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賓王作為初唐四傑,詩篇最多,我們每個人都會吟詠他的《詠鵝》,據說他作此詩歌時才七歲,是以世人都說駱賓王是神童
我在南通濠河風景區,偶見一島叫桂花島,上書駱賓王之墓穴發現之所,據說明朝1514年被一曹姓農民發現,直到清乾隆十三年,公元一七四八年由南通地方官吏劉南廬将此墓穴移到南通另一個著名景點狼山腳下。
駱賓王跟徐敬業判武則天的時候是公元684年,因為徐敬業貪圖南京,想自保,并不是真正為唐中宗出頭,是以并沒人相應他,徐與駱賓王據說在逃亡高麗的路上,被斬殺。
南通在公元684年的時候,屬于揚州,其地域上并沒有真正的行政建制,這時候胡逗州(南通剛成為水中沙洲時的名字)才剛剛開始開發,是以南通的北門之外還是一片汪洋,非常荒涼,而且常有盜賊出沒,是以駱賓王的墓穴所在在當時就是一個極度荒涼,沒有人煙的處所,大概唐兵也是基于人道和對駱賓王的才華愛惜,才立墓掩埋,因為武則天很認可駱賓王的才華,甚至有可能,武則天并沒有想殺駱賓王,畢竟隻是個文人,對她不造成威脅。
同時我們還需要知道,南通當時是出海,離開中原的最後一站,當時玄奘東渡,也曾在狼山一帶躲避風浪的。
是以徐敬業很可能就是在快要出海,遠赴高麗的最後關頭被武則天的軍隊追上并殺掉的,是以綜合分析,駱賓王的墓在南通桂花島,黃泥口是完全有可能的。
據說唐中宗非常欣賞駱賓王,其複位後,立刻組織人收集駱賓王的詩篇,并編撰成書。
駱賓王出身貧寒,因為早年喪父,其父是在山東為小官,青州博昌縣令,且死于任上,是以駱賓王早年是貧困交加的。
駱賓王與南通的另一位才子施耐庵一樣,有才華,但是沒有眼光,不會識人,最後被追随的老闆亂累,一個身死,另一個亡命天涯。
徒步旅遊志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