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德紅茶再度"出海"、"粵味"走出"國際典範"

4月28日,茶葉季節已經過去。"中國紅茶之國"的英德細雨,英九地産茶葉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馬力十足,茶農采茶經過一系列标準化生産工藝前的封口工藝,再發往世界各地。

英德紅茶再度"出海"、"粵味"走出"國際典範"

位于印第安納州英紅鎮的英圭莊園的作坊正在枯萎的茶葉過程中。

不久前,英九莊園與香港皇朝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清遠英德紅茶出口合同,這是自《中歐地理标志協定》生效以來英德紅茶的首次重大出口。

"英德紅茶有自己的'出海'基因,這是20世紀60年代出口的代表性農産品。入選中歐地理标志保護産品第一名,将為我們開拓歐盟市場帶來巨大利益。"迎德市副市長袁承軍說。

到2020年底,盈德市茶園種植面積16.2萬畝,幹茶産量12.1萬噸,實作茶産業綜合産值50.54億元,茶葉相關企業558家以上,預計2021年全市茶園面積将達到18萬畝,産量13500噸,綜合産值超過60億元。

英德紅茶再度"出海"、"粵味"走出"國際典範"

英九莊園。

标準化生産流程穩定産品品質

印地紅茶湯鮮豔的紅色鮮豔,口感醇厚甜美,是很多茶愛好者心中的"白色月光"。種植高品質的英德紅茶并不容易。

"我們稱之為智慧生産茶園,全面實施以營養診斷為核心的'水肥一體化、天氣預報、病蟲害綠色防治和安全監測溯源'管理技術,不打農藥,不施肥。英九莊園總經理王廣平介紹,英圭莊園全程采用數字化、标準化的種植管理,實作茶葉種植的标準化。

茶葉品質好,除了對原料要求高外,還需要有标準化的加工和生産工藝,才能保證穩定的生産品質。

在英圭莊園,從茶園到茶杯都要落實"6T"标準。"6T是指生态标準、養殖标準、種植标準、工藝标準、品質控制标準和飲水标準。"王廣平說。

英德紅茶再度"出海"、"粵味"走出"國際典範"

位于印第安納州英紅鎮的英圭莊園的工廠中的房間正在台階上烘幹茶葉。

以工藝标準為例,這裡加工的茶葉采用茶葉研究所長期低溫發酵技術,兩次揉捏,二次烘烤和幹燥。"數字化每一道工序,數字化頂級大師的頂級體驗,幫助我們制作出優質穩定的紅茶。他說。

作為英德紅茶省現代農業産業園、清遠紅茶優勢區的實施,英圭邑智慧生态茶園種植1000畝,中央智能茶廠1座,區域加工分中心3座,幹茶年加工150萬斤, 年産值3億元的綜合,還打造了"1加N"和家庭農場(合作社)的産業化聯合體模式,産業服務覆寫茶園3萬畝。

這是英國和德國現代工業園區建設成就的生動例證。4月16日,廣東省英德市現代農業産業園被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管理體系,并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極大地促進了英德茶産業的發展。

地理标志種植與保護助力産業發展

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廣東省茶樹種子資源庫中,刻有"英九源紅磡頌"字樣的石頭脫穎而出。這是"英國紅九"的最初發源地。

種子是農業的"籌碼",英紅9号的栽培經過了幾代人的辛苦創業。"建設如此來,茶葉科成國家優良種10個,省級好種7個,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5個,全省無性茶樹好樹種貢獻率和科技貢獻率達80%以上。"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馮平萬說。

作為茶行業的"資源庫"和"智囊團",茶葉分行現擁有茶樹種子資源1800餘份,油茶資源171份。"我們還建立了優質高效的生态茶園栽培關鍵技術體系,顯著提高和提高了茶葉産量和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馮平婉說。

在成功實作"海"之初,英德紅茶經曆了一段"野蠻生長"時期,種植标準、産品标準都不盡相同。随着我國地理标志保護的逐漸規範化和科學化,英德紅茶的發展也得到了"推動"。

"将Inde紅茶列入首批中歐地理标志保護産品互認名單,标志着歐盟市場對英德紅茶品質的認可和肯定,這對英德紅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也意味着我們應該以國際視野和更高的标準來發展我們特色的紅茶産業, 提升了英德紅茶的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争力。印地市場監督局知識産權股負責人唐清泉介紹道。

唐清泉介紹,下一步,英國和德國市場監管部門将開展印地紅茶産品保護示範區申報工作,以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建立地理标志産品庫,使地理标志産品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貢獻。

據介紹,目前,英格蘭和德國有37家企業獲批使用英德紅茶地理标志特别辨別,4家企業獲批使用西牛地理标志特别标志,今年已啟動25家茶葉企業申請使用該特殊地理标志。

記者:王佳新冰紅霞

攝影:金偉

由斌紅霞;王佳欣;金宇

資料來源:南方報業媒體集團南方+客戶

來源:南方Plus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