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東北最早有稻遺存遺址

大連試種的袁隆平院士“海水稻”

遼南地域風情的自然生态

……

《最美大連行》最新創作的第8季作品

《稻鄉澎湃》

27日起每天1集

在大連新聞綜合頻道晚間八點

正式播映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大連新聞傳媒集團重磅制作出品4集4K超高清系列紀錄片《稻鄉澎湃》,該片為本土原創的紀實欄目《最美大連行》最新創作的第8季作品,片中以影像形式首次對外呈現了距今3千年的東北最早有稻遺存遺址、大連試種的袁隆平院士“海水稻”、極具遼南地域風情的自然生态等内容。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全片拍攝曆時近8個月,成片總計近2000個鏡頭,外拍場景涉及大連13個鄉鎮街道及盤錦、丹東等地,采訪裡程超過13000公裡。

《稻鄉澎湃》是大連首部以“鄉村振興”戰略為主題的現實題材紀錄片,每集30分鐘。

該片以遼南水稻傳統種植區為主要劇情發生地,通過紀實方式,講述了鄉村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們的引領帶動下,如何面對挑戰、努力追求幸福,在探索富有區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上,湧現出的一系列催人奮進的時代故事。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全片對遼南鄉村正在進行中的奮鬥實踐進行了具有現實意義的深入觀察,同時,以農業與市場、農村與城市、農民與土地等為社會背景,對振興内容進行了多重視角的刻畫,特别對涉及糧食安全、國際國内雙循環、疫情防控等諸多現實題材進行了極具價值感的投射和挖掘。

整部作品用引人入勝的視聽語言和前延交叉叙事結構,細膩明亮地塑造了新時代鄉村農人群像,在直抵現場的講述裡,記錄這一年由遼南鄉村腳踩大地走出的振興史詩。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重磅紀錄片,明日起播映

創作手記——

在鄉村,感受中國的行進

12月10日,《稻鄉澎湃》曆時8個多月的外景拍攝圓滿封鏡,這是大連本土原創紀實欄目《最美大連行》的第8季作品。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節目組采訪裡程超過了13000公裡,我們用一個講述鄉土故事的紀錄片,趕在年終歲尾,向這一年所有為努力而堅持的人,獻上一份最真誠的敬意。

作為大連第一部為“鄉村振興”這一國家戰略專門創作的紀錄片,四集篇幅到底展示了一個怎樣的年度叙事?與以往相比,《稻鄉澎湃》與《最美大連行》此前的作品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是“稻鄉”?從何而來的“澎湃”?這樣一部偏重主題叙事的片子,好看嗎?

那就先從水稻講起。

水稻原産中國,這個知識點想必很多觀衆都了解,但很少有人知道,大連是中國本土水稻最早的落腳點之一,而大連“大嘴子遺址”則是中國地理位置最北的有稻遺存遺址,某種程度,東北地區是以“大嘴子”為标志,從原始社會邁入農耕文明。如今,整個大連仍保有近30萬畝稻田和綿延黃海北岸的數十個以農事為主的村落,可以說,大連的農耕傳承有序,既有前世更有今生,如果溯本清源,是“大嘴子”的水稻,才使大連文明錨定了坐标,但《稻鄉澎湃》并非是一個解讀曆史的片子,曆史的厚重已經留在昨天,我們更關注的是這片土地的今天,那些遠離都市的農人如何腳踩大地,深沉地推動着中國持續前進。

真實是紀錄片的本質,與商業片設計考究的劇情相比,紀實狀态下的鄉村雖然不乏真實,但真實的記錄很難有起伏的劇情,好在藝術源于生活,而生活一旦進入劇情,往往出人意料,有一種出人意料的真實震撼力。

《稻鄉澎湃》主要講述了5個村落的人物故事。

阿福是土生土長的稻農,土地給了阿福以富足,他相信接下來還會帶來更踏實的未來。采風時我們了解到,阿福今年除了種地,又琢磨起稻田養蟹的事兒,為這事,阿福開春特意跑到盤錦花了四五萬元買到了蟹苗,我們也一路跟拍輾轉上千裡。在阿福之前,當地人養殖河蟹從未成功過,不過農人豐滿的理想還是充滿了樸實的幸福感。但人算不如天算,自從買了蟹苗,想“躺平”的阿福再也沒閑過,倒不是養蟹忙,而是蟹苗出了大問題,上千畝“稻田蟹”死的死,扔的扔,白白折騰了好幾個月。面對現實的擊打,阿福還相信土地、相信夢想嗎?《稻鄉澎湃》記錄了阿福這段起伏跌宕的故事和生活裡那種最常态的粗糙磨砺。

與《最美大連行》往季作品相比,這季作品采用了全新的前延交叉叙事結構,四集既相對獨立又彼此關聯。人物的命運是全篇主線,劇情以真實發生的事件做推動,四五分鐘一個段落,節奏緊湊明快。而在面對當下時,我們更多地是以現場紀實突出鄉村社會治理結構的多樣和複雜。

《稻鄉澎湃》的開篇直接進入現場,單機抓拍了一場海裡發生的激烈沖突,用原聲同期直擊鄉村社會的真實生态。說起來,以這樣一種情緒視訊作為主旋律紀錄片的開場并不多見。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但這項事業并非一蹴而就,《稻鄉澎湃》之是以采用這種叙事風格,是想在記錄之外再多一些帶有社會價值感的觀察,用自己的田野調查探尋這片土地在困難面前的智慧和抉擇,進而更充分反映鄉村自身發展的社會邏輯。紀錄片的創作不光是記錄,也應該有對社會的瞭望。在全篇四集裡,從老田改種到生姜出口,從大、小蕃茄之争到海洋資源保護,我們發現稻鄉千百年形成的小農思維已開始分解破碎,“三農”正迎來全新的變局,鄉村雖然跋涉但不曾止步,這也使得振興的交響愈發嘹亮。

《最美大連行》欄目建立5年,已經推出了29集(部)紀錄片,這些作品大都以鄉村題材為主,我們希望這些鄉村故事不僅是一個個年份的回望,也是面向未來的大連、希望的中國的“時代索引”。

故事仍在繼續,那些追求幸福的模樣,無論在鄉村還是在城市,都既高尚又令人欽佩。

《最美大連行》制片人、總導演孫晖

文圖:《最美大連行》提供

編輯:徐琳、蘇昕

美編:秋菊

校對:魏紅

責編:李元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