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亡之前已經開始剪辮:

首先,小編要說明一下,并不是在大清滅亡之後,才開始有剪辮行為,晚清時期,剪辮已經成為一個思潮,并逐漸走向運動。康有為在戊戌變法時期,就曾經發表文章,建議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剪辮,其主要理由在于有辮子不利于工業生産,往大了說對于中國的近代化和工業化是不利的。清末新政時期,剪辮子逐漸成為新的思潮,不僅革命黨人剪辮子,留學生剪辮子,就連許多清朝的宗室也剪辮子,當然,各方剪辮子的立場和初衷肯定是不一樣的。
漢人為啥不剪辮:
清朝滅亡後,南京臨時政府首先頒布剪辮令,倡導全國群眾剪辮子,在南京臨時政府的号召和推動下,剪辮子一時成為全國的風氣,軍警也擔任起了監督剪辮子的責任,連袁世凱都在外國人面前把辮子給剪了,可見剪辮子運動的力度之大。但是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依然有許多人拒絕剪辮子,比較吊詭的是,如果說清朝的遺老遺少依然留着辮子是可以了解的,但是許多漢人依然留着辮子則是無法讓人了解的。究其原因,小編認為這種現象既是心理慣性,也是漢民族劣根性的表現,經曆了數百年的統治後,許多人已經麻木,留辮子成了習慣。當然,像辜鴻銘這樣的人依然留着辮子則是因為他在文化上依然堅守中國傳統,他把清朝的滅亡,皇帝的退位當成中國傳統社會的終結,因而為了留住心中的傳統,于是就在清王朝滅亡後依然留着辮子。
滿人為啥主動剪辮:
相反的是,許多滿人在清朝滅亡後,則紛紛主動剪了辮子,實際上這與辛亥鼎革之際的全國政治形勢有很大關系,雖然說辛亥革命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但是實際上在中國的很多地方,比如西安,比如荊州,比如杭州,都曾經發生過漢人屠殺滿人的現象,而當時咨詢又不是很暢通,因而謠言滿天飛,滿人為了自保,一方面放棄滿族姓氏,另一方面剪了辮子,至少保證在外形上與漢人無異。
現在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男青年,為了标新立異,故意留着辮子,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為了剪掉辮子,多少中國人付出了巨大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