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理,和作為總監(總監大多是經理的經理),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有什麼不同?也許你可以舉出很多。我想從管“人”,而不是管“事”的角度列舉一條,那就是:資訊傳遞的方式,截然不同。
概念:抓大放小管細
例外原則:
提出“科學管理”的那個美國管理學家泰勒認為:“為了提高效率和控制大局,上級隻保留處理例外和非正常事件的決定權和控制權,例行和正常的權力由部下分享。”也就是說,大事,就是“例外的、非正常事件”。這句經典名言,在管理學上被稱之為“例外原則”。
洛克忠告:
所謂管細,就是一套嚴格的監督制度。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沒有有效的監督,就不會有滿意的工作績效。明智的管理者會利用監督這把利劍,促使員工們既心有緊迫感,又滿懷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這就是著名的洛克忠告,這也是為什麼軍隊裡有憲兵,黨派内有紀委,政府中有檢察院。
運用:六字真言:抓大、放小、管細
第一,抓大。
抓大的意思就是:隻管大事。
執行“例外原則”:财務上的預算制,管理上的流程化,都是不錯的方法。
财務預算制,就是确定财務上什麼“不算”例外。比如部門預算确定,可以招15名員工。15人以内的進出,“不算”例外,無需準許。招第16名員工,就是例外,需要申請。
管理流程化,就是确定管理上什麼“不算”例外。比如報帳流程确定,宴請客戶,最進階别的員工買單、報帳。這個報帳流程,可以一定程度防止内部腐敗。如果某次宴請客戶,因為特殊情況,最進階别的員工無法買單,就是例外,需要申請。
第二,放小
放小,就是授權。授權,不是一句“這件事交給你”就完了。我在第94課“拜倫法則”裡講過,“你那不叫授權,你那叫授責”。
放小,首先要知道什麼算“小”。所有财務預算内、管理流程裡的,都是小事。對于小事,總監要懂得讓經理決策。怎麼做?你可以試着“不直接回答下級的問題”。
當下級有問題時,你可以讓他自己提方案。點評方案,而不是回答問題。如果直接回答問題,你覺得你在給建議,他覺得你在下指令。長此以往,這個“小”是放不下去的。
了解了“小”,還要懂得“放”。最重要“放”的方式,是從審批制,變成備案制。你的下屬要做一些“不算例外”,但是重要的決策,你可以請他把具體的做法備案。備案的意義就是通知你,如果發現有什麼問題,就嚴格按照制度來查處。
簡而言之,“抓大放小”就是:不算例外的決策,備案;算是例外的決策,報批。
第三,管細(監督)。
很多管理者都在說“抓大放小”,但常常忽視“管細”。
微軟前任CEO史蒂夫·鮑爾默,是“抓大放小”,尤其是“管細”的典型。有一次,他接受各國CEO的年度彙報。巨大的螢幕上,每一頁都是密密麻麻的業務資料。數學系畢業的他,雖然平時“抓大放小”,不參與各國分公司的管理,但利用聽報告的方式來“管細”。他突然說:停,你翻到前面,這一頁的這個數字,和那一頁的那個數字,是沖突的,請你解釋一下。那個CEO瞠目結舌,答不上來。史蒂夫說,你根本不懂你的業務,當場就把他解雇了。
小結:認識抓大放小管細
從經理到總監,最大的不同,就是你不直接管理最一線員工了,是以,必須從“兄弟們跟我上”式的“單層管理”,過渡到“隔層管理”。
記住六字真言:抓大、放小、管細,克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狀态。
企業高層無為,中層有所為,基層無所不為,企業才能大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