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不停步做你自己 盡你所能

永不停步做你自己 盡你所能
永不停步做你自己 盡你所能
永不停步做你自己 盡你所能

年終系列專稿(四)

編者按:

如果說2020年是人類遭遇疫情的“應激”年,那麼2021年,人類就進入了疫情後的“應對”年,開始适應新的生活方式,調整自己與生活、與世界的關系,尋找“後疫情時代”自我發展的路徑。

這是一場道别,也是一種重逢——在改變中與曾經的自己道别,也在改變中與新的自己重逢。

一年将盡,《天天副刊》設計了一份問卷,九個簡單的問題,卻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在這裡,我們選擇了那些精彩、真誠、有趣的回答刊出,作為對2021、對這個時代的一份記錄。

傅光明

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蕭乾:未帶地圖,行旅人生》《老舍之死口述實錄》《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亞的戲劇世界》《俗世一莎翁:莎士比亞的史劇世界》;譯有《古韻》《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新譯“注釋導讀本”《莎士比亞全集》(已出18部)。

綠 茶

書評人,作家,插畫師,綠茶書情創始人,北京金牌閱讀推廣人。常年擔任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華文好書榜、新浪好書榜、中國童書榜、中版好書榜等好書榜評委。2021年,創立“綠茶書情好書榜”。曾任人民網讀書頻道主編、《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東方曆史評論》執行主編、人民日報社《文史參考》主編、中信出版社副總編輯等。著有《如果沒有書店:中國書迷打卡計劃》《在書中小站片刻》和“牆書”《中國通史》(與楊早合著)等。

李浴洋

山東濱州人,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北京師範大學魯迅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中國文學史與學術史,發表論文20餘篇,另有學術訪談與書評若幹。獲頒第十屆“士恒青年學者”。

1.對您個人而言,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記錄這一年,您會選擇哪三個詞?為什麼?

傅光明:“面對”“共生”“前行”。“面對”即與當下疫情“面對面”,因為誰也躲不開,這也是一種“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必須,且隻有,并隻能直面。“共生”很簡單,總不能叫病毒吓破了膽,生活不僅要繼續,還要努力生出姿彩。“前行”,主要指自己的事業層面,即努力不斷進步。我喜歡拿小螞蟻自喻,形容自己像隻小螞蟻幸運地掉在莎士比亞這塊巨大面包上。疫情這兩年,我出版了九部新譯莎劇和一部莎劇導讀合集,去年底入職首師大外語學院,今年,過上了一種邊教書、邊譯莎,且教譯相長的日子。我喜歡這種簡單、純淨的生活。

綠茶:讀書、寫作、畫畫。這是我的日常生活。讀書既是我的熱愛,也是我的工作。通過讀書,可以讓我寫更多想寫的東西,也和更多喜愛閱讀的朋友分享我眼中的好書。年底的時候,為參加各種好書榜儲備資源。寫作,則是每日所需,作為自由職業者,寫作收入雖然微薄,但也算是一種價值輸出,寫作、出書,這是作為文字工作者正常的成果和路徑。而畫畫,是突然闖進我生活的一道閃電,讓我暈眩,也為之欣喜。每天都想找時間畫點東西,表達一些東西,也為自己的各種書籍提供一些别樣的趣味。

2.這一年,疫情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但以您的慧眼來看,它給社會帶來的正向的啟示是什麼?如果有,說說您的經曆或看法。

傅光明:我現在總喜歡拿莎士比亞來說事兒。他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蘭中部斯特拉福德,出生不久,一場黑死病從倫敦席卷而來,造成大量鎮民,尤其嬰兒死亡。假如嬰兒莎士比亞不幸中招,不知未來能否再誕生一個“‘啥’士比亞”?我想以此宿命地說,眼下之負面已孕育出“正”的強大基因。對此,我們不妨在前行中期待。

綠茶:給社會我不敢說,給我個人倒也有一些正向的方面。首先,疫情少卻了很多無謂的應酬和邀請,可以有更多時間在家讀書、寫作。大概就是疫情這兩三年,我把自己以前積累的稿件進行了分類整理,整合出三本書稿,第一本《如果沒有書店》已于2021年出版,之後,還有《在書中小站片刻》(二集)和《畫書房》等作品相繼出版。其次,疫情讓很多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暴露出來,比如關于家庭衛生、日常消毒等等,這些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實際上對于除了新冠之外的其他疾病,也是一種有效的杜絕,讓家庭成員更少受各種病痛的困擾。

李浴洋:病毒在地球上兜兜轉轉了兩年,沒想到竟在今年來到了身邊。10月底的一個清晨,我接到曾在附近居住的一位師長的電話,告知我所在的小區出現了确診病例,已經封閉管理。我急忙下樓檢視,發現果不其然,警戒線已經拉起,醫護人員已經就位,與外界的聯絡在那一刻被按下了暫停鍵。

此後兩周,便是有條不紊的四次核酸檢測。在大量社群從業人員和志願者的幫助下,居民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多實質性的影響。那段時間,因為不能走出小區,我和妻子便津津有味地做起了“社群探險”。我們走遍了小區的每一個角落,觀察每一棵樹、每一束花,甚至連不同時刻日照的光影也被手機“記錄在案”。我們驚喜地發現,在不大的小區中,居然福地洞天,有多處絕美的景緻。而這些,是我們在過去三年間未曾涉足與寓目的。

疫情的确切斷了我們與外界的聯系,但卻讓我們收獲了“身邊”。以往因為步履太匆忙而無暇駐足的風景,如今得以流連;過去由于事務太繁重而無意矚目的生活,如今得以沉浸其間。這種封閉導緻的“發現”當然不宜高估。但當小區解封,我們再度複歸“正常”的節奏與速率時,也能夠記得不要怠慢了“身邊”的人和物。

3.這一年,哪一項“全新事物”進入了您的生活?

傅光明:與其說喜歡上了養花,不如幹脆說喜歡上了買花,因為有的買來時挺好,不會養,給養死了。是以,要說“全新事物”,就是我的養花哲學:從小株、小苗養太費勁,直接買頂花帶刺的,養死了,換新的。要知道,我是連“死不了”都能養死的主兒。也難怪妻子有時跟女兒打趣說:“你爸唯一養活了的,是你!”

綠茶:談不上新,大家都在玩,隻不過對我而言有點“新”。就是拍攝一些新書分享的小視訊、書店探店的小視訊。這些新媒體形式早就司空見慣了,而我對視訊這種形式一直有點抗拒,盡量不去嘗試。後來,有視訊媒體邀請我錄了一些視訊,他們做了精心的剪輯,推送出來的确效果很好,慢慢地,自己就入坑了。但我沒有這方面的技術,隻能用最原始的方式,錄了就發,顯然還是不太适應視訊時代的操作,但對于我已經屬于“全新事物”了。

李浴洋:對我來說,2021年特别值得記錄的是線下授課的體驗。兩年以前入職,開啟自己的“教學生涯”時,萬萬沒有想到直至今年才有機會走進教室。

經過一個學期的準備,2020年春季學期我首次開課。而那個學期,疫情阻隔了師生,兩門課程都線上上開設。秋季學期學生雖已返校,但我因為工作安排,沒有開課。是以直到今年春天,我才踏入久違的教室,和學生真正“面對面”。

上半年,我講授“中國現代小說研讀”;下半年,我開設的是“中國現代文學名家選講”。後者是一門面向全校的通識課,選修的同學來自不同院系。我和他們一起領略十位現代作家的生命故事與文學世界。這些活躍于晚清至1940年代的作家,大都經曆過戰争,參與了社會變動,見證了形形色色的世态與人情。在“後疫情”時代重讀他們的文字與人生,仿佛格外能夠獲得一種詩力與啟明。在課堂上,有幾多瞬間,曆史與現實接通;而在同學們的目光,以及送出的讀書報告中,我也可以感受到青春的熱度與曆史的餘溫共情。

在設計“名家選講”課程時,黃子平老師提示給我愛默生在《曆史》中的一段話:“一些引人注目的曆史事實總是在我們個人的經曆中被提出,并且在其中證明它們。就這樣,一切曆史都将變成主觀;換言之,嚴格地說,沒有曆史,隻有傳記。”我這個學期的努力,便是嘗試從“傳記”中見“曆史”,從“生命”中見“文學”,也從“當下”中見“未來”。這有賴師生之間的會心,也離不開“面對面”交流的實作。

4.工作、學習、社交、心态……飲食起居、健康休閑、消費娛樂……這一年,您最積極的變化在哪個方面?稍詳細地說說?

傅光明:我的生活規律得十分單調。這個學期,每周一、二有課,都是文學翻譯課,兩個大學班,一個研究所學生班。除了備課、上課,其他時間就是譯莎,新譯完一部,趁着熟讀文本的熱乎勁兒,接着寫導讀。為此,覺得做飯、吃飯太耽誤工夫,從去年居家辦公開始,每天少吃一頓飯,持續至今。這對我實在是“最積極的變化”。社交嘛,基本沒有。最大的娛樂,大概要算在“B站”上看紀錄片。最大的消費,就是蔬菜、水果。最快樂的休閑是長跑,幾乎每兩天跑個六七公裡。用凡爾賽式的話來說,我為莎士比亞而跑。不過,這是真話,因為梁實秋前輩早就并非打趣地說過,他之是以能譯完莎士比亞,全在活得長久。

綠茶:盡量适應環境。我不喜歡變化,總希望一切照舊,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一年,社交顯然少了,但因為處在新書宣傳期,還是要多多走動,參與書店的各種活動。在行動運作的情況下,我還是願意走入書店和讀者互動,通過這些互動,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促進和激勵。

5.2021年,您最得意、最後悔、最痛苦的一刻分别是什麼?

傅光明:最得意的一刻:新譯完成莎士比亞的羅馬劇《恺撒》;最後悔的一刻:寫莎士比亞的《恺撒》怎樣“抄襲”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中的“恺撒”“布魯圖斯”“安東尼”三個人的分傳時,後悔一個拉丁文字母都不認識;最痛苦的一刻:後悔自然伴着痛苦。

6.2021年有哪些好書或影視劇、綜藝、展覽讓您至今難忘?您會選哪兩個推薦給大家?理由是什麼?

傅光明:我隻能毛遂自薦,推介自己的兩本書,因為一入莎門深似海,完全被莎士比亞榨幹的節奏,沒多餘時間看影視劇、綜藝、展覽。我有時怪莎士比亞這個快460歲的老古董,把我變成了一個無趣的人,哈哈!兩本書是:天津人民出版社5月出版的新譯《理查三世》和《俗世一莎翁:莎士比亞的史劇世界》(上下冊)。理由嘛,《理查三世》好看!不過,建議讀出聲來。要“讀”不要“看”。《俗世一莎翁》則對莎士比亞整個十部曆史劇做了個全景勾勒,它會告訴您,莎士比亞如何戲說英國曆史。

綠茶:我不看劇和綜藝,之于展覽,倒參與和看過一些。首先是我和蘇州王道先生聯合策展的“中國書物撷英展”,先在蘇州舉辦首展,今年又在太倉圖書館落地第二站,原本還要在多個城市巡回,由于疫情,停止了行動。看過最值得推薦的展覽則是清華大學博物館的“棟梁——梁思成文獻展”,展示了梁思成先生完整的一生,不同時期的手稿、繪稿、圖檔,連續去看了兩次。敬佩,景仰。

至于好書就太多了,這一年過眼至少上千本書,每個月梳理出來30本在公号推薦,一年下來也推薦了360本,再加上年度參加很多好書榜評選,又過眼無數好書,讓我推薦某幾本的确有點兒犯難。隻能說,好書太多,時間根本不夠用。而我自己這一年,大概讀了一百多本,主要以曆史為主,從先秦諸子一直到“五四”近代,每個階段都有讓我難忘而有收獲的好書。

李浴洋:2021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作為一名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的研究者,我自然想推薦一本和魯迅有關的新書。在我看來,《錢理群新編魯迅作品選讀》最為适合。《選讀》是錢先生在疫情期間“新編”的一部魯迅讀本,主要取材于魯迅雜文。魯迅的意義正在于可以為我們“怎樣看”“怎麼想”“怎樣寫”“怎麼讀”以及“如何做人”“怎樣做事”提供另外一種參照。

至于展覽,北京中間美術館正在舉行的“希望的原理”,特别值得推薦。中間美術館近年以研究性策展而著稱于學界與藝術界,“通過展覽而思”是其顯著特點。對于一般觀衆而言,中間美術館的展覽也許有一定門檻,但一旦置身其中,真正領會策展人的用心,便不難發現所謂“藝術”和“思想”原來一切都與我們息息相關。而“希望的原理”便是盧迎華館長等人與“後疫情時代”所作的一次精神對話。在20世紀的人類文明史上,對于“未來”的想象與言說發揮了主導作用。這次展覽選擇過去百餘年間不同時代、國家、階層與流派的藝術家關于“未來”的作品加以集中呈現,讓我們看到“未來”作為一種“投射希望的中介”,是如何在思考與表達中成為“有效的動員和感召”的。在2021年,我們應當如何談論“希望”,這也是此展提出的“大哉問”。

7.如果有時光機,2021是否有哪一刻,是您想重來過的?具體說說什麼理由?

傅光明:今年教師節是我作為正式教師迎來的第一個教師節,更是第一次有幸作為導師代表對首師大外院2021級研究所學生緻辭寄語,難免有些緊張、興奮。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曆許多第一次,但凡緊張、興奮的第一次,大多能帶來甜美的感覺。與其說我想重溫那一刻的甜美感覺,不如說,我對年輕學子們充滿期待、寄予厚望。我把恩師蕭乾先生當年常給我鼓勁兒的三句話,縮成三個英文短句:Never stop! 永不停步;Be yourself! 做你自己;Try your best! 盡你所能。

李浴洋:其實談不上“想重來過”,但2021年的确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其中最主要的莫過于陪伴父母太少。父親在今年年初退休,雖然他有自己的事業,“退而不休”,甚至更加興緻勃勃,但這畢竟是他人生的一個關鍵節點,同時也在提醒着我——父母已經不再年輕。寒假時因為北京疫情,暑假時由于集中精力寫作,是以全年隻有“五一”和“十一”回了兩趟山東家中。随着年齡漸增,我越發感覺到有至親相伴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盡管很多時候羞于表達自己的思念,但每當想到他們,心裡還是會無比充實與踏實。“如果有時光機”,希望今後分給家人的時間可以更多一些。

8.馬上就到2021年的最後一天了,您有最想說卻沒有說出口的一句話嗎?是什麼?對誰?

傅光明:說來也怪,莎士比亞《第十二夜》中小醜那句著名台詞“(世上)沒有黑暗,隻有蒙昧(無知)”老在我腦子裡打轉。對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了解:走出蒙昧,才有光明。願拿這句話與年輕朋友共享、共勉。

9.對于即将到來的2022年,您一定已經給自己設立了些小目标、flag,選三個跟我們分享一下(且不管它們能否實作哈)?

傅光明:第一個目标:新譯三部莎劇;第二個目标:寫三篇莎劇導讀;第三個目标:新譯完成《英語名詩100首》。前兩個歸屬“傅譯莎”,後一個是首師大外國詩歌研究中心的一項工作任務。

綠茶:2022年,沒什麼大目标,還是繼續讀書、寫作、畫畫,每天按時接送孩子,給他做飯,輔助他做作業。這是我當下主要的工作。至于自己,今年争取出版一到兩本書,再醞釀一到兩本新的選題寫作方向,始終保持有一兩本書在出版環節中,保持每年都有新書出版的節奏。當然,還是期待能全家出門旅行,已經三年沒正經出門旅行了。還有,就是希望能回老家看看,看看爸媽,看看老家的親人和朋友,過去這三年都在北京過年。

李浴洋:最重要的還是想把課講好,然後是鍛煉好身體。如果有機會,希望多出去走一走。

如您有興趣回答這9道題,請把您的答案發至小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