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山 水 誌

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

學術支援

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

主辦機關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

中共甯波市江北區委宣傳部

協辦機關

甯波市江北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甯波市江北區文化廣電旅遊局

《收藏》雜志社

承辦機關

浙江欣捷建設有限公司

展覽時間

2021年12月25日 - 2022年1月8日

展覽地點

甯波美術館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茹峰

1963年生生于蘇州,1990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03年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攻讀博士學位。現為浙江畫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陸俨少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教授、美術學博士。

尋找山水的有我之境 — 試談茹峰近期的山水畫創作

文/耿祥龍

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南北風格可謂泾渭分明。北派山水呈現出雄奇峻闊的高遠之境與南派山水水煙飄渺的平遠之境,共同呈現了中國山水畫發展程序中兩種不同的圖式、觀念與趣味。茹峰是道地的江南人,一生生活、求學、工作的地方不外乎杭州、蘇州兩地,是以他的山水畫所呈現出的是典型的南派文人山水的古典意境。

大量的畫論文獻表明,藝術家在面對關于師造化、師古人還是師心的問題時,宋以前和元明以後似乎是不同的。宋代以前的畫家和畫論家更加認為應該師法造化及心,而元明尤其是明清之後更加強調師古人乃與心會。然而時至今日,對于如何處理豐厚的傳統資源,成為了擺在許多中國畫家們面前的一道難題。當我們都認為中國畫要沖破藩籬創新時,或者認為中國畫要更加深入傳統時,我們似乎忘記了範寬所言,“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師心,通過作品表達内心之情,才應該是畫家的真實之所需,也是藝術的靈魂之所在。

事實上,茹峰的山水畫從最早重彩的江南水鄉系列,到前些年的以師法兩宋山水氣象的北派雄渾之作,再到如今取法明清筆意的小幅轉型,其實展現出的就是一位藝術家在不斷探求适合自我的創作之路。按照範寬之言,這也是通過師古、師物進而尋求師心的過程。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藝術家在尋找内心關照與情感表達方式的不斷嘗試。正如奧地利藝術心理學先驅恩斯特·克裡斯所指出的那樣:“藝術不是産生于空曠之地,沒有一位藝術家跟前人和模特兒無關,藝術家跟哲學家和科學家一樣,都是某個特定傳統的一部分。”

至于為什麼舍宋元而追明清,茹峰有一段很切實的解釋:“我畢竟是在蘇州長大的,蘇州文化的巅峰也就是明清時期。從'吳門四家'到'四王',都是在蘇州這一片。宋代山水,大多出在北方。範寬、李唐都是北方人。我不是那裡的人,從心境上講本來就有差異。我不是在那種高山下長大的,我看到的山是丘陵。從文化和體驗的角度來說,跟我更融洽的必然還是明清山水。”

這種因情造境,因心造境的創作模式,恰恰是山水畫最重要的價值所在。中國畫的基本材料是水墨和宣紙,這決定了在傳達寫實、肖像記事的功能上,永遠也達不到西方油畫那樣的功效。而在抒情達意,遣懷寄興方面卻可以發揮得淋漓盡緻。是以我們看到,人物畫在宋代就急劇衰落了,花鳥畫在元以後也衰落了,文人們唯獨對山水畫情有獨鐘,通過它來微妙地傳達一種對天地、對自然、對人生的理想、心境和态度。所謂緻虛極,守靜笃,如此看來,茹峰的山水近作,并不隻是對繪畫本體語言的承襲與探索,更是在尋求能夠更加契合心靈訴求的情感表達之路。

茹峰的近作,基本都是在仿古宣紙上創作的。泛黃的紙面上,筆法娴熟,墨氣淋漓,氣息純正,再加上大段的古詩或畫論題跋,整幅畫面充滿了濃郁的書卷氣和古雅的文人氣。看得出,對明清山水尤其是吳門畫派以及董其昌、四王的研習,是他此次圖式取法的重點。茹峰故意尋求一種對明清傳統的最為純正的“還原”,這種“還原”表面上是無我的,舍我的,但實際上也是畫家在習古的過程中進行着重新的建構。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對古代文本有選擇的解讀……趙、董、王通過仿古的過程來闡發自己的思想而非一味複述古人的成就,他們所展現與表述的是一個理想境界,在我看來,重釋古本的過程也就是意義産生的過程。”

其實,當第一次面對茹峰衆多古風撲面的作品時,我就在思考它的當下意義。因為今天的藝術生态有着非常鮮明的價值導向,當我們都認為傳統是一個不能談,而創新是一個不需要談的問題的時候。言下之意,我們已把傳統看成了累贅和包袱,而倡導了革新的大旗。其實藝術本無關宏旨,“成教化,助人倫”的道德标杆,顯然是古代文人們自我彪炳的拔高。藝術是典型的技近乎道,做得好了也不過是“小道”。通過手中的這枝畫筆,畫好自己的畫,安慰自己的心靈,找到一條内心與外界通達的途徑,對于一位畫家來說,足夠了。又何必刻意分辨他是傳統的還是創新的呢。更何況,傳統與創新本非截然對立的概念,而是互相寓于其中的。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保國寺》

68cm×68cm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延晖成趣圖》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136cm×68cm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嶺下幽隐圖》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青崖素湍圖》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山靜溪聲遠》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溪山春意圖》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溪山高遠圖》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煙壑雲山圖》

山水誌丨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第二回)參展畫家 茹峰

《幽谷溪聲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