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头800万卖传家宝,文物局出价1万被拒,转身1800万被故宫拍下

1995年10月初,北京瀚海公司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秋季拍卖会。

一名着装朴素的东北老汉双手握拳站在拍卖会一角,两只眼睛紧紧盯着正在拍卖的文物。

李老汉正是这件文物的主人,而他在此前已经向国宝局开出了800万的高价被拒。故此,李老汉一气之下决定走合法的拍卖程序!

600万的高昂起拍价并未让竞拍的众人退却,连故宫文物处的处长梁金生也不断地举牌争夺,竞拍价以惊人的速度上涨。

当竞拍价达到令人震惊的1800万时,有人站起来大声说道:“不要争了,把画留给故宫吧!”

(北京瀚海公司拍卖会现场)

最终,梁金生先生代表故宫以1800万元的天价赢得这件文物。

那么,李老汉与拍卖品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故宫又为何宁愿花费天价也要买到这件文物呢?

溥仪出逃,文物丢失

1932年,日军在侵占东北三省后,迅速扶持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

日军的侵略来势汹汹,宫墙内欢歌笑语,宫墙外鲜血淋漓。

溥仪名为皇帝,实则是日军傀儡,民族兴亡全然不在他的眼里。

皇帝的生活无比奢侈,溥仪除了吃喝玩乐,还会常常搜罗大江南北的名家画作,宫殿内更是珍宝无数。

(溥仪旧照)

1945年,日寇投降,苏联带兵进攻伪满洲国,华丽的皇宫瞬间沦陷。

曾经的奢靡生活在炮火声中烟消云散,末代皇帝溥仪第二次退位,他只能在日军的协助下落荒而逃。

仓皇之际,溥仪依然命太监将许多珍宝偷渡出宫外,用于日后傍身所用。

一时间整个皇宫群龙无首,士兵、宫人四处逃窜。

(伪满洲国遗址)

可在当时混乱的局势下,那些珍宝哪是几个宫人能全部带走的?

本想将皇宫内的宝物如数带走的溥仪在失了政权的窘境下,竟遭到一众伪满洲国士兵的争抢。

宫里的名家字画、金银玉器被洗劫一空,溥仪带出皇宫的珍宝只有少部分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这些瑰宝皆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沉淀下来的珍贵历史印记,它们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大量的文物流失也给国家造成极大损失。

(曾经的伪满洲国国务院)

其中,慈禧太后生前最喜欢的画作,张先的《十咏图》正是在这次动乱中不知所终。

1992年,东北的一名李姓老汉欲将自己的传家宝卖掉,这个消息引来了国家文物局的注意。

原来老汉的祖上曾是伪满洲国的士兵,当年溥仪出逃,皇宫内乱作一团。

众多宫人、士兵眼看溥仪失势,纷纷趁乱抢夺珍宝,这名李姓士兵也不例外。

推搡间,他竟意外拿到了一幅画作,正是北宋张先的代表作《十咏图》。

(溥仪在皇宫内生活的旧照)

这名东北籍士兵深知此画的价值,偷偷摸摸地将它带回家中,视之为传家宝。

而这件遗落民间的文物,就这样隐秘地“寄居”在了东北一隅。

直到90年代初,“传家宝”到了李老汉的手中,《十咏图》才再次重出江湖。

按说,,既然是传家宝,就应该代代相传,为何李老汉却动了想要将之拍卖的心思呢?

出售不成,转而拍卖

原来,李老汉在田地中耕耘了大半辈子,家中仍是清贫无比,自己的七个儿女也未有建树。

他知道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又想给儿女留下一些财产傍身,这才想起祖上的传家宝。

(李老汉卖画)

而李老汉虽是农民出身,却也知道这副字画绝非凡品,为了将之卖出高价,便托人找到了一名文物鉴定师为这幅古画估值。

师傅带着工具来到李老汉家中,仔仔细细将这幅画翻看、鉴别,随后神情凝重地告知他,此图确是张先真迹,少说也要800万元。

听了鉴定师的话,李老汉喜上眉梢,因为这个价值大大地出乎了自己的意料。于是回过神儿后,他连连向鉴定师道谢。

而李老汉家因为鉴定师的到访,他转卖《十咏图》的消息也迅速在当地传播开来,各路富商和古文玩收藏家也纷纷想一睹其貌。

而没过多久,国家文物局也收到了这个消息,于是也很快派人来到李老汉家协商,希望能将其收归国有。

(张先《十咏图》部分)

在与李老汉的交谈中,他们热切地希望李老汉能将这幅堪称国宝的画作捐献给国家,而为了表示诚意,他们愿意给出一万元的收购价格。

面对价值不菲的古画,区区一万元李老汉怎能甘心。他牢牢记住了鉴定师的话,直接将《十咏图》的价格定到800万元。

这对于当年的国家文物局来说无疑是天价,专家们抱着一丝希望劝说李老汉,可他依然不肯松口降价。

无奈之下,文物局只能暂时放弃收购《十咏图》。

而许多蠢蠢欲动的富商听闻800万的高价后,也只能望而却步,纷纷离场。

看着前来买画的人纷纷被价格吓退,李老汉也十分揪心,不禁心道:这副价值连城的画究竟何时才能卖出呢?

难不成那个鉴宝师傅的话根本不可信,这幅画不值800万?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期盼和自我怀疑中,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李老汉的身子骨也越来越差,可《十咏图》却依然被放置在家中无人问津。

正在李家人一筹莫展之时,有人给出了提议。

既然放在家中卖不出去,为何不将它放在名流聚集之地,竞价拍卖呢?

听到这个说法后,本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李老汉决定到北京放手一搏。

(故宫博物院)

于是夏末时节,李老汉举前曳踵地带着《十咏图》推开了北京文物公司的大门,来到文物鉴定专家兼瀚海拍卖公司总经理秦公先生的办公室。

他将画递到秦公面前,说道:“这幅古画,我想了解他的价值,您给看看好吗?”

本来每天来此鉴定文物的人不少,这个来历不明的老人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李老汉手中那幅看起来年代久远的画却引起了秦公的注意。

他将画卷小心翼翼地铺展在桌上,陈旧泛黄的纸张散发出了独特的味道。

待到细细察看后,秦公突然一惊,他大概可以确定,这幅画就是张先《十咏图》的真迹。

消失了几十年的文物突然出现,秦公发自内心的高兴,手持放大镜的手都开始不由自主地出现细微地抖动。

(故宫内的文物)

察觉到了秦公的变化,李老汉又一次发问道:“这幅画是不是很珍贵?”

素来诚恳的秦公没有多想,便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言语间尽是发现珍宝的兴奋。

李老汉听到答案,确定《十咏图》的价值远远不止800万,急忙将画收起,想要匆忙离开。

秦公挽留不成,最后只得到了李老汉的家庭住址,想着有时间在上门拜访,他也希望这幅国宝能够留在国家的手中……

历经万难,终回故宫

此后,秦公心中始终记挂着《十咏图》,可眼看着李老汉再也没有出现,他最终还是决定亲自去拜访。

而通过数次交谈,秦公彻底了解了这家人的顾虑,那就是李老汉嫌卖的钱少,不够7个子女下半生的开支。

面对李老汉的顾虑,秦公不厌其烦地将国家收购文物的相关规定一遍遍说与李老汉听,并保证绝对不伤害李老汉的利益。

终于,在秦公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李老汉渐渐放下戒心,答应采用拍卖的方式将画脱手。

然而,采用拍卖的方式将画售出虽然是最为稳妥的方式,但李老汉担心拍卖的结果不尽人意。

故此提出先交给他200万元的押金,且不论拍卖成功与否,押金都不得退还。

而为确保画作的真实性,秦公又一次请到了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书画鉴定专家谢稚柳、刘九庵等人前来鉴定。

大家伙儿三番四次地翻阅古籍,将画上的字迹一一比对,经过反复多次的鉴定后,再一次确定了这幅画就是张先真迹。

(故宫博物院内景)

为了能让《十咏图》顺利回归,秦公决定答应李老汉的要求,让拍卖程序得以正常进行。

而这场有着众多国宝级文物的拍卖会也招来了海内外众多知名的收藏家。

为了不让文物落入他人之手,秦公他们也邀请了故宫派出代表参与竞拍,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也会莅临观看。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拍卖会定在了1995年10月5日。当时,得到消息的所有的竞拍者一早便来到北京京广中心等待,摄影师和服务人员也早已到位。

这次的拍卖会集结了1166件古玩字画,近现代和古代的绘画、书法作品占了大半。

(《十咏图》拍卖现场)

而台上的《十咏图》“端庄稳坐”,似乎已经预料到了未来几个小时将会迎来怎样的“血雨腥风”。

上午九点,主持人宣布拍卖会正式开始,所有人都将心提到了嗓子眼儿,随时准备与其他竞拍者一较高下。

当《十咏图》出现时,600万的起拍价随着场内人员一次次的举牌飞速飙升,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杨新双手交叠坐在竞拍席上,眼神时刻跟随着梁金生手中的纸牌。

当时参加瀚海拍卖会的富商名流不在少数,故宫此次竞拍也承载着巨大的压力。

好在竞拍的结果没有让人失望,当故宫出价1800万的纸牌举起时,在场的竞拍者全部息声。最终,故宫以18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幅《十咏图》。

(故宫博物院远景)

看着1800万元顺利拍出传家宝,李老汉高兴地合不拢嘴,对于自己7个子女的后半生也彻底放下了心!

那么,这幅《十咏图》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竟让故宫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要买回呢?这还要从张先本人说起。

价值几何,还看古今

其实,张先作为北宋的婉约派词人代表,一生所作诗词众多,地位可与大才子柳永齐名。

他与苏轼、王安石等人也私交甚笃,还和欧阳修一同中了进士,得到主考官晏殊的赏识。

张先的词作描写男欢女爱之情的居多,也有一些关于士大夫诗酒生活的解读,读来只觉得句子工巧、婉转缠绵。

(游客来到故宫游览)

虽说张先以词人著称于世,但在父亲张维的悉心培养下,还画得一手好丹青。

传言在张先82岁时,曾去往南园垂钓游玩,面对如此美景,他不由自主地想到父亲也对南园之景的喜爱。

可惜好景犹在,亲人却已逝去。

垂泪感伤之际,张先又细细读起父亲生前所作的《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

诗中意趣恬静美好,张先为纪念先父,决定将诗中所绘之景跃然于纸上。

张先作画期间闭门谢客,静心研究父亲的十首诗作,为突出“会六老”的重点,深思诗中之景的布局。

老头800万卖传家宝,文物局出价1万被拒,转身1800万被故宫拍下

(拍卖会场景)

已经82岁高龄的张先,终于在数十天后,将这幅通高52厘米、长178.7厘米的《十咏图》绘制完成。

这幅人物山水图,生动刻画了几位老人在园林宴赏时的闲适姿态。

画面虽以南园游赏为题,却恰到好处地将花鸟、山水、农舍、台榭等景物与诗人当下的心境结合在一起,加以构思精巧的布局,使得画面清新雅致、气韵生动。

除此之外,作者还将寻常人家劳作的场景与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融合在一起。

(乾隆皇帝及古代名家在《十咏图》上留下的真迹)

因此,这样一幅兼具艺术性、历史性和生活性的作品,一出世便受到了同时期文人志士的追捧。

故而此画流传于世后,也一直是许多古文玩爱好者竞相争夺的珍贵藏品。

南渡后,《十咏图》无意间被贾似道收藏,南宋时期又流传到周明叔手中。

其子周密也对此画有详细著录,赵孟頫为它著有题诗《题先贤张公十咏图》。

张先的孤品佳作一路辗转经多人之手,早在明清时期流入紫禁城前,画卷上便已留下孙觉、陈振孙、元颜尧焕、脱脱木儿等一众名家的真迹。

(《十咏图》真迹)

素爱印章的乾隆皇帝也在此画上盖下数枚章印,留下亲笔题诗。

后来在清朝灭亡之际,溥仪将众多宝物以赏赐弟弟溥杰为名偷偷运送到宫外,包括张先的《十咏图》。

起初他将这些字画藏品偷偷存放在长春伪满洲宫的“小白楼”中。

但在抗战胜利、伪满洲国荡然无存后,这幅画最终还是流入了民间。

(大陆珍贵历史文物)

而此次拍卖会,《十咏图》能够顺利回到故宫实属不易,它的价值也早已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后记:

如今,距离《十咏图》回归祖国怀抱已经有26年之久,而它正被庄严地陈列在故宫博物馆中。

《十咏图》的回归是中国人对历史的肃然起敬,亦是在经历岁月长河的不断冲刷后,留存下来的独特印记。

其实,每一件文物都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能做的只是透过它们与那些曾经存在过的历史静默相对。

可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文物不知所踪,或许它们早已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无声消失,或许还在大洋彼岸被陈列在不知名的博物馆中,又或许作为某个家族的传家宝被隐匿在某处……

总之,众多国宝的回归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