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晚年张作霖已成为大元帅,为什么见到退位的溥仪,依然选择下跪?

张大帅给退位的溥仪下跪,体现出来的自然是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以及两百多年来满清培养出来的奴性,还有那些手握重兵想要复辟的思想,潜意识里还有皇帝这个位子的大军阀们,何尝不想当皇帝?

晚年张作霖已成为大元帅,为什么见到退位的溥仪,依然选择下跪?

话说在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先是在父亲载沣的居处呆了一段时间,1925年2月移居到天津居住,就是在天津居住期间,接见了“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得知溥仪跑到天津后,主动说要去拜见溥仪,这时候张作霖是民国时期的大人物,溥仪却是个无权无势退位十几年的前皇帝,两人在天津的曹家花园见了面,溥仪接见张作霖,心里还在想着该用什么礼仪对待张大帅,张作霖却紧走几步跑到溥仪面前,扑通一声跪在溥仪面前,磕了一个头,嘴里喊到:“皇上万福,皇上好。”

溥仪有点受宠若惊,赶紧把张作霖扶起来,说道:“上将军好!上将军好!”张作霖给溥仪磕头,可以说帝制思想根深蒂固,象民国风云人物吴佩孚也曾上书给溥仪称臣,段琪瑞主动请溥仪见面,连新文化代表胡适在1922年跑到宫中谒见溥仪,也体现了其脑中尚有皇权崇拜思想,甚至有倾向复辟的嫌疑。

晚年张作霖已成为大元帅,为什么见到退位的溥仪,依然选择下跪?

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即是不幸却也是幸运的,作为一个朝代的末代皇帝,能够得到优待且善终的没有几个,溥仪在退位后依然有着自己的小朝廷,依然住在紫禁城里,逊清小朝廷中的小群体依然有着“恢复祖业”的思想,以教育帝王的格式来教育小溥仪,隆裕太后挑选了一批饱学之士来教溥仪,这里面有清末状元陆润庠,内阁学士陈宝琛,满汉双榜进士伊克坦等等。

溥仪一生当了三次皇帝,第一次当皇帝时未满三周岁,根本不知道当皇帝是干什么的,被接到宫里时大哭,看到濒死的慈禧太后时大哭,举行登基典礼时还是大哭,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为了安抚他,说:“快完了,快完了。”没想到一语成谶,大清没几年就完了,1908年12月登基,1912年2月退位。

晚年张作霖已成为大元帅,为什么见到退位的溥仪,依然选择下跪?

大清灭亡了,帝制也结束,中国好象进入了一个共和的时代、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然而帝制拥护者却仍然不在少数,特别是北洋系的元老们,仍然想着搞帝制,要么自己当皇帝,要么让溥仪复辟成功,把他当傀儡,袁世凯这个北洋系的领袖在逼迫溥仪退位后,攫取了革命果实,成了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他却觉得不过瘾,在1914就解散了国会,为恢复君主制作准备,1915年12月底接受皇帝尊号,恢复了帝制。

袁世凯称帝是逆时代而行,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当了几个月皇帝就被迫宣布退位,然而却依然有人为了帝制逆时代而行,1917年,张勋趁黎元洪和段琪瑞两人闹矛盾之机,带着“辨子军”进京,搞了一出复辟的大戏,其实张勋在复辟之前,曾经探了各省督军以及段琪瑞的底,都支持他搞复辟,不过张勋真的搞复辟的时候,却成了大家的靶子,这些人都有帝制思想,不过真的有人出来搞帝制,却又成了众矢之的。

晚年张作霖已成为大元帅,为什么见到退位的溥仪,依然选择下跪?

可以说民国时期共和拥护者中有不少人实际上是帝制拥护者,特别本身是满清官员的那些人,在他们心里依然有着帝制,有着皇上,象张作霖这个土匪出身被招安成为满清官员,是典型的保皇派,武昌起义后,奉天省的革命党人想要进行东北革命来响应武昌首义,张作霖拿出枪威胁革命党人,逼走了革命党人,张作霖在这次本来是革命会却成了保皇会上,成了最大赢家,取得了军事实权,在他的心里,并不想革命,依然只认皇帝,而这次押宝清廷身上更是让张作霖赚得盆满钵满,为他以后主政东北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帝制越来越不得人心,特别是张勋复辟失败后,帝制拥护者们都知道不可逆势而行,不过对溥仪这个皇帝还是保留着奴性,张大帅给溥仪下跪,就象溥仪在回忆录所“吐槽”的那样:“中华号称为民国,人类进入了二十世纪,而我仍然过着原封不动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纪遗留下的灰尘。”

晚年张作霖已成为大元帅,为什么见到退位的溥仪,依然选择下跪?

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帝制思想依然存留在满清遗老遗少的心里,在溥仪退位后,仍然有不少人入宫给他跪地磕头,大都是年岁比他大几十岁的人,有穿清朝袍褂的,也有穿西式大礼服的民国官员,张作霖也可以算是清朝的遗老,所以面对皇权时,依然不自觉腿软,给溥仪跪下磕头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