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周笠绘《山居图》

有个词叫“忘机”,是指没有巧诈心思,与世无争。这种人被称为“忘机客”,也就是甘于淡泊的山中隐士。这幅《山居图》描绘的就是忘机客在山中读书的场景,画面上方题诗一首,诗云“道人本是忘机客”。

《山居图》的作者叫周笠,是清代画家,生活在康雍乾时期。周笠喜欢画山水,画风博采众家之长。在《山居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元代王蒙对他的影响,以及吴门画风对他的熏陶。整幅作品带有明显的抒情调性,表达乐山乐水的幽居生活。从设色来看,薄涂淡染,雅致清新。如果隐居在这样的地方,一定会觉得非常快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周笠绘《山居图》

周笠 山居图

《山居图》看上去浑厚苍润,体现出清初正统派的画风。周笠作为清初画家,他不可避免地受到四王画风影响,在创作中讲究神气。神气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得意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一幅画有精气神,看上去气魄十足。古人觉得一幅好画,要大气、神气、雅气、正气。有了这些特征之后,可以揭示画家的内心感受,提升作品的意境。

理顺一下周笠的思路,他想描绘忘机客的淡泊情怀,选择了文人在深山中读书作为切入点。他用色墨并重的手法,强调环境清幽,希望传递出内心感受。“神贵于形”,传神的妙处在于眼中的山水变成了心中的山水。我看青山多妩媚,看山看我亦多情,就是这个道理。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周笠绘《山居图》

周笠 山居图 局部

周笠用笔很严谨,牛毛皴在运用过程中最怕缺少变化。长短不一的线条,营造出了山石的肌理变化。他还用积染的手法,强调了石块的立体感。牛毛皴搭配解索皴并用,还融合了少许斧劈皴。三种皴法出现在一幅画中,看上去合情合理,很有想法的创新。

《山居图》突出一个“真”字,忘机客可以享受山林野趣,就是因为真诚坦荡,不被物欲遮挡双眼。周笠在创作中有一种悟道的感触,让人联想到山水在画家的心中也在观者的心中。由此完成了他对意境的描绘,当山水有了生命力,山水也就有了哲理性。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周笠绘《山居图》

看着画中细碎的笔痕,透着光彩的渲染,有藏有露、有遮有掩、有疏有密,产生了近乎音乐旋律的调性。古人探讨山水画的最终落脚点,常常放在画中的哲学思想。技法是表象,拨开技法,就能看到周笠在创作中流露出的倾向。

形和神到底哪个重要?周笠用一幅画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想阐明一个道理,绘画需要悟性。技法扎实的画家很多,有悟性的画家不多。周笠描绘忘机客,希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他认为,重神,神似比形似更重要。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周笠绘《山居图》

经过一番抽丝剥茧般的解读,终于看懂了周笠的意图。周笠晚年定居扬州,画风转为淡远清秀,从他转变也可以看出来上述一番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