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憤怒的小鳥AR》背後:如何打造逼真自然的3D AR遊戲

幾個月前青亭網曾報道,在NFL棒球比賽上,人們使用AR效果的黑豹吉祥物為運動員加油打氣。從視訊效果來看,體積龐大的AR黑豹極具動感,其皮膚紋理以及和實體場景的互動十分逼真,就好像真的有一隻巨型黑豹闖入體育場一樣。

《憤怒的小鳥AR》背後:如何打造逼真自然的3D AR遊戲

從這樣的案例可以看出,令人信服的AR更能為觀衆帶來沉浸、震撼的感受。這是因為,AR遊戲中的角色是三維的,其互動和視覺變化也需要具有空間感,甚至與真實場景的互動也要模拟實體特性。

而營造這種逼真感,則需要從多方面模仿現實,比如:根據環境光動态變化的光影、與真實環境産生自然的實體互動、足夠細節的紋理,以及保真的動作還原等等。而實際上,為了不斷提升AR的逼真感,微軟、谷歌、Niantic等公司一直在探索,包括基于實時場景掃描、目辨別别的動态遮擋渲染,或是陰影、實體互動等視覺提示。對于AR開發者來講,從多方面提升AR的可信度也有助于優化使用者體驗感。

自從《精靈寶可夢Go》讓AR遊戲走進大衆視野後,市面上陸續出現越來越多的AR遊戲、AR應用,同時AR視覺和互動的效果也在不斷提升。與傳統的2D遊戲相比,AR最大的特點是将虛拟内容與真實場景結合,而為了確定AR的虛實融合效果,開發者們将需要解決一系列全新的挑戰,比如:如何設計以360°圍繞玩家存在的沉浸式遊戲體驗?如何将空間内的障礙物因素考慮在内?AR如何對真實場景的光線和顔色産生反應?

對此,從早期就進入AR/VR行業的遊戲工作室Resolution Games在開發過程中也總結了許多經驗。近期其AR技術總監Magnus Runesson分享了AR移動遊戲的一些開發建議,他表示:從AR遊戲形式剛出現,我就已經參與相關開發,而且為大部分AR裝置開發過AR遊戲。經過這些年積累,Runesson認為提升AR的沉浸感需要從幾個關鍵方面入手:

1)陰影;

2)跟随自然光線動态渲染;

3)調整真實空間的色調;

4)增強現實場景;

5)利用粒子大小的AR來營造空間感;

6)現實世界中充滿“障礙”。

關于陰影

不管是靜态還是動态的AR對象,都可以通過環境遮擋效果來提升逼真感,除了直接的遮擋效果,AR的虛拟陰影也可以與實體環境互相作用。

Runesson表示:每個藝術家都應該明白,在開發虛拟世界/空間時,正确渲染陰影是提升可信度的關鍵。那麼在開發AR遊戲時,空間中的環境光又會對AR物體的陰影造成哪些影響呢?

首先,開發者需要考慮AR虛拟陰影與環境之間的遮擋關系,也就是說AR物體在接觸實體表面時,需要同時産生從AR底部開始延伸的虛拟陰影,這個陰影将跟随AR物體,并與實體表面自然融合。

通常,開發者們會在場景中烘焙完整的環境光線,是以在環境中移動的實體目标可以自動實作光影渲染。而為了渲染靜态物體的陰影,《憤怒的小鳥AR:豬島》的開發者們會在AR周圍建構幾何架構(也被稱為空間遮擋外邊),以調整AR的環境遮擋效果。而對于動态AR,開發者則選擇在AR所在的平面上繪制垂直的坐标系,來定位環境遮擋時産生的虛拟陰影,利用坐标系來定位陰影的好處是,可以逐漸控制陰影的自然變化,AR底部的陰影最深,而向外延伸的部分則越來越淺。

關于自然光線提示

在開發遊戲過程中,光線/亮度與陰影同樣重要,對于AR遊戲來講更是如此。為了提升在真實空間中的自然感,AR内容需要根據實際的環境光線來動态調整自身亮度。也就是說,你在不同亮度的房間中玩《憤怒的小鳥AR:豬島》,将感受到不同的視覺體驗,亮度、陰影都有變化。

《憤怒的小鳥AR》背後:如何打造逼真自然的3D AR遊戲

Runesson表示:《憤怒的小鳥AR:豬島》利用兩種光源來渲染:定向光和環境光。此外,還會根據移動裝置預測的環境光溫來調整光線的顔色。

在渲染AR亮度時,開發者們可以采用這樣一種技巧,利用ARKit生成的環境紋理來控制場景的亮度,尤其是讓AR的顔色具有根據環境而變化的反光感,避免出現不自然的色塊而讓AR難以融入環境。

《憤怒的小鳥AR》背後:如何打造逼真自然的3D AR遊戲

不過Runesson指出,動态變化的AR亮度隻能适應普通的光線環境,在一些極端明亮或陰暗的環境中,動态光影渲染的效果可能不夠明顯。

用AR來調整環境色調

如果說AR遊戲玩家所在空間的光線不可控制,那麼用AR濾鏡來調整攝像頭捕捉到的環境視訊,相對來講會讓光線環境更加可控,而且與AR的色彩更好的融合。此外,通過AR來調整場景的色調,也有望進一步增強AR遊戲的沉浸感。

《憤怒的小鳥AR》背後:如何打造逼真自然的3D AR遊戲

簡單來講,就是用AR給攝像頭捕捉到的場景染色,類似于拍照、拍視訊時常用的濾鏡功能。對于不同類型的AR内容,也可以通過調整場景的色調來烘托主題。

就拿《憤怒的小鳥AR:豬島》來講,在一年四季不同的關卡主題中,關卡的背景色調并不相同,冬季、秋季采用冷色調,而春季、夏季會更加暖色調。

關于增強現實世界

為了進一步拉近AR與真實環境的視覺關系,AR不僅對環境光産生回報,也可以通過冰塊等虛拟的透光表面來映射、折射周圍的環境。比如在《憤怒的小鳥AR:豬島》中,你甚至可以透過冰塊搭建的AR城堡看到背面的植物,根據折射原理模拟的效果看起來足夠自然。

《憤怒的小鳥AR》背後:如何打造逼真自然的3D AR遊戲

Runesson表示:要想實作這樣的效果,開發者可以将攝像頭捕捉到的實時視訊圖像作為AR的背景,然後在透光的對象上疊加渲染緩沖區作為紋理,并利用緩沖區的紋理來調整AR物體的折射色彩變化。

他補充:AR的意義不僅僅是将虛拟圖像融入到真實環境中,它還能夠改變真實環境的觀感,進而提升整個體驗的沉浸感。

用粒子線索營造空間感

如果可以在實體空間中布滿3D虛拟場景,那麼人們可能更容易感覺這種AR與空間的關系,然而完全沉浸的3D場景是VR而不算做AR。對于《憤怒的小鳥AR:豬島》來講,它的遊戲内容主要集中在豬城堡的3D模型上,并不會占據玩家周圍全部空間。那麼,如何讓攝像頭内的AR内容與攝像頭沒有捕捉到的真實環境聯系起來呢?

《憤怒的小鳥AR》背後:如何打造逼真自然的3D AR遊戲

Runesson認為,可以通過雪花、星辰等粒子大小的特效來進一步拉近AR與空間的關系。一方面,粒子大小的AR與實體環境産生互動時,本身具有一種空間感,另一方面,當AR粒子離開攝像頭邊框時,也産生一種好像走進現實的錯覺。

他發現,AR粒子元素将對玩家體驗産生直接影響,你甚至可以通過移動攝像頭來追随這些AR雪花、AR星辰。

考慮現實的障礙物

假設AR達到理想中的逼真感,與現實難以區分,那麼它一定會具有各種實體特性,比如遮擋、撞擊反彈等等。是以,AR遊戲需要通過攝像頭來識别空間中障礙物所在的距離,當桌子等障礙擋住AR時,確定AR不會繼續疊加在桌面上,而是有部分被桌子擋住,模拟物體在不同距離所造成的自然視覺規律。

《憤怒的小鳥AR》背後:如何打造逼真自然的3D AR遊戲

Runesson指出,開發者可以在AR物體上疊加一種遮擋掩膜,它可以根據真實場景變化來渲染AR的遮擋效果。

實際上,早期就曾體驗《精靈寶可夢Go》的玩家會知道,此前的AR通常不支援遮擋,隻是将3D模型疊加在2D視訊中,甚至移動攝像頭角度也無法檢視3D模型的背面。而随着移動裝置的攝像頭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手機開始支援3D深度識别,這也為渲染AR遮擋帶來可能。

接下來,AR技術還将持續發展,尤其是随着AR眼鏡産品不斷更新,未來人們将可以通過AR眼鏡獲得更沉浸、立體的視覺體驗。參考:G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