帝制思想依然存留在滿清遺老遺少的心裡,在溥儀退位後,仍然有不少人入宮給他跪地磕頭,大都是年歲比他大幾十歲的人,有穿清朝袍褂的,也有穿西式大禮服的民國官員,張作霖也可以算是清朝的遺老,是以面對皇權時,依然不自覺腿軟,給溥儀跪下磕頭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