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歸附孫氏之前,太史慈和甘甯為什麼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甘甯和太史慈都是江東的猛将。雖然太史慈去世得早,沒有趕上“赤壁之戰”之後的将星雲集的大舞台,但是他在之前的表現還是不俗的,在江東集團中的地位也很高。

在歸附孫氏之前,太史慈和甘甯為什麼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不過甘甯和太史慈并非率先投靠江東集團,他們在之前還曾經依附過其他主公,但都不受重用,在江東集團中則大放異彩。像甘甯、太史慈這樣的良将為什麼不受重用呢?

在歸附孫氏之前,太史慈和甘甯為什麼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太史慈:“許子将不當笑我邪?”

太史慈和揚州刺史劉繇都是青州東萊人,有鄉誼。太史慈就投奔了劉繇。當時劉繇是揚州刺史,但所占的地方也就是在江東,受到江北的袁術的威脅和攻擊。孫策正在率兵進攻江東。太史慈此時也已經有了俠名,有人勸劉繇重用太史慈,結果劉繇認為,重用太史慈會遭到名士許劭的嘲笑。

許劭是東漢末年名士,經常評點、臧否人物,和從兄許靖搞出一個“月旦評”,專門評點人物。劉繇認為重用太史慈會讓許劭笑話自己,那很明顯是不認可太史慈的。是以隻讓太史慈負責偵查的一些事情。

在歸附孫氏之前,太史慈和甘甯為什麼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繇曰:‘我若用子義,許子将不當笑我邪?’”

《後漢書·許劭傳》:“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後來劉繇被孫策驅逐出吳郡,劉繇去了豫章郡,太史慈在跟随劉繇的途中脫離,停留在丹陽郡,當了一陣“山大王”。

再後來孫策降服太史慈,太史慈就依附了孫策。正是因為有過一段很短暫的軍閥生涯,太史慈與劉繇、士燮這樣的軍閥合列于一傳。

在歸附孫氏之前,太史慈和甘甯為什麼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甘甯:“又以凡人畜之”

甘甯本身是益州人,後來大老遠地來到了揚州,投靠孫權。原因是因為甘甯叛亂沒有成功。而在益州和揚州之前,還隔着一個挺老大的荊州。荊州當時的主人是劉表,劉表手底下有一個獨當一面的大将叫黃祖,鎮守在江夏,抵禦江東孫氏的進攻。

也就是說,在這一路上甘甯經過劉表、黃祖的地界,也在這兩個人手底下打工過,但都沒有受到重用。

《英雄記》:“璋将沈彌、婁發、甘甯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

在歸附孫氏之前,太史慈和甘甯為什麼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甘甯祖籍南陽,進入荊州也回到老家甘甯。甘甯參與叛亂可能是有劉表的誘使,甘甯本身也有俠名,甘甯甚至還帶來八百人,但劉表一直沒有任用他。甘甯很難受,于是跑到了黃祖那裡。

《三國志·吳書·甘甯傳》:“乃往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

在黃祖那裡,甘甯也不受重用,即便他立下軍功,射殺追擊黃祖的淩操,但是仍然沒有得到禮遇。甘甯是一個很粗暴的人,也是好功名的人,在劉表和黃祖這裡施展不了自己的抱負,反而受到了針對。于是甘甯就來到了江東。

《吳書》:“三年,祖不禮之……甯以善射……射殺校尉淩操。祖既得免,軍罷還營,待甯如初。”

在歸附孫氏之前,太史慈和甘甯為什麼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甘甯、太史慈一度不受重用的原因

甘甯和太史慈很能打,有将才,在投靠劉表、黃祖、劉繇的時候,他們也具有一定的名聲。甘甯還有自己的私軍。那麼他們為什麼沒有受到重用呢?小編個人以為,這與當時文人輕視武人的風氣有一定的關系。

文人輕視武人

文人輕視武人,這在古代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在三國時期就存在這樣一種風氣。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張飛是一個武人(雖然存在一種說法,張飛是儒将,善書法畫美人,但這些說法都集中于明代以後,而且一些疑似張飛的作品也被後人證僞,起碼在《三國志》中,張飛是一個純粹的武人的形象。

小編的觀點是以最原始的資料《三國志》為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很高。但就因為他這個武人的身份,被荊州名士劉巴瞧不起。張飛在劉巴處過夜,劉巴不和他說一句話,兩個人的關系很冷淡。諸葛亮為二人調解,劉巴就說出歧視武人的話。

在歸附孫氏之前,太史慈和甘甯為什麼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零陵先賢傳》:“張飛嘗就巴宿,巴不與語,飛遂忿恚。諸葛亮謂巴曰……巴曰:‘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

雖然甘甯也一度改邪歸正,開始讀書;太史慈在《三國志》當中也有“少好學”的評價。但從他們的做派(甘甯組建“錦帆賊”;太史慈有毀壞州章、突破黃巾軍向劉備求救的舉動)來看,都帶着武人所帶的俠氣。是以小編認為可以将甘甯和太史慈視為武人,這也符合他們的曆史形象。

劉表、劉繇的名士身份

說完了太史慈和甘甯,再說說劉表和劉繇。劉表是漢末名士,曾經受過“黨锢之禍”的牽連。這次政治風波雖然耽誤了劉表很長一段時間,但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名氣。

劉表治理荊州的時候,也是非常重視文化的發展,也憑借自己的名士吸納了很多學者。可以說劉表是典型的“平世三公才”,不太适合漢末那種武人當道的世界。

《三國志·魏書·劉表傳》:“劉表字景升……少知名,号八俊。”

《後漢書·劉表傳》:“關西、兖、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表安慰赈贍,皆得資全。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

在歸附孫氏之前,太史慈和甘甯為什麼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劉繇既是漢室宗親,也是出身于文化世家。劉繇的祖父劉本、伯父劉寵,都曾鑽研過儒家經學。劉本号稱“通儒”,劉寵官居三公之位。在這樣一個條件優越的、文化氣息又很濃烈的家庭中,劉繇也難免受到影響,有傾向也有基礎成為一個名士(不過劉繇知名的原因并非在文化上,而是因為搶回被賊人劫走的從父劉韪)。

劉繇在當揚州刺史的時候,許劭就跑到他那裡。兩個名士搞在了一起,名士是好互相标榜的,那劉繇和許劭就更加具有名士的特征,更加沉浸于名士這種優越感之中。

《續漢書》:“繇祖父本,師受經傳,博學群書,号為通儒……寵字祖榮,受父業。”

另外還有黃祖這個人。現在存在一種說法,黃祖也來自荊州的世家名門。這件事小編沒有找到确切的記載,也沒有進行過細緻的考證,是以不敢确定。

不過有一點,黃祖以及其子黃射也很敬重文人名士。這一點從對待祢衡的态度上也能看到。當然最後黃祖确實是殺死了祢衡,但這是因為祢衡實在太過桀骜,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典型。

在歸附孫氏之前,太史慈和甘甯為什麼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後漢書·祢衡傳》:“(祢衡)後複侮慢于表……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祖長子射……尤善于衡。”

劉表、劉繇、黃祖都是敬重文人的人,他們本身也是名士,熱衷于與名士交遊。這樣人輕視甘甯、太史慈這種“俠以武犯禁”的武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孫策和孫權不然,孫策和孫權都尚武,而且孫氏兄弟了解武人在打天下的過程中的重要性。

是以二人重用太史慈、甘甯也是正常的事情了。當然将太史慈和甘甯不被劉表、劉繇重用歸為文人歧視武人的風氣,隻是小編的個人想法。至于有沒有這一個因素,如果有的話,這個因素占多大的比重,還是需要讀者自行判斷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