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120師副師長隻授上将,為何115師344旅政委和旅長卻授大将

抗戰爆發後,經過萬裡長征,順利抵達陝北的中央紅軍,再整合陝北紅軍的部隊,集體接受國民政府的改編,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來又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這就是抗日時期我黨上司的八路軍。雖然後來番号改成了第十八集團軍,但是我黨我軍還是習慣自稱八路軍。

八路軍成立以後,國民政府隻給了3個師6個旅的編制,隻有2萬多人,到了抗戰後期已經發展到幾十萬人。八路軍3個師的第一任師長和副師長,總計6個人,都是我軍特别優秀的将領來擔任的。在這6個人之中,建國後獲得元帥軍銜有5個。而剩下的一個,隻是上将,連大将都不是。這便是120師副師長蕭克。

八路軍120師副師長隻授上将,為何115師344旅政委和旅長卻授大将

但是和120師一樣,同是八路軍三大主力部隊之一的115師,下轄的344旅,他們的首任旅長徐海東和首任政委黃克誠,卻在1955年授銜時,都獲得了大将軍銜,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115師的前身是紅一方面軍,基本部隊是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另外還整合了陝南紅七十四師。這其中,紅一軍團在我軍軍史上是什麼地位,熟悉軍史的都應該知道。是以115師是八路軍總部最看重的一個師,其進階将領的軍銜也普遍較高。在後來的元帥和大将中,八路軍115師出身的進階将領也是最多的。

八路軍120師副師長隻授上将,為何115師344旅政委和旅長卻授大将

在開國大将排名中,徐海東和黃克誠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僅次于排名第一的粟裕。那麼徐海東和黃克誠,一個是115師344旅旅長,一個是115師344旅政委,為什麼他們的軍銜能高過120師副師長蕭克呢?

其實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是資曆、代表性和貢獻。

長征中,時任紅25軍的徐海東大将帶領部隊北上,是最早抵達陝北的長征隊伍。到了陝北以後,徐海東的25軍和陝北紅軍的紅26軍、紅27軍合并為紅15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是以徐海東可以看作是陝北紅軍的大将代表,另外就是徐海東對中央紅軍曾有雪中送炭之恩,曾給了中央紅軍5000大洋以應急。有了這5000大洋才讓中央紅軍渡過難關。1938年8月以後,徐海東就因為身體原因而長期休養,這一休養就基本告别了工作舞台。到1955年授銜時,徐海東其實已經遠離軍事舞台很多年了,但是中央沒有忘記他的恩情,是以給他授予大将。

八路軍120師副師長隻授上将,為何115師344旅政委和旅長卻授大将

再就是,115師344旅政委黃克誠後來能成為大将,也是有原因的。論資曆,黃克誠在土地革命戰争中,曾擔任過紅3軍團第4師政委、第5軍政治部主任、紅3軍團代理政治部主任等職。在抗戰初期他是344旅政委,皖南事變後,他調入新四軍工作,擔任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這些資曆當然是夠大将的。尤其抗戰勝利後,他帶領部隊進軍東北,在東北戰場,他屢立戰功,為東北的解放和華北的解放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黃克誠雖然在八路軍和新四軍都工作過,但一般認為他是新四軍的大将代表,他和粟裕一樣,代表的是新四軍。

八路軍120師副師長隻授上将,為何115師344旅政委和旅長卻授大将

蕭克的資曆,其實和元帥不相上下,也勝過了絕大多數大将。蕭是黃埔四期畢業生,土地革命戰争中,蕭克擔任過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抗日戰争時期,他擔任過八路軍120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解放戰争中,他擔任過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參謀長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

軍功方面,蕭克在土地革命戰争、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積累的軍功,足以支撐他為大将。是以,他的資曆和軍功,其實都是大将人選。為什麼他最終隻是上将呢?主要是土地革命戰争中,在張國焘分裂中央的過程中,蕭克态度暧昧,沒有反對也沒有支援,甚至成為了張國焘另立中央下的軍長,這也就導緻張國焘分裂中央的陰謀破碎後,他受到了牽連,同時也影響了他日後的軍銜評定,和後來的人生發展。

八路軍120師副師長隻授上将,為何115師344旅政委和旅長卻授大将

盡管蕭克的軍銜明顯偏低,但是蕭克本人對這件事看得很淡,曾說過這樣的話:“

很多戰友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在戰争中都犧牲了,我早該被打死了,評不評銜、評什麼銜,都行。

其實不僅僅是蕭克,八路軍120師的進階将領,軍銜普遍都較低,明顯不如八路軍115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