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 水 誌
當代中國山水畫九人展
學術支援
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
主辦機關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
中共甯波市江北區委宣傳部
協辦機關
甯波市江北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甯波市江北區文化廣電旅遊局
《收藏》雜志社
承辦機關
浙江欣捷建設有限公司
展覽時間
2021年12月25日 - 2022年1月8日
展覽地點
甯波美術館
黃伯君
1962年生于浙江慈溪,現居桐廬。進修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省陸俨少藝術硏究會副秘書長、浙江畫院創硏員、杭州市文聯全委會委員、杭州市文藝兩新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杭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桐廬縣美術家協會主席。
藝途苦行僧
文/孫永
伯君與我相識相知已十載,當時他已任桐廬美協主席,作為一個外鄉來客(慈溪人)被委此重任,足以見證其人脈順達及學術分量,堪稱一位不可多得的複合型人才。
當年我去桐廬指導幫扶比較頗繁,與伯君的交往和溝通自然多些,他經曆豐富,處世豁達, 是性情中人。對學術的孜孜以求,讓他不遺餘力地走南闖北,上下求索,腳踏實地地耕耘着自己的山水田園。
随後幾年,伯君被準許加入了浙江畫院創研員隊伍,彼此的學術互動就愈加深入密切。他的天賦、悟性很高,治學刻苦而嚴謹,每次畫院的學術活動都有不俗的斬獲——最近的“兩山理論”的主題創作中,他的《家在青山綠水間》巨制,在展出中赢得了廣泛好評和贊譽;近期國家畫院和浙江畫院合作的《海壃萬裡行》項目,他作為浙江畫院創研員的少數代表之一被選拔參與。上述業績既印證了浙江畫院學術标杆對他的引領,也印證了他自己這些年辛勤治學的良好回報,可喜可賀。
我在與伯君交流互動中,常常會直言不諱地提醒:中國畫看似自說自話,各表一章,怎麼順手怎麼來,其實不然,它是有标杆的——能垂名青史而流芳百世的作品都是符合标杆範疇的,所有胡作非為和欺世盜名者終将被曆史掃入垃圾堆。是以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和認真治學,目的是對後人有個積極正面的交待——直面當下急功近利和泥沙俱下的業界生态,如何“不畏浮雲遮望眼”地去高瞻遠矚,是擺在我們業界的一道嚴峻課題:畫人終究要以畫說話,當下那些甚嚣塵上、欺世惑衆的“皇帝新裝”和“掩耳盜鈴”,終将煙消雲散,不知所蹤。
近期,伯君集冊付梓,囑我寫序共勉,遂看了部分稿件,感懷如下:
第一,伯君對中國畫筆墨的悟性頗高,這其實就是學習探索中國畫的先決條件和要素,再得以高人指點而步入正道,循序漸進,則未來可期。
第二,伯君治學嚴謹而刻苦,雖人到中年,仍勵志不已,巨制小作噴湧而出。說白了,畫畫即是心智加技術含量的活,也是個力氣活——如果沒有精神層面的砥砺支撐,是難以為繼的。
第三,伯君通過這些年的以自然為師,把自己學成的筆墨,很好地與對大自然具體景象的闡述相結合,畫面中濃郁的生活氣息讓人有目共睹。他是“與時俱進,筆墨當随時代”理念的優秀踐行者。
第四,前些年開始,伯君對東西南北中的畫派做了有益的汲取和貫通,拓展了藝術視野,豐富了技術含量,進而讓自己的學術訴求更為廣博和深入。得心應手和應物象形是當下許多畫人的短闆,而伯君已然擺脫這一窘境。
第五,伯君平時又注重書畫同源之妙。畫畫、讀書的同時,加強了書法的習摹,這也是當下絕大多數畫人的明顯短闆,伯君長期有意識補之短闆,也讓我十分欣慰和贊賞。
第六,伯君長期擔任一方的美協主席,公共事務的紛擾自然繁雜。他能夠把持有度而有條不紊,擠出時間帶頭學術争先,如此這般的學術引領,是值得敬佩和驕傲的。
總而言之,伯君是有顆文心的藝途苦行僧,和我有諸多相似之處,于是苦口婆心,言語自然多了些。上述所及,願與伯君共勉。
《慈城清道觀》
136cm×68cm
《千年古刹靈山保國寺》
《嚴子陵釣台》
《釣台》
32cm×32cm
《紅色印記四明山》
《積雨初收潤春樹》
《毛利水邊毛岙村》
68cm×68cm
《富春江大壩》
125cmx125cm
《聞有山林最深處》
《溪水小橋村路深》
136cm×68㎝
《鄉村詩境》
《湘西寫生》
60cmx40㎝
《半浦古宅》
68cmx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