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導|語

2021/12/29

同頻共進、互利共赢,是寶馬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承諾的另一種表述

作者丨Poinko

責編丨楊晶

編輯丨朱錦斌

“每次來到這個偉大的國家,我都感覺像是回家。”

12月16日,在寶馬集團舉辦的2022年“迎新年線上年會”上,集團全球财務董事彼得博士,如此感言道。盡管此刻,他身在慕尼黑。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2021年對于寶馬而言,頗為特殊。首先是集團全球業績的重新走強:随着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性汽車銷售低谷的結束,寶馬集團在全球的銷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反彈。

而這一成績的背後,離不開中國市場的強力拉動效應。實際上,早在全球車企深陷疫情的2020年,也是來自中國市場的訂單,支撐了寶馬的全球銷量。而在2021年,這種拉動也同樣重要。

事實上早在2013年起,中國市場就已成長為寶馬在全球範圍内最大的單一市場。而恰逢汽車産業百年未有之變局,如何站穩這片市場,并與之一同成長、共同發展,就成為了寶馬集團戰略的重中之重。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這正如彼得博士在迎新會上宣告的那樣——

我們(寶馬集團)已經全面更新了“2025中國戰略”:秉持“中國優先”原則,将企業戰略與中國發展目标保持協同,在新産品開發中優先考慮中國市場的需求,不斷強化與中國夥伴的共創共赢。展望2025,寶馬集團将在中國加速推進電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與中國保持同頻共進。

共創共赢,向着“雙碳”目标前進

12345-2025-2/1.5

寶馬集團的中國戰略更新,其實可以簡化到這麼一串數字:

“1”指“中國優先”原則(China First);

“2”代表BMW和MINI兩個品牌都要紮根中國;

“3”象征沿着電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三個方向堅定轉型;

“4”是在北京、上海、沈陽和南京的四個研發和數字化基地;

“5”則表示2022年将為中國客戶呈現的5款BMW純電動車型;

“2025”代表即将在2025年到來的“新世代”車型;

“2億”和“1.5”分别代表寶馬集團到2030年的減碳目标和對《巴黎協定》1.5度控溫目标的承諾。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知易行難,計劃總是容易的。那麼,寶馬的實際努力呢?

實際上,為了實作上面這些“數字”中的很多内容,寶馬已經在中國默默建設了多年,特别是最後的減排部分。

本月初,寶馬沈陽大東工廠的太陽能光伏更新系統正式啟動。此舉不但進一步加速華晨寶馬在華推進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光伏系統實作的“雙碳”減排目标,也将有力支援沈陽地方的年度減排目标。

上個月14日,寶馬沈陽鐵西工廠光伏二期工程也如期并網發電。該項目結合位于廠房頂部的一期工程,将構成中國目前最大的工廠光伏發電系統。其中僅上月完工的二期的光伏車棚項目,總占地面積就達到了13.91萬平方米,總裝機容量達到16MWp。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在中國,政府早在數年前就已從單純追求GDP增長量,轉向了要求高品質(低能耗、環保)的GDP增長。

而多年以來,寶馬集團也一直在推進其中國工廠的綠色計劃。其核心就是工廠能源的自給率,這也意味着相關工廠能耗比的不斷優化,其創造GDP“含金量”的不斷提升。

根據計劃,從2021年起,寶馬旗下所有在華生産基地中心将實作可再生能源供電生産,至2030年,集團在華全部生産線的碳足迹,将較目前縮少80%。使中國的地方經濟增長更顯品質,正是寶馬所能做的。

此外,不止是為生産過程和産業鍊本身定下嚴苛的“雙碳”目标,寶馬在華銷售的産品也正在大踏步邁向電動化。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2022年,寶馬将在華上市5款純電動汽車;至2025年,集團銷售的純電汽車産品将占到在華傳遞車型的四分之一。而集團的全球目标是,到2030年的時候,所有傳遞汽車的平均單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較2019年将降低40%,減少至少2億噸碳排放。

“初創車庫”,寶馬的珍貴禮物

寶馬對中國市場的全情投入,不僅展現在對中國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積極配合上,也同樣展現在對中國高技術企業的扶持和培育上。

著名的“寶馬初創車庫”項目,始于2015年,是寶馬集團為全球初創科技企業提供的一份禮物。該項目的主要訴求,是通過該項目尋找那些高潛力的初創公司,并從中挑選和自身發展方向或業務相比對的對象。其根本宗旨是通過這一項目切實幫助那些具有潛力的創新公司順利進入汽車市場,進而便于寶馬各個業務闆塊,能夠接觸前沿科技企業。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當然,這個“初創車庫”也絕非傳統意義上的風險投資,其合作模式并非通過投資初創公司擷取股權來長遠獲利。

與風投往往介入初創企業股權甚至管理不同的是,“初創車庫”通常選擇在那些創業公司的産品、服務或技術尚未成熟的早期階段,就以購買其産品或服務的方式向其提供商業化平台,在驗證和優化其産品或解決方案的同時,幫助這些企業獲得經營和發展所急需的資金。

是以,“初創車庫”不會危害到初生企業的控制和經營權益,以最長遠的眼光,謀求企業間的互利和共赢,才是寶馬真正的追求。也正因為如此開放包容的态度,寶馬集團迅速通過該項目在企業周圍構築起了一個創新生态系統。

如此重要的企業戰略,自然不會忽略至關重要的中國市場。事實上,創新孵化正是寶馬在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國内知名的科技類創新企業,例如梅卡曼德機器人、蘇州加拉泰克動力有限公司、蘇州恒美電子科技、北京科易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加推科技,商湯科技、他山科技、衍視科技等,均是“初創車庫”項目的受益者。

目前這些企業在各自的領域,均已取得了相當的成績。

以衍視科技為例,其車載3D全息系統的AR-HUD解決方案,其以車載全息透明顯示技術為切入點,內建了包括AR-HUD、全息機器人、V2X,以及車載移動新型多媒體平台等新興技術。

對于汽車智能化,這項技術對打造以智能駕駛和人機互動為核心的全新生态系統,可謂至關重要。

而商湯科技的基于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則是構築下一代汽車智能座艙系統的關鍵。該方案采用一台紅外攝像頭來實作多種功能,包括手勢識别、疲勞檢測、分心檢測、視線追蹤、駕駛員危險行為識别等,在大幅提升了人機互動智能化水準的同時,也有助于駕駛安全性的提升。

而他山科技和寶馬聯合開發的以座椅靠背托闆為媒介的四層感應技術,能夠響應使用者的手勢喚醒以及懸浮、多指滑觸、按壓等操作指令,不但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操作體驗,也有助于為下一代車輛提供更多的座艙控制界面。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當然,“初創車庫”并不隻專注于汽車本身。例如梅卡曼德機器人公司研發的全新機器人,就是一種典型的工業機器人,依托3D視覺、智能路徑規劃等技術,搭配深度學習來訓練AI,可以适應多種多樣的任務。無論是碼垛、上料、定位、分揀,等常見場景,還是裝配、擰螺絲等工廠中的房間場景,該機器人都可以勝任有餘。如果該産品能夠順利投入商用,預計可為各類無人工廠中的房間項目節省大筆的硬體成本。

目前,汽車行業正面臨由技術進步推動的重大轉型,如果企業想要在汽車行業變革過程中取得發展先機,勢必要走向開放與合作。而這也正是寶馬在中國打造“開放創新”朋友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站在次世代的門檻上

“我們将為2030年開始的任何燃油車禁售令做好準備。如果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或是一個國家有了禁售燃油車的想法,我們将提供相對應的(電動車)産品。寶馬并不擔心這一點(禁售燃油車)。這是否是個好主意就另當别論了,但有需要的話我們是能夠提供(相對應的産品)的。”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今年10月,寶馬集團CEO齊普策在德國尼爾廷根舉辦的一次會議上如此表态。

寶馬正在加速推進向電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轉型。對于整個集團來說,上一次規模如此浩大的轉變,還是在上世紀的60年代初,距今整整60年之前。

彼時,寶馬集團通過在産品方向上的徹底革新,奠定了這場名為“運動中型車的重新發現”的巨大變革,并為整個集團迎來了一場持續達半個世紀的上升期。

“2022年,集團将在沈陽和張家港迎來三座全新的工廠,并在沈陽投産第二款BMW 純電動車——純電動的3系車,進一步提升中國作為寶馬集團全球三大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之一的地位。”

彼得博士在迎新會上如此宣布道。3系作為寶馬集團目前銷售量最大的車系,其邁向電動化這一計劃本身,就具有非常顯著的風向标意義。

當然,寶馬的新能源轉型決心并不止于此。除了3系的新能源化以外,還有一款具有象征意義的純電動旗艦車型,也即将在2022年面世。

從曆史經驗來看,寶馬并不畏于這種變化。這正如不久前齊普策所說的那樣:“上一次轉型最有價值的是堅定變革的态度和決心。今天,寶馬集團應該有同樣的勇氣和膽量。”

運動感,是寶馬品牌價值中,最為璀璨的那一部分。但無論是氣缸運動時規律性的抖動感,抑或是車輛加速時,由引擎發出的尖利的咆哮聲,曾經的這些代表汽車運動感的核心标志物,在電動化浪潮的席卷下,将無可避免地随着逝去的時代而遠去。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但寶馬已為這一天做好了準備。畢竟,想要呵護我們所摯愛的這個世界,是必須要有所付出的。而抛棄其在燃油時代所引以為傲的一切,毅然擁抱新能源的時代,是這家企業對這個世界有所擔當的最直接展現。

在21世紀第三個十年之處,中國汽車市場蓬勃發展,汽車工業不斷發展壯大。在這個引擎聲漸漸遠去的時代,寶馬集團并不憂心于自己的未來,因為它已經在世界的東方,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培育這個市場,與中國一起成長,将會為這家百年企業迎來輝煌的未來。此時此刻,亦如六十年前的彼時彼刻。畢竟,寶馬集團所主張的共創共赢,與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秉持的互利共赢,有着共同的核心。

寶馬,與中國一起“赢”

|Poinko|

咱真的不叫“脆皮鹦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