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老總與羅帥比較,誰的軍事指揮才能高些?

如果蒼茫大地在悟空問答上提這個問題,估計許多網友會一臉懵逼。下面我依據史實,來做個分析,望網友們斧正。

蒼茫大地認為羅帥的軍事指揮才能應勝于陳老總,謂予不信,請看下文。

一、抗戰戰争時期,羅帥勝出。

羅陳兩帥都是政工出身,陳毅改任軍事幹部時間要早些,紅軍時代,他擔任過江西軍區司令員。抗戰爆發後,南方遊擊隊整編成新四軍,陳老總任新四軍軍分會副書記、一支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後,先任新四軍代軍長。1938年,115師師長林總被閻錫山手下士兵誤傷後,林總離開前線,主席準備由羅代林,全盤統帥115師。但八路軍總部已先委任旅長陳光代115師師長,結果羅帥任師政委,1943年1月羅尿血,請求休養半年,主席i回電暫時很難休息,綜合考量,委任羅帥為山東軍區司令員、政委、115師代師長兼政委、山東分局書記,成了山東根據地的黨、政、軍一把手。陳羅兩人作為戰略區的軍事主官,從他們獨立指揮的幾次戰役,可以看出他們的才能高低。

陳老總與羅帥比較,誰的軍事指揮才能高些?

先講羅帥的留田突圍戰。羅帥、陳光、朱瑞等率領的黨政軍機關3000餘人被5萬日軍包圍在魯中根據地的沂蒙山區。在讨論突圍方向時,不少同志主張向東,也有主張向北面、西南的,羅帥獨辟蹊徑,力主向南!南面是日軍大學營、兵力最多、封鎖最嚴,羅帥認為敵軍把主力派出來,敵後方空虛,我們趁機插入敵大學營,變被動為主動,牽着敵人鼻子走,正好粉碎敵人的掃蕩。羅帥成功說服各将領,我軍三千人闖過三道封鎖線,不費一槍一彈,不傷一兵一卒,跳出敵包圍圈。被德國友人漢斯.希伯在《戰士報》上贊譽為“無聲的戰鬥”,他稱留田突圍的指揮是神奇的。

第二戰是羅帥對山東根據地實施黨、政、軍一進制化上司時,面對日寇的掃蕩、蠶食,他提出了“敵人打過來,我們就打過去"的翻邊戰術,取得巨大成功。1945年,羅帥指揮的山東根據地有正規軍27萬,占全軍三分之一。

陳老總與羅帥比較,誰的軍事指揮才能高些?

陳老總開辟根據地,也是老手、高手,挺進江南創立茅山根據地,又東進蘇北,搞得風生水起。黃橋戰役是粟裕在前線指揮。他拍闆壓陣的是1940年的曹甸戰役,其時他任華中指揮部總指揮。這是華中新四軍對韓德勤部的攻擊戰,是八路軍、新四軍總指揮成立後的首戰,也是新四軍開辟寶應的第一仗。11月11日,陳、劉電告中央:首先消滅韓,鞏固蘇北,確定津浦路以東地區,集中全力在皖東決戰後相機向西發展。主席複電陳、劉、黃:目前打韓、霍、何,在政治上極端不利,尚須忍耐。并明令“第一次攻擊須由延安下,你們不得指令,不得下手。"作為前線總指揮的黃克誠本不主張打韓,後來頂頭上司陳、劉下達攻擊指令後,黃克誠又提出打的多項有效政策,都确實可行,美中不足,有些耗時。但親往督戰的陳老總聽不進。最終雖殲滅的國軍人數多于我軍,但未實作攻占曹甸的戰略目的。1941年7月,日軍對華中我中心鹽城實施大掃蕩,黃不主張死守鹽城,與新四軍負責人陳、劉又發生争執,陳、劉指責黃:“不服從指揮、機械地儲存實力”。但事實證明黃又是正确的,一年後陳毅反思曹甸戰役,他說“曹甸戰鬥是我去攻人家,缺少理由的"“我很輕敵,倉促作戰,準備不夠,變成浪戰"。“我們的戰鬥手段是攻堅,這就要有很好的準備和按攻堅戰的原則作戰才行,當時我們這方面就差了,光是猛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果我們采取坑道作業,就有可能成功。"而這些政策戰前黃大将都建議過。

二、解放戰争中,羅帥再次勝出。

陳老總與羅帥比較,誰的軍事指揮才能高些?

華東在粟裕負責華野戰役指揮後,打得風生水起,打出了一代戰神的風采。

陳、粟搭擋後,與羅帥沒什麼可比性,林羅率東野也一路高歌猛進。要比,就比陳老總任新四軍軍長、山東軍區、山東野戰軍司令員時。當時,饒漱石擔任軍調會顧問,無暇他顧,這應該是陳老總意氣風發的時候。但陳老總在山野的軍事指揮表現令人皺眉啊!六戰五負!泗縣失利,痛失兩淮!山東的唐亮、許世友諸将并不尿他;華中的張鼎丞、譚震林、曾山等對陳老總幾個月的軍事指揮極為不滿。電告中央:同意華中野戰軍與山野合兵,戰役上不能再由陳毅指揮。主席甚至想讓曾任職山東的徐帥去山東替代陳老總。

1946年6月22日,主席提出了一個南線出擊計劃,請劉、鄧、陳等人考慮,計劃前提是國共和談全面破裂,蔣全面進攻,我山東、太行兩解放區主力外線出擊向南作戰,要求劉以豫東為主要作戰方向,攻取隴海路沿線南北十幾個縣城,相機占開封;山野以徐州為主要作戰方向,主力配合蘇皖北部部隊攻取津浦路徐蚌間及隴海路黃口、徐州段各點,着重調殲徐州之敵。同時要求集中中野主力以對付江北之敵配合作戰,并考慮可能時,兩主力南渡淮南,向大别山、安慶、浦口一線前進。陳老總6月22日同意并在山野部署。粟裕以為華中應留蘇中作戰,不能西移淮南。6月27電告主席和陳老總,之後他又趕回淮安,與鄧(子恢)、譚(震林)共同決定,6月29日一起緻電中央、陳,華中主力移至淮南後,不僅糧食須由蘇中供給,即民夫運輸恐難堅持,因淮南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蘇中地方武裝已很弱,難于擔任鉗制任務,如蘇中失陷,淮南戰局萬一不能速勝,則我将處于進退兩難。然而,陳毅拒絕粟等建議,6月30日電告中央并複電華中局:7月間非打不可。主席對粟的電報十分重視,6月28日複電華中野戰軍,部隊隐蔽待命。30日緻電華中野戰軍:部隊暫緩調動,待與陳軍長商酌後,即可決定通知你們。7月4日主席給劉、鄧、陳電報中提出:我先在内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粟奉令于7月13日發起蘇中戰役。同日,主席電示陳:魯南大軍仍不宜此時南下,以免陷于被動地位;劉鄧所部亦在現地整訓待機,不要輕動。我蘇中、蘇北各部先在内線打起來,最好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弱點。然後我魯南、豫北主力投入戰争最為有利。主席基本接受戰神建議,推遲南線計劃。陳毅鑒于敵軍将大舉進攻蘇皖,堅持原定南線出擊計劃。7月14日陳毅給中央電文:敵本月大舉進攻蘇、皖時,我軍應按原定南進計劃,要求粟裕主力西移淮南。

8月1日,粟堅持已見,要求東調。粟裕率華中野戰軍七戰七捷,陳毅在淮北作戰不斷受挫,特别是泗縣一戰損失較大。8月13日陳緻電粟、譚:宜就地展開局面,不必忙于西調,軍委有此訓示,望辦。9月19日華中與山野會師,陳老總在10月1日就陳、粟之争給中央作了自我批評。

再看,羅帥。羅帥率六萬餘衆渡海下關東,有條不紊。羅帥不負責東野具體的軍事指揮,但羅帥在山海關一仗後,認識到東北國軍勢力強大,面對敵強我弱的形勢,和陳雲等提出了“讓開城市,占領兩廂”的建議,極具戰略眼光。東北解放戰争中,羅榮桓在後方組建了四十個團的二線兵團,絕對是幹才。羅帥在遼沈戰役中,支援主席的“先占錦州,關門打狗"的戰略,并與劉亞樓一起成功說服了林總。他尊重主席,并不盲從,絕對是軍事幹才。隻不過有軍事才能更卓越的林總負責東野全軍戰役指揮,他才承擔了除了戰役指揮外的其他所有軍事政治上司工作。

綜合上述,羅帥的軍事才能要勝于陳老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