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籁俱緣生,窅然喧中寂,周笠繪《山居圖》

有個詞叫“忘機”,是指沒有巧詐心思,與世無争。這種人被稱為“忘機客”,也就是甘于淡泊的山中隐士。這幅《山居圖》描繪的就是忘機客在山中讀書的場景,畫面上方題詩一首,詩雲“道人本是忘機客”。

《山居圖》的作者叫周笠,是清代畫家,生活在康雍乾時期。周笠喜歡畫山水,畫風博采衆家之長。在《山居圖》中明顯可以看到,元代王蒙對他的影響,以及吳門畫風對他的熏陶。整幅作品帶有明顯的抒情調性,表達樂山樂水的幽居生活。從設色來看,薄塗淡染,雅緻清新。如果隐居在這樣的地方,一定會覺得非常快樂。

萬籁俱緣生,窅然喧中寂,周笠繪《山居圖》

周笠 山居圖

《山居圖》看上去渾厚蒼潤,展現出清初正統派的畫風。周笠作為清初畫家,他不可避免地受到四王畫風影響,在創作中講究神氣。神氣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得意的樣子,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幅畫有精氣神,看上去氣魄十足。古人覺得一幅好畫,要大氣、神氣、雅氣、正氣。有了這些特征之後,可以揭示畫家的内心感受,提升作品的意境。

理順一下周笠的思路,他想描繪忘機客的淡泊情懷,選擇了文人在深山中讀書作為切入點。他用色墨并重的手法,強調環境清幽,希望傳遞出内心感受。“神貴于形”,傳神的妙處在于眼中的山水變成了心中的山水。我看青山多妩媚,看山看我亦多情,就是這個道理。

萬籁俱緣生,窅然喧中寂,周笠繪《山居圖》

周笠 山居圖 局部

周笠用筆很嚴謹,牛毛皴在運用過程中最怕缺少變化。長短不一的線條,營造出了山石的肌理變化。他還用積染的手法,強調了石塊的立體感。牛毛皴搭配解索皴并用,還融合了少許斧劈皴。三種皴法出現在一幅畫中,看上去合情合理,很有想法的創新。

《山居圖》突出一個“真”字,忘機客可以享受山林野趣,就是因為真誠坦蕩,不被物欲遮擋雙眼。周笠在創作中有一種悟道的感觸,讓人聯想到山水在畫家的心中也在觀者的心中。由此完成了他對意境的描繪,當山水有了生命力,山水也就有了哲理性。

萬籁俱緣生,窅然喧中寂,周笠繪《山居圖》

看着畫中細碎的筆痕,透着光彩的渲染,有藏有露、有遮有掩、有疏有密,産生了近乎音樂旋律的調性。古人探讨山水畫的最終落腳點,常常放在畫中的哲學思想。技法是表象,撥開技法,就能看到周笠在創作中流露出的傾向。

形和神到底哪個重要?周笠用一幅畫回答了這個問題。他想闡明一個道理,繪畫需要悟性。技法紮實的畫家很多,有悟性的畫家不多。周笠描繪忘機客,希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他認為,重神,神似比形似更重要。

萬籁俱緣生,窅然喧中寂,周笠繪《山居圖》

經過一番抽絲剝繭般的解讀,終于看懂了周笠的意圖。周笠晚年定居揚州,畫風轉為淡遠清秀,從他轉變也可以看出來上述一番分析,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