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前國軍的整編是怎麼回事,當時的軍長與師長一個月多少工資?

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實作了基本上的統一,是以國軍部隊進行第二次整編(第一次整編是北伐勝利後)。

抗戰前國軍的整編是怎麼回事,當時的軍長與師長一個月多少工資?

整編部隊是為了确定軍隊的數量和人數,軍饷由政府财政部供給,消除各地軍閥對部隊的控制。

抗戰前國軍的整編是怎麼回事,當時的軍長與師長一個月多少工資?

整編方案如下

軍隊編制:

各省或各派系為一路軍,路軍上設總指揮一人(通常由派系首領擔任),路軍下轄一個軍,軍下轄三個師,每個師标準建制12000人,一路軍基本上也就4萬人左右。

例如:”1.28“淞滬抗戰中的福建的十九路軍,蔣光鼐是總指揮,蔡廷锴是軍長,下轄:60師,61師,78師

軍銜設定:

路軍總指揮為上将,軍長為中将,師長為少将

注:第三次整編(1935年),路軍總指揮為二級上将,軍長為中将加上将(準上将),師長為中将

軍饷标準:

路軍總指揮:800大洋/月,軍長:500大洋/月,師長:320大洋/月,團長:240大洋/月,營長:170大洋/月,連長:80大洋/月,排長:42大洋/月,班長:20大洋/月,普通士兵:10塊大洋/月

注:1930年一塊大洋的購買力相當于現在人民币3000塊以上,(魯迅一個月工資350塊大洋,能買北京兩套三合院。普通士兵月薪10塊大洋相當于現在北京月薪3萬的白領。

抗戰前國軍的整編是怎麼回事,當時的軍長與師長一個月多少工資?

整編後的問題:

編制問題:

路軍級别高過軍,但沒有嚴格說隻能下轄1個軍,整編後各地最初都是隻轄一個軍,但很快就組建了獨立師,教導師等編制歸路軍直轄,最後這些獨立師,教導師又直接更新成軍。

例如:山東的韓複榘的第三路軍當初隻下轄第12軍一個軍,後來擴編成了3個軍(12軍,55軍,56軍),編制由3個師一下子變成了8個師,兵力也就由4萬人變成了15萬人。因為軍饷的問題直接把山東的稅務局給接管了,差點直接跟老蔣打起來。

軍饷問題:

1930年整編為了友善執行,是以最初的軍饷就定得比較高,但國民政府财政緊張,很快就以抗戰為理由,改成國難薪饷,差不多就是隻發70%的軍饷。1935年又進行币制改革,不發大洋改發法币,由于國民政府大量印鈔同時日軍的大量僞鈔流入市場,最終法币貶值崩盤,軍饷後來雖然漲了,但根本就不夠糊口,部隊吃空饷就成了常态了。黃埔嫡系部隊通常一個師也就五六千人左右,普通雜牌一個師能有三四千人就不錯,部隊根本就沒有任何戰鬥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