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亮與六便士》:對自己越狠,活得越進階

作者 | 樊登讀書 · 含蕾桂花

主播 | 樊登讀書 · 常浩

解讀預告

遇見 ·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由樊登讀書出品的讀好書欄目《遇見》。

英國作家伍爾夫曾說:

“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一座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讓村上春樹連讀兩遍,張愛玲、餘華、白岩松等深受觸動,這本書究竟有何魅力?

今天一起走進毛姆享譽最高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高曉松曾說:

“無關乎有錢沒錢,天上那輪永遠免費的月亮,就是詩和遠方。

月亮和六便士伴随我們一生,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差別。”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毛姆,以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創作的一部探讨現實與夢想的長篇小說。

該書1919年一問世,就在歐美引起了轟動,成為當時的暢銷書,時至今日,仍舊暢銷不衰。

小說講述了英國一個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在40歲時突然離家出走,放棄旁人羨慕的現實生活,堅持去追逐一個畫家之夢的故事。

表面上看,斯待裡克蘭簡直像個冷面殺手,拋家棄子,對任何人都冷眼相看,漠然無情。

事實上,冷酷心狠隻是他與現實抗争的面具和铠甲。

唯有如此,他才能擺脫世人的眼光,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看完斯特克裡蘭的故事,你會慢慢明白:

原來,人這一輩子,隻有對自己狠的人,才能活得更進階。

《月亮與六便士》:對自己越狠,活得越進階

對自己狠,是最好的自愛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曾寫道:

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人所成為的,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斯特裡克蘭卻活成了想成為的極少數。

故事的開始,斯特裡克蘭在遠去巴黎學畫之前,是倫敦一個收入穩定的證券經紀人,有一個平凡而令人羨慕的四口之家。

但突然有一天,一向兢兢業業的斯特裡克蘭給妻子留下一封信後,竟離家出走了。

沒有交代任何原因,隻有一腔孤勇的決絕。

就像他在信的未尾所說:

“我不回來了,永不愧改。”

一句話,如一把利劍,斬斷了他和兒女的血肉之愛,更是斷棄了十七年的夫妻情義。

之是以如此決絕,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在倫敦,我得不到我想要的東西。”

原來從小斯特裡克蘭就夢想着要當個畫家,可惜遭到父親的反對。

成年後又因為結婚生子,需要照顧家庭,隻能将畫家夢擱置起來。

直到40歲這年,他去夜校偷學了一段時間的畫畫,才蓦然醒悟,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對自己越狠,活得越進階

于是,他終于狠下心來,拋妻棄子,放下倫敦衣食無憂的生活,淨身前往巴黎學習。

被現實壓抑太久的人,但凡看到一點光亮,他的人生也會天翻地覆。

在巴黎期間,斯特裡克蘭學畫成癡,俨然過的是苦行僧式的生活。

因為沒有固定收入,居無定所,他常常都要忍饑挨餓。

曾經有6個月的時間,他窮到每天隻吃一個面包、喝一瓶牛奶。

但無論生活多難,他都會一笑置之。

在他看來,吃穿用住這些東西,隻是為了讓人能夠活着。

至于多點少點,好點賴點都無所謂,并不值得耗費心神。

他拒絕一切會讓自己從繪畫中分神的事情,把清貧吃苦當作一場克己自律的修行。

他着了魔似的在繪畫中尋求美的真谛,卻不在乎時刻身處煉獄。

他狠心剝離下身上一件件浮華的外衣,隻為成全内心滾燙的夢想。

毛姆說:選擇了夢想,就是一生厄運的開始。

一個人選擇了要過想要的生活,必然得具備承受厄運的勇氣和力量。

很多時候,對自己狠心,才是對自己最好的珍愛。

隻有忍痛斷掉一切世俗的羁絆,才能義無反顧地踏上向往之途。

唯有做到比厄運更強悍冷酷,才能護得心中的皎月長明。

《月亮與六便士》:對自己越狠,活得越進階

對自己狠的人,有獨特的光芒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

“向外看的人,做着夢;向内看的人,醒着。”

斯特裡克蘭無疑是醒着的一個。

故事的拐點,是斯特裡克蘭終于離開倫敦,來到向往的藝術之都巴黎。

“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了自己。”

這是斯特裡克蘭對内心清晰的看見。

因為這一執念,他總是在生活上苛待自己,過得清貧苦寒。

但也因這一執念,使他無論看起來多麼落魄,但似乎又有着一種莫名的獨特光芒。

引得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對他掏心掏肺的好。

一個是小說中的“我”。

作為朋友,原本是要替斯特裡克蘭夫人勸他回心轉意。

見到斯特裡克蘭後,卻被他繪畫的熾熱情感和瘋狂激情所感動。

不但放棄了原來的想法,還成為他獨持一生的忠實記錄者。

一個是同樣熱愛畫畫,但一直畫不出好作品的施特略夫。

剛認識斯特裡克夫就認定他是一個繪畫天才,更佩服他為了理想不顧一切的狠勁。

他屢次無私地幫助斯特特裡克蘭,還在他病危時接他到自己家休養。

甚至原諒他對自己的背叛,邀請他一起回家鄉荷蘭。

因為那裡的環境更适合他尋找作畫靈感。

還有一個是塔希提島鮮花旅館的主人蒂阿瑞。

淳樸的她對斯特裡克蘭有着一種近乎憐愛的同情。

《月亮與六便士》:對自己越狠,活得越進階

知道他身上沒錢,每次見面都邀請他一起吃飯,幫他介紹工作。

最後在她的撮合下,斯特裡克蘭還娶了島上的一個土著女孩愛塔。

愛塔是陪他到最後的女人。

之前,在巴黎學畫期間,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也被斯特裡克蘭的魅力所吸引,不可自拔地愛上他,甚至想占據他靈魂的全部。

心裡早被繪畫占滿的斯特裡克蘭,覺得這樣的愛是一種束縛和綁架,就斷然拒絕了。

愛塔不同于他的前妻和勃朗什。

她美麗善良單純勤勞,有着原始而樸素的美德,她不在意斯特裡克蘭一貧如洗,她隻愛他并崇敬他。

她全心全意支援斯特裡克蘭的繪畫,卻從不打擾他。

在愛塔的陪伴下,斯持裡克蘭畫出了不少自己滿意的作品。

人這一生,活出自我遠比活在别人的期待裡難得多。

但無論多難,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隻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才能對抵禦住生活的嚴寒。

就像村上春樹曾說: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早已不再是原來那個人。

請你相信,隻有舍得對自己下狠手,世界才會舍得對你溫柔。

《月亮與六便士》:對自己越狠,活得越進階

最好的人生,是活出真實的自己

弗蘭克爾說過一句話:

“人類最好的時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過程中,把自身實力發揮得淋漓盡緻之時。”

這話用在斯特裡克蘭身上再合适不過。

故事的結尾,斯特克裡蘭德幾經輾轉,漂泊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

那是一個遠離塵世像伊甸園一樣美麗的小島。

在那裡,斯特裡克蘭娶了當地的女子愛塔,在愛塔的全力支援下,他盡情沉浸在繪畫的王囯,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三年時光。

不幸的是,短暫的幸福過後,厄運再次降臨到斯特裡克蘭身上。

他患上了麻風病,身體一天天潰爛而無藥可救。

盡管如此,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他依舊提筆畫個不停。

他把自己關進房間,以心做筆,蘸情為墨,塗牆當布,把洶湧澎湃的激情全部傾注到了四周的牆壁上。

畫到後來,他的喉嚨啞了,兩眼看不見了,身體也潰爛不堪。

但他的精神仿佛超越了肉體的疼痛,他始終執拗地揮動着手中的畫筆。

最後,他的精神和壁畫俨然融為一體,一個奇幻而神秘的世界在他的筆下得以完美複活。

《月亮與六便士》:對自己越狠,活得越進階

他最終創造出内心最向往的生活之美,原始之美,藝術之美。

那一刻,他終于找到了内心的平和與安甯,往昔一切的挫折和苦痛全都釋然;

那一刻,他那遠離塵世,備受折磨的靈魂得到了安息。

最後,在驕傲和蔑視中,他的靈魂連同畫作一起,化成一團璀璨的火焰,歸隐于蒼茫夜空。

一如當年離家出走時的孤勇,他以同樣悲壯而灼燙的姿态向世人表明:

他一生所執著追求的繪畫,從來不是為了取悅别人,僅隻為了過上想要的生活,用極緻的美取悅自己。

為此,從離家出走到離世前的煎熬,他從未放松,從未懈怠。

隻為把繪畫這件事做到心之所向,活出内心想要的自我,他做到了心無旁骛。

才得以從一個平凡之人,活成了被後人無比贊譽的天才。

正如畢淑敏所說:

“當你好好愛自己,一切會變得不同。”

最好的人生,不是輕松地活在别人的期待裡。

而是認清内心的方向,勇敢地踏過生活的荊棘,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月亮與六便士》:對自己越狠,活得越進階

寫在最後

我們經常說,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可實際上,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動搖自己。

我們既渴望又懼怕脫離世俗。

斯特裡克蘭卻從未在乎過别人對自己作品的看法。

就像愛塔說的,他從不抱怨他的命運,也從未失去過勇氣。

甚至在他去世之後,還讓愛塔把他最為滿意的心血之作燒成了灰燼。

隻要給自己交待就夠了,他不想向任何人證明。

《月亮與六便士》:對自己越狠,活得越進階

王爾德說過:

“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

斯特裡克蘭用半生的堅持對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說明。

在斯特裡克蘭死後,他生前的作品受到空前關注。

他的作品仿佛有一種憾人心魂的力量,又仿佛在向世人發出一句振人心饋的提問:你生而有翼,為何竟願一生匍匐前行?

他的人格魅力和強悍精神,早已超越生命本身,在他的作品上得以傳續。

隻有對自己狠的人,才能活出這種超出生命本身的進階感。

人這一生,對自己越狠,才能活得越進階。

點個「在看」,餘生,願你在遍地六便士的塵世,守住最遙遠的明月,以一顆最強悍的心,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 | 含蕾桂花,一個熱愛生活,用心寫字的人。

欄目主理人 | 徐徐來

排版 | 鄭向北

《月亮與六便士》:對自己越狠,活得越進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