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在外忧内患、动荡不安的清末民初,由于统治者的无能,列强攻进了紫禁城,1912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溥仪这个从小生活在紫禁城里,在位不到三年的大清最后一位皇帝,也变成了出入从小长大的家还要买门票的普通人。

他这一生可以说极具传奇色彩,他历经了不同的时代,做过最高级的统治者,也曾经沦为阶下囚。还曾监守自盗。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溥仪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厚颜无耻地窃取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果实后,把当时的清帝溥仪与其家人圈禁与紫禁城城中。

民国初期皇帝的所有用度几乎都来自国民的纳税,在溥仪退位的时候,北洋政府答应每年给溥仪发400万两的白银供他们使用。

但是由于这些钱经常被克扣,溥仪根本拿不到,即便是拿到了对于溥仪这种生活就过惯了锦衣玉食的人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迫于生计溥仪只能把老祖宗留下的众多稀世珍宝拿出来变卖。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袁世凯

1955年一场由国家出钱,天价迎国宝回家的拍卖会轰动了整个文物界。事情原因很简单,来自东北地区的一位李姓老人,人生已至暮年,垂垂老矣。家庭不富裕不说,家中还有七位子女需要老人帮衬。

老人的晚年可以说是一贫如洗,迫不得已,老人家为了合理改善子女的生活状况,想起他的父亲生前是当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宫侍卫,家中还有一副从故宫出来不知道价值几何的名画。

可是,一幅画,七个孩子怎么分呢?总不能把画分成七份吧,那就不值钱了。于是老人决定北上将这幅画换成钱分给孩子们。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十咏图的失踪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已经彻底失去民心,在时代的浪潮下,宣统皇帝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长达200年的封建统治。

但是溥仪和清皇室成员依然住在紫禁城中,相当于被囚困于紫禁城的一方天地中,但依然享受着民国政府每年给皇室的400万元生活费,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溥仪奢侈的生活需求。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中规定:

“故宫中的古物,清室只有使用权,不得变卖、抵押。”

为了维持生活,废帝溥仪从1922年的7月开始要求两位弟弟进宫陪读,借着赏赐的名义把宫中收藏的珍品悄悄地拿出宫中变卖。

一来二去,直到1924年11月,清皇室成员被赶出紫禁城为止,溥仪与溥杰兄弟几人联手,共盗窃了紫禁城皇宫中的收藏品1200件。

后来人民在清点故宫财产时,在失窃的收藏品清单中发现,失窃文物包括北宋画家张先的画作。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辛亥革命

1932年,溥仪成为了日本的傀儡,满洲国的皇帝。日本投降后,溥仪匆忙地逃跑到了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就是现在的吉林长春市。

那些被他囤积带出皇宫的文物古玩、大量名家字画、金银玉器,1000多件宫中收藏品就被带到了满洲国的小白楼之中,因为价值巨大,引来了无数人的觊觎。

因此在溥仪被送到西伯利亚,接受了劳动改造后,溥仪留下的大量稀世之宝被当时伪满政权留守的士兵先是偷窃,后是明抢,最后哄抢而空。

就这样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期,有许许多多的文物流失到了民间,其中就有一幅绝世古画,从此下落不明。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明珠蒙尘 绝世古画只值1万元

上世纪90年代一位手拿画轴的客人走进琉璃厂,找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书面鉴定专家秦公先生,告诉他自己手上有一幅画像想要让秦公帮忙鉴定一下。

在秦公的办公桌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画作被缓缓展开,刚刚打开这幅画发前半截这位总经理就大吃一惊,见到这件作品的全貌,秦公就辨认出这是一幅北宋著名词人、画家张先的《十咏图》。

画卷上的斑驳程度都是经历历史长河的印记,这样的稀世珍宝秦公还是头一次见,秦公认定了它是一件丢失了五十多年的国宝宋代古画。激动不已,当即便决定留下,并请徐邦达、刘九庵、梁启功、傅熹年、朱家溍等各位专家鉴定。

经过鉴定专家们一致认定,这就是当年那件由溥仪从故宫带到长春、后来遗失在东北的宝物。此画一出,惊动四方。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张先的《十咏图》

1995年,国家文物局找上门来。工作人员告诉老人,国家文物局愿意以1万元的价格收购这副《十咏图》,然而,老人却坚定地拒绝了国家文物局的收购。

老人坚称,这幅画至少价值500万。出价必须800万。文物局的专家一听,觉得这名老人有些异想天开,1995年的百万元,简直是天价,文物局的人觉得老人是想钱想疯了,殊不知是明珠蒙尘,不识真面目。于是他们不欢而散。

原来这幅画是老人的传家之宝,老爷爷的父亲在清末是废帝溥仪的贴身侍卫,见过很多奇珍异宝。老爷爷自小便听家里长辈说起过这幅画,老人家非常清楚,这是一幅来自皇宫的御用宝物,有着极大的价值。绝不止这个价。

要不是老人苦于家中贫寒,有七个儿女要拉扯长大,条件不允许,不到万不得已自己也不会将这幅画卖掉。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国家文物局

国家博物馆通过拍卖市场购藏文物的先河。

1955年10月,瀚海秋季拍卖会开始了,拍卖当天,许多人都慕名而来,现场人满为患。

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马自树和书画鉴定家徐邦达亲自到场坐镇并参与竞买。

这家拍卖行能坐满五百多人的大厅里那一天是座无虚席,连走道上都站满了人,拍卖会现场更是热闹非凡,拍卖价格也一路飙升。

原来此次瀚海秋季拍卖会上要拍卖的作品,就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从故宫丢失之后,此后50年间一直下落不明。

在2年前由秦公牵头,国家文物局出面愿意以1万元的价格收购的宋代张先的作品《十咏图》。

拍卖会现场,在这幅画的起拍价定为600万元后,立刻引起了在座的各位收藏家的争相竞拍。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秦公

现场竞价声不断,直到1800万元的天价牌子出现后,人群中传出了这样让人激动的声音:别竞价了,给故宫吧!

原来这幅画不光是故宫记录在册的旧藏,更是一幅绝无仅有的传世名画,画里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时期的人文风俗,是现在珍贵的历史资料。

最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十咏图》在1955年10月由一位身份很特殊的人——被称为故宮博物院“大内总管”,故宫博物院博物馆专家、副研究员、文物处处长梁金生老师以1800万元的价格竞拍下来。

再加上10%的佣金,这幅画一共花了1980万元,故宫博物院圆满地完成了此次国家文物局下达的文物追回任务。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梁金生

在上世纪90年代1980万元对于中国可谓是天价,这一价格更是打破了当时中国历史上字画拍卖行成交的最高记录,同时也开启了国家博物馆通过拍卖市场购藏文物的先河。

天价的落槌也轰动了整个古字画鉴定和收藏界。直至多年后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出世才打破了这个拍卖纪录。

拍卖结束,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说如果当时文物院的专家慧眼识宝,我们就能以800万的价格,顺利拿到宝物,不至于额外多花1000万元。

事后梁启功先生获悉后,说道“故宫花1800万元买十咏图带回娘家值!”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

十咏图 北宋名画

《十咏图》卷,北宋,绢本,淡设色,画心纵52cm,横125.4cm。是一幅山水人物画,为清朝慈禧老佛爷当年最喜欢的画之一,作者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

于宋熙宁五年(1072年)已经82岁的张先,出于对于父亲的怀念,在翻阅父亲生前诗作时,读到一首七律古诗《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的最末两句“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时,张先感慨万千、不禁为之触动。

并以父亲创作的十首诗为灵感,因此称为《十咏图》。

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十咏图》的珍贵不仅因其是北宋时期画家张先唯一存世的画作,更因《十咏图》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溥仪贴身侍卫的后代,家藏国宝不愿上交,结果拍出1980万

《十咏图》

画中所描绘着的北宋时期人物活动、文化活动风情,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中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它所记载的北宋时期文化活动及有关人物的活动,都是惟一现存的第一手资料。

如此珍贵的国家宝藏,为了其不再流失,国家即使付出再多金钱,其重大价值也远远不是金钱能比拟的。

几经辗转,经历了满身风雨的《十咏图》从紫禁城里出来终于又回到了紫禁城里。这幅绝世名画与故宫博物院如伯牙与子期一般,高山流水的相遇。

现如今,《十咏图》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接受着中外游客和文物爱好者的参观。

参考文献

故宫博物院买回《十咏图》 上新了故宫3 2020年10月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