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好詩有其“詩境”,“詩境”來自詩人“心境”。為詩者,自有其靈感、匠心、學識、曆練、神韻;讀一首好詩,須得“悟境”,即從“詩境”走入詩人“心境”,是對詩者之靈感、匠心、學識、曆練、神韻的認知。讀一詩,得其一,自足矣。
961
進貨途中口占
葛勇(重慶)
貴胄榮光出帝閽,百工居肆自崇尊。
老廚慣曆鐵和火,身帶刀痕與燙痕。
由貴胄榮光,到百工居肆,再到老廚,從高貴到低微,層層推進,逐漸放大老廚形象,形成張力。慣曆鐵和火,刀痕燙痕見其艱辛。(歸樵)
962
裴休手植銀杏
白跑堂
曆盡塵喧事境遷,千秋銀杏色依然。
風來枝葉沙沙響,如聽先生話舊年。
時過境遷,千秋銀杏卻見證了人事的滄桑。風拂枝葉,詩人情感的心弦被觸動,“如聽先生話舊年”。時空挽合,比興并用。(歸樵)
963
返鄉
王文龍(浙江)
久在城中住,歸來陌上行。
相逢皆面熟,啞口不知名。
“相逢”多是年久不見的玩伴或兒時玩伴的兒孫輩,故“皆面熟”而“不知名。”“啞口”形象。時光易逝,世事滄桑之感慨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自然流露。(歸樵)
964
中秋日岩馬湖垂釣有吟
抱犢山人
接天湖色有還無,青绾長竿影不孤。
隔歲沙鷗此何覓,風過蘆荻野聲疏。
“有還無”“影”“何覓”“聲疏”構成一種朦胧迷茫之境,多含不盡之意。(歸樵)
965
秋日感懷
丁不識
十載萍蹤轉十方,莺聲又作雁聲長。
客心渾似深秋雨,每遇西風倍覺涼。
“浮萍”言行蹤無定,“莺聲”“雁聲”言時光匆匆。“深秋雨”遇“西風”言“客心”之倍“涼”,以彼狀此,托物言辭也。(歸樵)
966
國清寺
雲清十四
白雲和影落雙溪,山鳥呼人稻滿畦。
一片金黃看不足,清心總向石橋西。
“石橋西”何也?題面看,應“國清寺”也。然前三句極盡鋪陳渲染周邊環境,無隻言片語描繪國清寺,惟“清心總向”,留給讀者以無限遐想。(歸樵)
967
快遞小哥
黃運全(湖北)
忙追千客呼,家寄卻踟蹰。
包裹理還罷,鄉愁超重無?
20個字,便能立足現實,提取外賣小哥精神層面的感受和體驗,呈現出一個真、善、美的意蘊。(歸樵)
968
國慶七十二周年
江農(天津)
日朗江山麗,秋清菽果豐。
回眸風雨路,鬓白領巾紅。
“鬓白”與“領巾紅”形成張力,提振全篇,言後繼有人,大題材,小構思。(歸樵)
969
自 況
葉永新(廣東)
秋新涼味薄,忐忑意難殊。
難效兔三窟,唯斟酒一壺。
不妨生拙趣,何用巧功夫。
人與文相似,風流蘊藉無。
二聯言“涼味薄” ,三四聯言“忐忑意”,勾連照應,首尾開阖。句句可見文人況味。(歸樵)
970
秋 望
楊子怡(惠州)
久客知秋半,憑軒目斷鴻。
籬邊曙色好,嶺上夕陽紅。
詩痩因花瘦,心空覺鏡空。
青山不甘老,何必恃霜功。
由望秋進而傷秋、懷秋,跌宕起伏,波瀾相生,以意運筆,自然流轉。尾聯跳出振起,從傷懷中解脫出來。(歸樵)
個人小傳: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來欲固守于幽懷心齋,回歸于天然純粹,便有歸樵别名。喜讀詩詞,偶有一得;好亂塗鴉,聊補性情。
評者/歸 樵 編輯/章雪芳 校對/馮 曉
點選回顧
書 訊
小樓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遊蓋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蓋青青竹,風描水墨圖。
孤身随細雨,踩痛落花無。
聲明:投稿視為授權本平台刊發,出版等權益。
部分圖檔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删除。
在《小樓聽雨詩刊》公衆号釋出的作品,同時會在【百度】【今日頭條】【華人号】【都市頭條】【搜狐網】【鳳凰新聞網】【UC浏覽器】【天天快報】【騰訊新聞】【QQ浏覽器】【QQ看點】【360圖書館】等主流平台網頁版同步刊出。敬請作者自行關注并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