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肺癌患者需要知道的三大基礎性問題

肺癌在全球發病人數是僅次于乳腺癌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但肺癌死亡人數遠高于乳腺癌。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腺癌、鱗癌、大細胞癌、混合型。相比較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的惡性程度更高,較早發生其他髒器轉移,預後差,總體生存期短。

肺癌患者需要知道的三大基礎性問題

肺癌需要做哪些檢查?

影像學檢查對肺癌診斷、分期、療效監測、再分期及預後評估都有重要作用。目前主要的輔助影像學檢查方法包括X線、CT、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超聲、核素顯像等方法。

胸部CT是目前主要的影像學檢查手段,是指南推薦的肺癌早期篩查方法。它可有效檢出早期肺癌、明确病變部位和累及範圍。對于胸部CT高度懷疑肺癌者,需要進行氣管鏡或肺穿刺活檢進行細胞學或組織學檢查,明确病理類型。無論是晚期還是早中期肺癌均建議通過分子病理學檢測以精準指導治療,也就是基因檢測。特别是亞裔人群和我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敏感突變陽性率高達50%,是以我國指南建議含腺癌成分的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無論其臨床特征,均應正常進行EGFR 突變、ALK融合、ROS1融合、MET、RET、KRAS、NTRK、HER2等檢測,其中EGFR突變檢測應涵蓋EGFR 18、19、20、21 外顯子。經濟條件許可,盡可能做涵蓋全基因的大Panel。

肺癌患者需要知道的三大基礎性問題

肺癌可以治愈嗎?

分期越早,治愈率越高!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AH)、原位癌(MIA)、微浸潤腺癌(AIS)的治愈率接近100%。IA期肺癌治愈率接近90%。總體來說,早期肺癌(I期)治愈率高,80%的患者在随訪的35個月内狀況良好。

II期和IIIA期肺癌病人術後複發轉移機率比I期要高得多,是以需要積極的術後輔助治療。手術後的前4年中複發風險較高,每人每年的複發風險達6%至10%,此後每年患者的複發風險可降低至2%。遠處轉移的第一個高峰集中在術後9個月,此外,術後2年和4年亦分别出現小高峰,局部複發的高峰在術後1年和術後2年。是以患者要以積極的心态進行治療,對于以上複發的時間節點也需格外留意。

肺癌患者需要知道的三大基礎性問題

肺癌有哪些治療手段?

目前肺癌治療主要有三種方法∶

一是外科手術,通常适用于I期、 II期和部分ⅢA期的非小細胞肺癌,解剖性的肺切除是肺癌治療的标準術式。開胸和腔鏡下微創手術是常用的手術路徑,不同分期的病人結合不同的實際情況,臨床醫生會選擇不同的輔助治療方法。

二是放射治療,對于早期不适合手術或不願手術的肺癌患者來說,推薦立體定向放療(SBRT)。對于局部晚期肺癌,首選同步放化療。晚期患者出現骨轉移,腦轉移或者單發髒器轉移,同樣需要放射治療減少症狀。

三是藥物治療,包括細胞毒的化學藥物治療、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化療仍然是術後輔助治療和晚期患者比較重要的治療方式,對于敏感基因突變的患者,術後可以考慮“去化療”,首選靶向治療。而對于無敏感基因突變的肺癌,尤其是肺鱗癌,術後仍以輔助化療為主。晚期患者以化療聯合抗血管生成治療及聯合免疫治療為主。PD-L1高表達患者,可以考慮單獨免疫治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