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聰明媳婦的自白:我給老人找事兒

我們這次要說的“找事兒”,不是指無事生非,而是說可以幫老人去找一些他能幹的事兒,他願意幹的事兒。通過這樣的“找事兒”,彼此之間的育兒沖突會減少很多不說,老人的生活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一個聰明媳婦的自白:我給老人找事兒

1、讓老人做主,掌管訂閱雜志決定權

我媽媽年輕時當過一段時間的幼稚園老師,沒有幾個月就調到機關工作了。但是就是那一段時間的經曆,使她總認為自己是育兒權威,而我們這些年輕的父母根本不懂怎麼帶孩子。開始的時候,我經常和她就某個育兒話題針鋒相對地在家裡辯論,弄得大家都很不愉快。

後來,我也慢慢地能了解她了,我覺得她其實還是挺想把孩子帶好的,隻是缺乏一些新的知識和理念。怎麼養孩子,在她的頭腦中,還是好幾十年前的理論呢。于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能在不經意間幫她補上新時代的育兒經。

有一天,我很鄭重地跟老媽商量,說想訂一本育兒雜志,但是市面上的育兒刊又太多,不知道訂哪本好,我太忙,想請她都看一遍之後拿個主意。媽媽很爽快地答應了。于是十幾種同一期的育兒雜志被我買回了家,老太太開始認真地“檢閱”雜志内容了。開始她還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可眼見着越來越重視,不僅有空就拿起雜志讀,還準備了紅筆和筆記本,把她認為重要的地方都畫上線或者摘抄下來。

過了一個星期,她找了一個晚上,擺出所有的雜志,一本本地跟我分析,哪本的文章好看,哪本的照片好看,哪些問題雜志之間的說法有沖突,哪些事兒她是第一次從哪本雜志上看到……最後的結論是,我可以考慮訂其中的兩本,因為它們之間的知識是互補的,而且都很實用。

我謹遵老媽的訓示,趕緊去郵局訂了這兩本雜志。以後,每期的雜志一到,媽媽就馬上戴上老花鏡如饑似渴地閱讀一遍。從這以後,我們之間很少再發生關于養育孩子問題的争吵,隻有一次,還是我錯了,媽媽得意洋洋地拿着雜志質問得我無話可說,隻好乖乖地向她認錯。我給她找的事兒,終于讓她名副其實地當上了我家的育兒權威。(馨兒寶貝,女兒1歲)

2、為了寶寶,老人學起畫畫

說實話,我家還真不需要老人幫着帶孩子。從一懷孕我就請了保姆,月子期間又請了月嫂,後來月嫂走了我又請了育兒嫂,我自己也是全職媽媽。隻不過我們是大家庭,老公當初買的大别墅就是想跟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住,享受天倫之樂。

不過很多老人讓他們幫着帶孩子吧,他們不願意;可要真是什麼都不用他管吧,他又會閑得坐不住。我婆婆就是這樣。開始她還說正好不用操心,可是真的等寶寶出生了,她就忙開了,每天第一個跑進我房間看寶寶,然後一會兒跑去唠叨保姆買的魚不夠新鮮,一會兒又向我告狀說育兒嫂偷懶,真讓我覺得很累心!

眼看育兒嫂和保姆都有了不想幹了的意思,不能再任事态發展了,我開始積極地給婆婆“找事兒”。

有一天帶寶寶在社群裡散步時,正好聽到一個媽媽在抱怨,說她婆婆上了老年大學之後,玩得連飯都不給她們做了。我頓時心生一計,趕緊去“遊說”婆婆。當然,既然她現在的興趣在寶寶身上,我也不會直接跟她說讓她去上什麼老年大學,她肯定沒興趣。我隻是說:“媽,聽專家說,現在寶寶開始喜歡看畫了,您原來不是挺喜歡畫畫嗎!專家說了,給寶寶畫的畫讓他看效果更好。您給他畫些好看的畫吧!”婆婆很高興,趕緊出去買紙買筆了,在自己的房間裡鼓搗了大半天也覺得不滿意。那天我特意去了趟老年大學,讓老師主動給我婆婆打了個電話,問她願意不願意來學畫畫。我婆婆一聽,真是“及時雨”啊,第二天趕緊去試聽課了。結果不出我所料,婆婆畫上了瘾,還拉着公公一起去畫。每次畫完,她都趕緊跑到我房間來把作品給寶寶“過目”,寶寶也很給面子地使勁瞪着眼看,弄得她更有動力了。

婆婆還經常跟“同學”相邀去外地寫生,去北京畫長城啊,去廬山畫瀑布啊,忙得不亦樂乎。我們的育兒生活也跟着變得更加和諧了起來。(maggieZ,兒子4個月)

3、老人變身和藹可親的鋼琴家教

女兒4歲了,按照我的計劃,開始讓她學鋼琴。其實我倒是沒想讓她彈得多好,隻是想讓她有這麼個愛好。隻可惜我家有個“搗亂分子”,讓我督促女兒練琴、學琴的計劃屢屢受挫。比如我要求女兒每天必須摸摸琴,哪怕隻練10分鐘,但我婆婆就會很不滿地說:“孩子不愛練就别練了呗!”她這麼一說,女兒更不想摸琴了。我婆婆陪寶寶上了一次課後,回來就當着孩子的面說:“那老師太嚴厲了,根本不懂怎麼跟孩子交流。”結果寶寶第二周就哭着鬧着說什麼也不去上課了。

眼看學琴計劃泡湯,我十分無奈地跟婆婆說:“幹脆,您先找個地方學琴,然後教她得了。”沒想到,我婆婆同意了。于是我給她找了位從俄羅斯學鋼琴留學回來的女老師,白天寶寶上幼稚園的時候來家裡教她彈琴。婆婆開始隻是為了證明自己比老師更适合教孫女而努力地學,但到後來能彈一些簡單好聽的曲子之後,她就自己較上勁了,每天動不動地就去練習,總想把一首曲子彈到完美。通過自己學琴,她也知道了練琴的必要性,也開始督促寶寶練琴,而寶寶看奶奶這麼刻苦、用功,練琴也就不那麼費勁了,有時倆人還搶起了鋼琴。

開始,奶奶還信心十足地教了寶寶幾次,後來就跟我說,還是請老師教她吧,自己隻給孩子當“家教”就行了。由于自己也學琴,是以奶奶知道很多曲子看起來簡單,實際彈起來并不那麼容易,比我更有耐心。有時我忍不住唠叨孩子幾句“怎麼還彈不對”之類的話,都被奶奶駁斥:“你彈一個試試。”有了奶奶“撐腰”,女兒練琴時沒什麼壓力,很放松,也很愉快。彈不好的地方,奶奶和她一起“攻克”,彈得好的時候,倆人一起開心地吃巧克力慶祝。

寶寶5歲生日,我特意選了一家有鋼琴的餐廳,請一老一少都演奏了拿手曲目。倆人為了使表演萬無一失,苦練了很久呢!我覺得婆婆自從學了鋼琴,性格也變溫和了,也比原來樂觀了。看來,音樂能熏陶的不僅是孩子,老人也一樣“抵禦”不了啊,呵呵。(子暄媽媽,女兒5歲)

編後: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找的事兒老人不願意幹,那就千萬别勉強她,否則就會适得其反。反正有那麼多“事兒”呢,隻要我們多留點心,一定能找到既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又是她願意幹的。

本文轉載自:網易親子,圖檔來原文,本站版權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