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鋪一戰,多數人不知,其實是解放戰争中一場打得絕妙的好仗,解放軍以800人的傷亡殲敵過萬。
這是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别山的第一仗。
1947年10月,蔣介石重兵對渡過黃河的解放軍合圍撲空後,晉冀魯豫野戰軍一縱和二縱主力一舉躍至鄂東,連打幾個勝仗,蔣介石于是判斷解放軍要過長江,急派青年軍203師、新17旅以及第40師、82旅快速推進,企圖将一縱壓縮在廣濟一帶全殲。

這個計劃很有誘惑力。
第40師和82旅奮勇當先,于是反而變成了孤軍深入。晉冀魯豫野戰軍決定殺它一個回馬槍,以楊勇指揮一縱、六縱和獨立旅殲敵于高山鋪。
這一仗怎麼打?
好在高山鋪地形好。它本身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地,最南面是個狹窄的山谷,西面有一個缺口,而洪武垴山和界嶺分别聳立在公路兩側,是敵必經之路。隻要先敵占領這兩個要點,就扼住了公路的咽喉,實作關門打狗。楊勇說:“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如何打敵一個措手不及?
楊勇的辦法是:以一部兵力控制界嶺、洪武垴山,堵擊敵人,主力分進合擊,在十裡鋪和界嶺之間包圍、殲滅敵人于運動中。
為此,楊勇下達了戰鬥指令。
不料,計劃不如變化大。,第二天戰情就發生變化。
當戰鬥就要打響時,野戰軍其他部隊竟然沒有跟上來,楊勇能用的兵力隻有三個旅,而敵軍是四個大旅。若野戰軍增援部隊不能及時趕到,楊勇就要打一個消耗仗,吃大虧。
還一個問題,楊勇能指揮的三個旅進入大别山後,減員十分嚴重,步兵連由原200人減少到100人甚至七八十人。此外,解放軍還沒後方,沒群衆基礎,沒重武器。
結果,野戰軍總部來電報,說這是進軍大别山的第一仗,相當關鍵,一定要慎重,沒把握,别打了。打不成的話,吃虧、不合算。楊勇大叫:“怎麼能不打?還要打!”
他馬上發電報過去:“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一定要打,能勝。”
楊勇說能勝,上級還是覺得沒把握,好在沒有阻攔楊勇,反而立即決定調六縱來助戰,并讓二縱4旅充當預備隊。同時,下令二縱在後山鋪集結,三縱主力在皖西,鄂豫軍區部隊在羅田宋埠,牽制敵人,阻敵增援。
因為電報往來,戰鬥發起比計劃的時間,晚了半天。
當敵人全部鑽進口袋時,一縱先頭部隊也正好進入伏擊圈最南端的洪武垴山下。楊勇一聲令下,其1旅1團立即搶占洪武垴主峰。雙方接火後,就是激烈的對戰,難分難解。楊勇見狀馬上帶着警衛員冒着炮火,趕到最前沿的1團指揮所,親自指揮2營搶占洪武垴山。
結果,敵我幾乎是同一時間到達高山鋪的最高峰洪武垴山的東西兩側!但1團5連先敵五分鐘控制制高點,占據上風,當即将爬上來的敵人打了下去。
伏擊戰就此打響了。
敵人根本沒想到長途跋涉剛到大别山立足未穩的解放軍能發動如此大的進攻,起初還以為是小股地方武裝,不當回事,直到被圍得水洩不通,還以為解放軍在高山鋪的兵力不超過一個旅。不料,已經完全無法突圍了。
當晚,楊勇決定次日上午11時對包圍圈内之敵發起總攻。
敵人拼命抵抗,打了一夜。
第二天拂曉,六縱以及2旅、19旅主力全部趕到,加入戰鬥。楊勇突然發現洪武垴山、界嶺的當面之敵,隊形擁擠,貌似異常驚慌。此時六縱司令員建議:“将總攻提前。”
楊勇說:“好!提前打!”
于是,總攻提前兩個半小時,于9時發起。
在總攻發起前,又出現一個新情況,一縱電台偵察出敵40師的指揮位置在清水河邊。楊勇馬上下令:“先搞掉敵人的師部。”
于是,5個團的重兵沿清水河兩岸直插敵40師師部,攻勢十分猛烈,敵軍負責保衛師部的38團和師直屬隊猝不及防,當即被打散,放了羊。解放軍一縱59團的副排長、戰鬥英雄張兆林帶領全排向着敵師部沖過去,将敵師部人員全部俘獲。
這一着很厲害,就像打蛇打在七寸上,一舉打掉了敵人的指揮系統。
敵人失去了指揮,潰兵如山倒,再被解放軍一打一追,無路可走,紛紛就稻田裡舉手投降。
就這樣,戰前總部不主張打的高山鋪一戰,打了兩天,楊勇揮師全殲敵軍,自己隻傷亡800人,卻殲敵超過1萬。
于是,戰士們興高采烈地押着俘虜離開戰場,誰知再次發生一件意外之事:蔣介石從武漢派飛機在高山鋪和清水河投下大量的饅頭和燒餅,“犒勞”這支勝利之師。楊勇吃着撿到的大燒餅,樂呵呵地說:
“打完仗就來了犒勞,蔣介石這個後勤部長,當的還蠻稱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