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岚:追風攬月君居首,摩日排雲誰比肩|《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江岚:追風攬月君居首,摩日排雲誰比肩|《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江岚:追風攬月君居首,摩日排雲誰比肩|《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雲帆品讀】

追風攬月君居首 摩日排雲誰比肩

江岚:《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江岚:追風攬月君居首,摩日排雲誰比肩|《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江 岚

早上醒來,窗外雨聲沙沙,竟有幾分涼意,這才想起前日已立秋,北方季節的轉換是如此的分明,常常讓人有點猝不及防。不過,詩家懷抱最宜秋。聽秋雨,品好詩,本來就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何況所品又是一位我所尊敬的老朋友的好詩呢!

八年前與重慶詩詞學會會長淩澤欣先生在大名鼎鼎的釣魚城初次見面的情景至今仍曆曆在目。此前《詩刊》剛發過淩先生幾首七絕,淩先生應已收到樣刊。上午見面,淩先生陪同我們遊覽了南宋釣魚城軍民抗擊蒙元遺留古迹。午後散步閑聊,很自然地談及《詩刊》剛發表了他的作品。沒想到淩先生對其詩作被編輯略有改動表示很不滿意。時逢酒後,他面如重棗,聲色俱厲,十分嚴肅地要求按照他的原稿重發一次。換了别人也許不以為然,而我卻很了解他的這種心情。我也不喜歡别人不經商量便擅自改動自己的作品,倒不是因為自己的作品已經足夠完美,容不得别人指指點點,而是擔心别人如果不能準确體會作者原意而随便改動,往往未得其妙,反受其害。對于編輯修改作者的來稿我也持謹慎态度。作為雜志的編輯,對于來稿雖有修改的權利,但除非自信改後較原作高明,令原作增色,否則不如不改,即便你改了,作者也未必認可,這不?淩先生就不認可嘛!經過了這件事,我注意到淩先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這樣的人嚴于律己,對待别人也會比較嚴格。以後交往多了,才知道他直言快語,語速和語調比别人要高許多,這和飲酒關系不大。當然,淩先生也是很善飲的,大凡熱情豪爽、坦蕩耿直的人都好酒善飲,淩先生也不例外。

近日,淩先生将出《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命予作序。作為晚輩,委實惶恐;作為老朋友,又似乎不能推辭。

淩先生這本集子以體裁分為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古和詞,也是我喜歡的一種體例。一則便于排版,效果會很美觀。二則便于集中考察作者在各個體裁上的成就。學者看重考證,一般喜歡編年體。而詩人出于揣摩和學習的目的,還是更欣賞按體裁編排的詩詞集,至少我的欣賞習慣便如此。為此,雖然已有曹植、阮籍、陶潛、李白、杜甫等十八家專集,我還是特意買了曾國藩編撰的《十八家詩抄》,就是因為在同一體裁之下,可以非常直覺地考察諸家優劣,進而迅速地找到值得學習的對象。為此,雖然已有《兩當軒集》以及三種編年體的黃仲則詩選,當民國朱劍心分體編撰的《黃仲則詩選注》重新面世之後,我又毫不猶豫地入手了,這也許便是詩人與學者的差別吧。

淩先生五絕不多,但篇篇皆可諷詠。比如:《題釣魚台》

魚山百丈高, 據險壓狂濤。

上有仙人坐,持竿可釣鳌。

釣魚台位于距合川主城2.5公裡的釣魚城山上,隔嘉陵江可望。明代文獻學家,也是當之無愧的旅行家曹學佺《蜀中名勝記》載《方輿勝覽》雲:“山南大石砥平,有巨人迹,相傳異人坐其上,投釣江中,山以是名”。這首五絕寫的是合川釣魚台得名之由來,表達的是深藏作者心底的隐士情懷。在神州大地上,喚作釣魚台的地方應該不下十處,桐廬富春山中的嚴子陵釣台最為知名,淩先生此作也寫出了合川釣魚城軍民在抗禦蒙(元)戰争中獨釣中原的英雄氣概和磅礴氣勢。

《見李花吟》也是一首不錯的五絕:

山因春色明,我為李花驚。

隻可枝頭白,如何鬓上生?

詩意雖常見,構思甚巧妙。

在我國古代詩歌長廊中,長江三峽絕對是其中濃墨重彩、尤其引人入勝的一道風景,謂之詩的長廊也不過分,從古至今,無數詩人詞家在此留下精妙無比的詩篇,幾令後世難乎為繼。不過,題材無盡,詩意無窮,隻要把題中應有詩意恰到好處地傳達出來,古人寫到十分,今人如果也能寫到十分,自然無愧于古人,自然就能成為佳作。試看淩先生這首七絕《西陵峽偶書》:

路入西陵峽更長,黃牛灘轉宛如腸。

愁猿哀哭回山野,濕了船中過客裳。

萦繞于詩中的哀婉惆怅的情緒表達得非常充分,很有感染力。前年因便曾遊長江三峽,猿猴倒是見過,但猿啼竟然一聲也沒有聽到,想起李太白“兩岸猿聲啼不住”的詩句,惘然久之。淩先生乃重慶當地人,曾經聽到,可能還有機會聽到從郦道元的《水經注》、從李青蓮的筆下穿越千年、哀轉不絕的猿聲吧。

淩先生不僅善寫當地風物,這首《拉薩偶書》也寫得相當成功:

天路飄揚公主柳,高原怒放格桑花。

人間欲得祥雲護,佛國來朝布達拉。

前兩句寫景如畫,如在目前。後兩句表達一種美好的心願。全篇幾乎全用對仗,但氣韻流暢,不覺闆滞。和唐人柳中庸《征人怨》(歲歲金河複玉關)、杜工部《絕句》(兩個黃鹂鳴翠柳)有異曲同工之妙。

淩先生是重慶合川人,釣魚城朝夕在望。引導晚輩便曾兩度遊覽此地,淩先生交遊半天下,客來必遊此地,恐怕已不知幾度登臨釣魚城了,對釣魚城的熟悉程度自非他人可比,作品的數量和水準亦非他人可及。請看《陪蜀詩人夜覽王堅記功碑》

慕名連夜仰王堅,斷壁殘岩古字斑。

以火來看元石刻,依稀認得宋江山。

空山夜靜,以火照壁,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後二句撫今思昔,感慨遙深,讀罷令人唏噓不已。又如《陪京城蓉城山城詩人夜遊釣魚城》:

月光如水正凄清,乘夜山遊訪故城。

說到當時元宋戰,蕭蕭鐵馬尚嘶鳴。

當然鐵馬是不能嘶鳴的,此戰馬的嘶鳴聲來自遙遠的曆史,來自作者的心底,是以顯得格外的悲壯。

此集七絕、七律居多,可見淩先生是很擅長七言的。我們不妨再欣賞幾首七絕。

《安居酒肆随筆》

上河街走下河街,吊腳樓房過幾排。

古木濃蔭溪口店,豆花下酒我重來。

詩中出現吊腳樓,那麼,可以證明這家酒肆一定是在南方水鄉。古木濃蔭,環境幽雅,豆花下酒,已是再度光臨,可見詩人對這家酒肆的喜愛。

《春風有感》

一夜春風暖氣回,黃梅謝了放紅梅。

衆芳猶作含苞态,急得蜂兒鼓翅催。

蜂兒何嘗急?是急着踏春的詩人等不及了,哈哈,有趣!此詩可謂深得誠齋真傳。

《春夜有感》

三更獨酌酒當茶,一夜潇潇雨若紗。

何事讓人眠不得?明朝隻去問桃花。

春夜雨潇潇,何事讓人放心不下呢?詩人說明天隻要去問桃花,一切就明白了,故意不說破,讓人去猜,詩的韻味便從這裡散發出來,引而不發,欲擒故縱,手段的确高明!

《戊子端午》

天災不斷屢添愁,累月崩山震未休。

昨夜西川傳短信,今年五月罷龍舟。

原詩有注:汶川大地震。對于這場發生在鄰近省份、造成巨大災難的大地震,作者的心情是極其沉痛的,在另一首七律得到了充分表達:

《5·19公祭5·12汶川大地震死難同胞》

慘号凄鳴恸地來,滂沱涕泗灑塵埃。

錦江雨冷連心落,玉壘風寒透骨摧。

四野忽聞新鬼泣,九州乍見暮雲哀。

哪堪昨夜添餘震,更上高台酹土堆。

無一句不寫實,無一字不沉痛,堪稱力作。而這首七絕,則表現得非常平靜,隻說西川朋友短信相告五月不再賽龍舟了,便再無一語。然而此處無聲勝有聲,讀者仍然能夠感到詩人悲痛至極的心情,這種心情既然非語言所能形容,便不必再說,因為語言在某些時刻是如此的無力,如此的蒼白。

淩先生的七絕佳作甚多,不勝枚舉。例如《夏日偶題》:“午眠初醒日猶長,酒渴茶消兩盞香。今古奇觀翻幾頁,悠閑過了暑時光。”見閑适之心情;《燒紙錢》:“七月荒風野火燃,家家祭鬼到江邊。昔時曾見伊燒紙,今夜為伊燒紙錢。”見悲憫之懷抱;《秋收》:“秋收八月又豐年,大暑農家累不堪。且喜夕陽西下後,田園處處有炊煙。”見太平之富庶;《寄友》:“日漸秋深雁字飛,涪江九月鲫魚肥。鈎來兩尾同君醉,問爾今年歸不歸?”見友情之深摯;《習水品酒》:“驅車習水蒼山下,百裡醇香酒氣飛。況是秋高天色好,開懷暢飲莫言歸。”見酒徒之豪氣;《知青回鄉.舊屋見謝女》:“夢中謝女橫波目,此見蒼顔竟勝吾。握手無言唯顫抖,木然相對淚模糊。”見世事之滄桑;《船夫雜詩》:“韶光早是付東流,浪裡生涯幾十秋。滄海歸來鬚髮白,依然酒後說行舟。”見暮年之壯懷;《涪江漁夫》:“日落涪江滿绮霞,漁夫撒網逐魚蝦。夜深撈尾金紅鯉,未及天明送酒家。”見漁家之苦辛;《北海銀灘見豆蟹》:“白沙松軟世間稀,北海銀灘不染泥。胯下芸芸何物也,橫行原是小東西。”見詩人對世間宵小的辛辣嘲諷。總之,淩先生的七絕題材豐富,風格多樣,信手拈來,便成佳制。

淩先生五律存稿雖不算多,但也不乏力作。比如:

《有請偶吟》

無緣休赴宴,有請莫相違。

食肉偏挑瘦,拈魚卻揀肥。

君貪滋味好,我厭世情微。

豈可陶然醉,保持清醒歸。

借赴宴一小事,陳說為人之大道,耐人品味,發人深省。

《文峰街偶題》

舊街青石闆,古塔白雲霄。

老樹清清瘦,初陽冉冉高。

樓頭春雨歇,江上酒旗招。

欲醉呼巴女,憑欄賞雪濤。

文峰街乃淩府所宅。青石舊街,古塔白雲,可聽三江濤聲,可望釣魚山色,端的風物宜人,如詩如畫,詩人善飲,酒興之至,不知催生幾許好詩!

老杜壯歲入川,留滞巴蜀前後近十年,專攻律詩,五律之外,緻力于七律最多。遺風所被,巴蜀詩人至今多工七律,放眼當今詩壇,七律作手亦多在川渝兩地,淩先生便是其中成就卓著的一位。此集所錄應是近年所作,故詩中屢有老來登高之句,從中可以想見淩先生獨立千仞絕頂之上、猶如翠柏參天一般的風采。比如:

《丁酉重陽登三峽之巅》

莫道橫秋老氣蒼,要登高處過重陽。

山花已共黃栌豔,逸趣休同暮色涼。

眼下巫峰雲化雨,夢中滄海水生桑。

回眸曆曆紅塵路,恰似長江九曲腸。

巴蜀之地,山川形勝,詩材詞料,可謂俯拾即是,何況重陽之日,三峽之巅,合當得到好詩。淩先生覽勝景,思既往,自是感慨萬千,不免有些傷懷,但詩的格調依然雄健,并無衰飒之氣。

《戊戌立秋後五日再登奉節烏雲頂文峰塔》

不辭千裡仰文峰,寶塔憑臨上五重。

浩浩乾坤鬥橫北,茫茫巴蜀水朝東。

金風才讓丹楓豔,捷足先登皓首雄。

未讓烏雲遮望眼,秋光正放漫山紅。

乾坤北鬥,巴蜀長江,何其壯闊;丹楓皓首,相映生輝,何其明豔!讀此作,想其人,令人羨殺。

《辛卯深秋重上華山》

氣吞霄宇壯中原,虎視黃河吐野煙。

白玉峰開蓮五朵,蒼龍嶺合九重天。

追風攬月能居首,摩日排雲敢比肩。

不信年來人就老,登山猶走最高巅。

七律以沉雄為美,淩先生年逾七旬,詩中氣勢不稍衰減,登山猶走最高巅,着實讓人欽佩!

淩先生好酒善飲,并屢屢形諸于詩。比如:

《武勝三秋吟》

巴山遠眺數峰連,古鎮憑欄是蜀天。

榆樹梢頭花似火,嘉陵江尾水如煙。

尋蹤往事秋光裡,買醉當年客棧前。

莫信人生能再少,重遊故地鬓毛斑。

搖錢樹的梢頭,花紅似火,嘉陵江尾,水碧如煙。“尋蹤往事秋光裡,買醉當年客棧前。”這是一幅多麼讓人傷感而又富有詩意的畫面。

《庚子小暑前二日遊合川天平寨有題》

五月蒼蘿挂峭崖,輕車直上老潘家。

寨頭門蝕前朝字,雨後山浮昨夜紗。

寓客曾經營市井,居人依舊務桑麻。

何求富貴生光彩,且喜天天有酒茶。

“寨頭門蝕前朝字,雨後山浮昨夜紗”,堪稱佳句。不求富貴,隻須有酒有茶,可謂知足,人生至此,便省卻許多煩惱。

《席中酬詩友》

往事萦萦未釋懷,憑高總上舊亭台。

雲流春水煙才散,雨漲秋池客又來。

美酒常因青眼醉,菊花隻為貴人開。

白頭且喜詩心健,好句天成不用裁。

此作意象疏朗,意境幽美,融義山和牧之為一爐,端的無愧古人。

淩先生退休之前,出入政商兩界,皆有大成。退休之後,緻力于詩,老而彌笃。試讀《戌戍本命年病中吟》可見一斑:

從前興趣漸消失,打發時光隻剩詩。

卻厭書堆懶清理,更嫌湯藥累加匙。

三江潤物花猶發,七十貪生病自知。

甲子兩輪誰可得,壽年奢望到期頤。

打發時光隻剩詩,可見作者于吟哦一事是如何的癡迷了。退休之後人人都能如此,何愁詩國不能重振雄風呢?呵呵!

自宋代詩話盛行以來,多摘錄詩家佳句,從此,詩家皆重煉句,雖說不無弊端,但對于詩藝的提高還是有益的。淩先生七律同樣注重煉句,是以有很多佳句:比如“吃過千回總覺香”(《聞燕窩鎮紅苕節有感》);“粥稠喝出燕窩香” (《高峰村赴苕宴》);“十八盤登玉皇頂,三千仞立大夫松” (《泰山》);“子規聲裡新秧綠,野寺煙中古磬寒” (《又題巴嶽山》);“剪燭更深猶念佛,對床夜靜尚聞蟬”(《訪夜雨寺》);“白鶴翻飛秋影小,黃蘆起伏夕陽孤”(《白鶴湖》)等等,皆情景相生,韻味悠長,頗堪吟詠。

集中尚有七排、五古和詞十數阙,可以看出詩人多種興趣,以及對多種體裁的駕馭能力,皆有動人佳作,恕不一一評述。

數年前,我赴川中講學,曾以《自古文光照巴蜀》為題系統考證了我國古代詩歌史上諸如漢之司馬相如、揚雄、唐之陳子昂、李白、宋之蘇轼、元之虞集、明之楊慎、清之張問陶等傑出詩人皆出自巴蜀這一史實。巴蜀詩歌傳統與底蘊如此深厚,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傳統詩詞迅速複興的當代,巴蜀詩壇必能異軍突起,再領風騷。如此則作為當地詩壇領軍人物之一的淩先生詩詞集的問世便具有非凡意義,必将起到嘉惠士林、汲引後學的作用。苟如此,則吾為巴蜀詩壇賀,為淩先生賀!

江岚:追風攬月君居首,摩日排雲誰比肩|《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江岚:追風攬月君居首,摩日排雲誰比肩|《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作者簡介

江 岚,男,1968年生,河南信陽市人。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曾供職于中華全國總工會教科文衛體工會。現任《詩刊》編輯部副主任,《中華辭賦》副總編輯,雲帆詩友會顧問。著有舊體詩選集《飲河集》《相映集——六人詩詞選》。

江岚:追風攬月君居首,摩日排雲誰比肩|《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江岚:追風攬月君居首,摩日排雲誰比肩|《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淩澤欣簡介

淩澤欣,字欣慰、号白酒黃花主人,重慶合川人、中華詩詞名家、現任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華詩詞學會評論委員會主任、重慶市詩詞學會會長、《中華辭賦》編委、《詩刊》子曰詩社顧問、雲帆詩友會顧問、重慶釣魚城詩詞楹聯研究院院長、重慶釣魚城詩書畫院院長。

曾任重慶市政協委員,合川市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總商會會長、重慶市楹聯學會副會長等職。曾做過社會最底層的童工、苦力、小販和嘉陵江畔的纖夫;當過插隊知青、農中教師及公營公司老總和私營企業老闆;曾榮獲中商部全國先進個人和重慶市勞動模範稱号。自幼拜師攻讀詩詞,出版《中華詩詞格律及寫作常識講義》《淩澤欣詩詞三百首》《淩澤欣詩稿》《合川曆代旅遊風情詩選》《合川曆代旅遊風情楹聯選注》《對聯入門》等冊。

江岚:追風攬月君居首,摩日排雲誰比肩|《淩澤欣詩詞三百首》序

聲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贊賞不返還作者,部分圖檔轉自網絡,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圖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版權人有異議,請聯系編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