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日本有着很深的曆史淵源,有關日本的傳言,最早起于秦漢時期。秦始皇嬴政在統一了六國之後,更有了進一步的打算,那便是探索神秘的東方。
對于蓬萊仙島等地方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除此之外,還渴望着能夠長生不老。
于是他命徐福帶着500童男,500童女前去求仙問藥,而徐福帶領着這群人來到了東方的一座島嶼。
後來的故事想必大家也聽說了,徐福并沒有将仙藥帶回,而嬴政也在國内搞了一場“焚書坑儒”,将欺騙他的這些術士們,悉數鏟除。

這500童男500童女便在島嶼上繁衍生息,這是關于日本起源的一個傳說。
中原王朝更新疊代,而東方的這個小國也在苦苦求存,他們沒有文化,沒有文字,極度落後。
而中原王朝,卻在唐朝時期,成為了首屈一指的大唐帝國。于是,他們除了依附之外,還積極地派遣使者前來學習,以改變國内的窘境。
而大唐以博大而又開放的胸襟接受他們,他們才得以在大唐學習,學習先進的文化與傳統。
是以,即便是發展到今天,日本在一些風俗習慣上面,追求其起源與發展,仍能夠在中國曆史上的某個時期找到。
由于他們地處偏遠,長期依附于中原王朝,對于這個國家,中國封建王朝大都選擇不聞不問,隻要是不鬧事就好,進貢的東西還不如回報的多,地處偏遠,攻伐成本太高,是以還被朱元璋列為了不征之國。
但日本從豐臣秀吉開始,統一了的日本漸漸有了侵略别國的想法。在明朝的後期與清朝時期,日軍就曾多次與北韓發生戰争,而我國曆史的抗倭名将戚繼光也是因為抵抗倭寇而出名。
各國的發展猶如逆水行舟,清朝是中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雖然一度治理出一個“康乾盛世”,但很快卻由于閉關鎖國的國策,導緻了越來越落後于其他國家。
在清朝統治的末期,光緒皇帝曾想力挽狂瀾,發動了一起變法圖強的運動,戊戌變法僅僅持續白天就被慈禧等保守派鎮壓,光緒皇帝也被軟禁了起來。
清朝的統治已呈現日薄西山之勢。而日本則在明治維新之後,國力迅速提高,此消彼長之下,竟然一躍成為了亞洲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有句話怎麼說,窮人有錢了要比富人更瘋狂,強大起來的日本竟然有了征服亞洲,統治世界的想法。
甲午戰争的勝利讓他們的信心極度膨脹,對于大清國的侵略,已然被提上了議程。
之後,日本便開始蠶食我國東北地區,不斷地在邊境制造摩擦,當時的俄國也想在東北地區搞點事情,是以日俄之間的你争我奪也頗為激烈。
日本趁着俄國在歐洲戰場抽不開身,然後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一舉占領了東北地區。
在東北地區發展了幾年之後,在1937年7月7日,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為理由,向盧溝橋發動進攻,我29軍展開拼死抵抗。
抗日戰争中,哪些地方淪陷了
這顯然是一場預謀已久的戰争,日軍曾妄圖在幾個月之内占領我國,嚣張到一定程度了。
他們前期的攻勢确實非常猛烈,憑着在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與先進的武器,曾在攻占了東北三省之後,接連又占領了北平、天津、上海、山東、南京。
尤其是占領南京,讓他們嚣張的氣焰達到了極緻。長沙會戰雖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日軍重創,但仍未能夠抵擋日軍的鐵蹄。
即便是這樣,中國軍民的抗戰熱情依舊高漲,即便是占領區,抵抗也未曾停止,随着他們占領區域的增大,再加上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了大量兵力,日軍開始顯露疲态,抗日戰争迎來拐點,轉入了僵持之勢。
一直到1949年抗日戰争結束,還有8個省份自始至終沒有被日軍踏足過,這8個省市分别是西藏、四川、陝西、新疆、甘肅、青海、甯夏,還有一個叫西康,後來改名了,被并入了四川與西藏。
在地理位置上來看,這幾個地區均屬于西部地區,地處偏僻。日軍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我國沿海的大城市,對于西部的這些地區,在優先級上沒有東邊沿海城市的優先級高。
除此之外,這些地區地廣人稀,他們要想在這片土地作戰,付出的代價将會更大。成本效益方面自然不高。
是以,日本本國的國土與資源限制了他的發展,我國地大物博,日本雖然占領了大量的區域,但占領區域的反抗從未停止,是以他們不得不在後方留守大量的兵力。
再加上他們不斷地開辟戰場,最終顯示出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