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敬,街頭技藝人

緻敬,街頭技藝人
緻敬,街頭技藝人

随着社會的發展,如今大家生活進入碎片化、短平快模式。當你試着慢下腳步或許會發現,在街道邊、巷深處、天橋上,随處可見賣氣球、做糖人或吉他彈唱的人,他們把不起眼的事做出了技術含量、精益求精,為城市溫度添磚加瓦,這些街頭勞動者所做的,正是對勞動創造人生價值的最好诠釋。

緻敬,街頭技藝人

春天的夜晚,羅家猛正在西山大橋唱歌直播

燈光璀璨的西山大橋,川流不息的大十字,古樸浪漫的石闆街,人聲鼎沸的南沙洲公園,賓朋滿座的都勻毛尖茶館……訴說着都勻這座城市的活潑與閑适。

緻敬,街頭技藝人

不大的攤位,“炒熱”了夜晚的生活與經濟

華燈初上,漫步于彌漫着沖沖糕香味的街頭,聽聞一曲從天橋上傳來的歌聲,俯首相聞茉莉花束裡的陣陣芳香,将古老手藝裡蘊藏着的智慧和汗水,技藝人的積極樂觀、匠心頑強,這座城市背後的生活氣息娓娓道來,為城市倍添溫度和熱量。記憶裡我們熟悉的傳統“手藝味”漸漸襲來……

緻敬,街頭技藝人

燈光圍繞的花束前,來往路人笑開了顔

勻城的“煙火氣”

當我們每天都在重複着繁忙喧嚣的日常,是否在街頭巷尾偶爾看到擊鼓吟唱滿面春風的手藝人,是否還能感受到他們身上的那份“煙火氣”和“從前慢”……

緻敬,街頭技藝人

趙萬财師傅和他不大卻精緻的攤位

近期,黔南日報社融媒體采訪中心策劃采寫了“羅甸勞模現象”“黔南青年工匠”等系列報道,近日又推出了“緻敬街頭技藝人”專題,目的就是多角度展現各行各業普通勞動者的狀态和風采。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是尊崇勞動、尊重勞動者的傳統卻始終不變。

緻敬,街頭技藝人

趙萬财師傅的攤位前展示着他自己做的糖畫作品

緻敬,街頭技藝人

顧客接過趙師傅剛做好的糖人,臉上洋溢着笑容

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簡而言之,他們大多是靠獨門手藝來謀生的匠人。生活中看似普通的材料,在他們的手中,摻和着執着、細緻、倔強,還有一點點溫度,幻化成一件富有生命力的物件。這些平凡而執着的技藝人,在漫漫人生路上專注于“我之所愛”,不被浮躁俘獲,不被欲望捆綁,既熱愛又鐘情,不急不緩。他們承載的那份文化,凝固的那份情結,成為時光偷不走的記憶。時間在變,手藝人的深情不變。如今,很多手藝逐漸被機器取代,很多手藝人已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與其叫他們手藝人,不如稱他們“守藝人”,不管科技如何先進,手藝人的工具卻能随着時間更疊而沉澱更多滋味。手藝不僅是謀生工具,更是一種堅持,一份傳承。時光不盡,匠心不滅,手藝不止。

緻敬,街頭技藝人

來一口美味的沖沖糕

我們尋訪的街頭技藝人中,有激情演唱的街頭歌者,有巧手編織的“弄花使者”,也有年過半百的手工藝品制作人。他們每一次揮汗,都展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每一份投入,都在讓城市變得更加美好。在疫情肆虐之下,他們用自己的誠實勞動和創意頭腦,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更多的人間煙火氣。城市不僅需要“高度”,更需要“溫度”。如果城市的發展隻有鋼筋水泥和車水馬龍,那就是一座沒有靈魂的城市。磨剪刀的、賣糖葫蘆的、把棕樹葉編成小螞蚱的,他們一樣是這個“溫暖小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水泥森林的大都市,更需要讓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流都能真切享有的幸福感,這是我們建設有溫度、有内涵、有酒有故事“宜居小城”所需要的情懷和價值認同。

作者:黔南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田高 朱麗 韓延潔

來源:黔南日報社融媒體采訪中心

編輯:朱金花

稽核:劉 衡

監審:周德揚

緻敬,街頭技藝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