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把槍自帶一截繩子 俗稱火繩 用來點火 你肯定沒見過

火繩槍或稱火繩铳,是以火繩點火裝置來點火的铳械。火繩點火裝置是以緩慢燃燒的火繩先點燃引火藥(底火),引火藥起火後再點燃推進藥的機構。火繩點火裝置約在15世紀中期于奧地利發明,于16世紀時在歐洲諸國已普遍使用。

這把槍自帶一截繩子 俗稱火繩 用來點火 你肯定沒見過

1521年,西班牙征服者埃爾南·科爾特斯在征服阿茲特克時其部隊也配備火繩槍。1522年,中國明朝于西草灣之戰後繳獲了火繩槍。1543年火繩铳傳入日本,并對日本的統一與侵略北韓産生重要影響。

這把槍自帶一截繩子 俗稱火繩 用來點火 你肯定沒見過

火繩槍于嘉靖年間傳入中國。與明朝原有各種铳器相比,火繩槍的準确度提升至能打中飛鳥,是以将這種铳器稱作鳥铳,而之後傳入中國的簧輪槍與燧發槍也被中國人稱為鳥铳或鳥槍。

這把槍自帶一截繩子 俗稱火繩 用來點火 你肯定沒見過

據明代戚繼光所著十四卷本《紀效新書》記載,明制鳥铳大部分使用每單發三錢裝藥及三錢鉛彈一發的規格;不過據趙士桢《神器譜》及一些其它明代兵書記載,明軍亦有裝備如斑鸠铳、鷹揚铳一類裝藥量和彈重較大的重型火繩槍。此外,戚繼光《練兵實紀》還記載每一門鳥铳需常備鉛彈300發,可見明鳥铳具有承受長時間反複多次射擊的能力,制作工藝已具備一定的水準。在萬曆北韓戰争中,北韓《宣祖實錄》曾記載“倭丸隻到百餘步,中原之丸可至二百步”,可見此時的明鳥铳相對于對裝藥規格相近的日本火繩槍具有一定的性能優勢。

這把槍自帶一截繩子 俗稱火繩 用來點火 你肯定沒見過

單兵使用的火繩铳在日語中被稱為“鐵炮”。1543年一艘由澳門開往浙江的走私貿易船因台風而漂流到日本九州南側的種子島,船上載有數支葡萄牙制的火繩槍。種子島島主種子島時堯重金收購了兩杆,并讓島上的著名鍛造師八闆金兵衛進行仿制。此後火繩槍的制造技術在日本國内逐漸流傳開來,且在短短三十年之内就在各大名的軍隊中得到應用,對日本當時的戰争和戰術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運用鐵炮的著名戰例有織田信長以3000鐵炮兵擊敗武田軍騎兵沖鋒的長篠之戰。

這把槍自帶一截繩子 俗稱火繩 用來點火 你肯定沒見過

火繩槍在裝填時,先用火藥瓶往槍口倒入推進用的火藥,再将用紙或布包着的彈丸從槍口塞入(紙或布是為了傾斜時不讓彈丸從槍口掉出),并用長條細棒将彈丸推入,接下來把導火用火藥倒在槍機中的火皿上,并且把火蓋蓋上(火蓋的用途是避免走火),當要進行射擊時,把火蓋掀開,瞄準後扣下扳機火繩會接觸火皿而将導火藥引爆,導火藥的爆炸會立即引爆推進藥而将彈丸射出。而一些大型的火繩槍因為本身重量的關系會事先将推進用火藥先裝成火藥包,火藥包内的火藥量就是一次射擊的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