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日戰争中犧牲的最高将領,葬禮上日軍停止空襲,曾被誣陷為漢奸

在南嶽衡山,有一座忠烈祠,是大陸唯一一個用來祭奠抗日陣亡将士英魂的陵園,在陵園中排名第一位的是抗日勇将張自忠。張自忠将軍是抗戰時期中國乃至世界犧牲的最高将領,以第五戰區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陸軍中将的身份戰死。

抗日戰争中犧牲的最高将領,葬禮上日軍停止空襲,曾被誣陷為漢奸

英雄被污蔑成漢奸

早年的張自忠家庭殷實,1891年出生在山東的一個官宦之家,他自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辛亥革命”爆發時,張自忠考入了中國北方著名的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在這裡他接觸到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并為之鼓舞。到了1911年底,張自忠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民主革命運動之中。

張自忠大學畢業後,在同鄉好友車震推薦下,正式加入了馮玉祥的部下。之後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和中原大戰時,憑借其才能逐漸成長為西北軍閥馮玉祥麾下的一員大将。1931年,馮玉祥的西北軍被徹底打垮,張自忠帶着自己的西北軍殘部,約5000人加入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宋哲元任軍長,秦德純、劉汝明任副軍長,馮治安任三十七師師長,張自忠為三十八師師長。同年6月,南京政府又将第三軍番号改為第29軍。

抗日戰争中犧牲的最高将領,葬禮上日軍停止空襲,曾被誣陷為漢奸

抗日救亡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之後,張自忠率部轉戰各地,成功地阻撓了日軍的進攻。同年,由于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導緻東三省被日軍占領。這時日本人又動起了平津的主意,想邀請當時駐紮在平津的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前去日本進行考察。這種關鍵時刻,宋哲元害怕日本人有詐,同時也不希望此事叫蔣介石有幹預,就派部下張自忠前去日本。

1937年4月,到了日本的張自忠參觀了日本的一些工廠、學校,等回到國家之後,日軍就對張自忠這次的通路大肆宣傳,給他塑造了一個親日的形象,導緻他在國内的名聲一度下降。同年又爆發了“七七事變”,第29軍因與日軍實力差距過大,戰敗南撤,此時還需要一個人來處理收尾工作,說是收尾其實是背鍋,關鍵時刻宋哲元又想起了張自忠。但是張自忠沒有選擇退縮,而是接過了這個讓自己再次身敗名裂的任務,分别之時張自忠流着淚和秦德純說:“你和宋先生都成為了民族英雄,我怕是要成漢奸了。”

當時的張自忠知道北平已經不可能守得住,強行抵抗也都是徒勞,便叫部下打開城門放日軍進城,并通知老百姓待在家中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張自忠的“漢奸行為”很快就在全國傳開,很多報紙都報道:“張逆自忠,自以為忠”。同時,張自忠還通過《北平晨報》等媒體發表聲明,宣布辭去所有代理職務。8月8日,北平淪陷。9月3日,張自忠逃離北平。

抗日戰争中犧牲的最高将領,葬禮上日軍停止空襲,曾被誣陷為漢奸

“洗白”之路

張自忠将軍雖然因種種事情被污蔑成為漢奸,但是他并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激起了内心最深處的力量。之後,每次戰争他都勇往直前,死不退縮。1937年末,

張自忠奉宋哲元之命上任59軍軍長,負責整訓部隊。上任當天張自忠便對屬下說“今日回軍,就是要帶着大家去找死路,看将來,為國家我們死在什麼地方”,在場官兵無不深受鼓舞。從這時起,張自忠開始了他的“洗冤”之路。

1938年3月,張自忠率部在臨沂與日軍激戰,獲得了臨沂大捷,為台兒莊大捷奠定了基礎。同年,又在因守衛武漢立下戰功,升為了管轄55,77,59三個軍的集團軍軍長。

國民政府因之前南京淪陷,重新将總部設在了重慶。1939年,日軍為了盡快改變在中國的局勢,準備進攻重慶的國民政府,逼迫國民黨與其決戰。随即發動了“随棗會戰”,張自忠在這場會戰中率領部隊打出了“鄂北大捷”,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到了12月份,張自忠直接主動出擊,攻擊日軍的防守漏洞,又打了一場“襄東大捷”,殲滅4500餘人,期間還有數次小型戰役的勝利,給日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

1945年5月,進攻重慶不順利的日軍,開始調整作戰政策。他們認為應該先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這樣既可以将國民政府的軍隊隔離開,也能打斷他們補給線,很大程度瓦解國軍的戰鬥力。便集結了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給進攻重慶做鋪墊。國軍方面,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等人率部迎戰。到了15日,國軍33集團軍死傷慘重,張自忠率領的74師1500人也被6000多名日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裡村包圍,而且這時的張自忠也放棄了撤離的機會,決心拼死和日軍一戰。16日下午3時,彈盡糧絕的74師甚至和日軍開始了肉搏,張自忠将軍頭部也不幸中彈,4時,在肉搏中陣亡。

抗日戰争中犧牲的最高将領,葬禮上日軍停止空襲,曾被誣陷為漢奸

10萬軍民護送靈柩

後來日軍發現的遺體後,經過清理發現,他的身上8處重傷,其中炮彈傷兩處、刺刀傷一處,槍彈傷五處。于是對這位國軍将軍更加敬佩,并放了幾名俘虜回去報告張自忠的死訊。當天夜裡,得知消息的38師師長黃維綱奉命組成敢死隊奔襲南瓜店,冒着槍林彈雨将張将軍遺體搶回,後将其安葬在重慶。棺椁在運送重慶的途中,經過宜昌時,全市降半旗,城内十多萬軍民自發地護送其靈柩直到江岸。日軍見此場面,最終亦放棄轟炸行動,以免誤傷将軍靈柩。

抗日戰争中犧牲的最高将領,葬禮上日軍停止空襲,曾被誣陷為漢奸

終于他用自己的戰功和生命證明了他的愛國之心,他走的時候,軍民以最高規格的十裡長街相送,就連兇殘的日本侵略者也為他的英勇動容。下葬當日,民國各界紛紛派代表祭奠,主席也獻上“盡忠報國”挽聯緻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