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归附孙氏之前,太史慈和甘宁为什么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甘宁和太史慈都是江东的猛将。虽然太史慈去世得早,没有赶上“赤壁之战”之后的将星云集的大舞台,但是他在之前的表现还是不俗的,在江东集团中的地位也很高。

在归附孙氏之前,太史慈和甘宁为什么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不过甘宁和太史慈并非率先投靠江东集团,他们在之前还曾经依附过其他主公,但都不受重用,在江东集团中则大放异彩。像甘宁、太史慈这样的良将为什么不受重用呢?

在归附孙氏之前,太史慈和甘宁为什么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太史慈:“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太史慈和扬州刺史刘繇都是青州东莱人,有乡谊。太史慈就投奔了刘繇。当时刘繇是扬州刺史,但所占的地方也就是在江东,受到江北的袁术的威胁和攻击。孙策正在率兵进攻江东。太史慈此时也已经有了侠名,有人劝刘繇重用太史慈,结果刘繇认为,重用太史慈会遭到名士许劭的嘲笑。

许劭是东汉末年名士,经常评点、臧否人物,和从兄许靖搞出一个“月旦评”,专门评点人物。刘繇认为重用太史慈会让许劭笑话自己,那很明显是不认可太史慈的。所以只让太史慈负责侦查的一些事情。

在归附孙氏之前,太史慈和甘宁为什么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后汉书·许劭传》:“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后来刘繇被孙策驱逐出吴郡,刘繇去了豫章郡,太史慈在跟随刘繇的途中脱离,停留在丹阳郡,当了一阵“山大王”。

再后来孙策降服太史慈,太史慈就依附了孙策。正是因为有过一段很短暂的军阀生涯,太史慈与刘繇、士燮这样的军阀合列于一传。

在归附孙氏之前,太史慈和甘宁为什么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甘宁:“又以凡人畜之”

甘宁本身是益州人,后来大老远地来到了扬州,投靠孙权。原因是因为甘宁叛乱没有成功。而在益州和扬州之前,还隔着一个挺老大的荆州。荆州当时的主人是刘表,刘表手底下有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叫黄祖,镇守在江夏,抵御江东孙氏的进攻。

也就是说,在这一路上甘宁经过刘表、黄祖的地界,也在这两个人手底下打工过,但都没有受到重用。

《英雄记》:“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

在归附孙氏之前,太史慈和甘宁为什么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甘宁祖籍南阳,进入荆州也回到老家甘宁。甘宁参与叛乱可能是有刘表的诱使,甘宁本身也有侠名,甘宁甚至还带来八百人,但刘表一直没有任用他。甘宁很难受,于是跑到了黄祖那里。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

在黄祖那里,甘宁也不受重用,即便他立下军功,射杀追击黄祖的凌操,但是仍然没有得到礼遇。甘宁是一个很粗暴的人,也是好功名的人,在刘表和黄祖这里施展不了自己的抱负,反而受到了针对。于是甘宁就来到了江东。

《吴书》:“三年,祖不礼之……宁以善射……射杀校尉凌操。祖既得免,军罢还营,待宁如初。”

在归附孙氏之前,太史慈和甘宁为什么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甘宁、太史慈一度不受重用的原因

甘宁和太史慈很能打,有将才,在投靠刘表、黄祖、刘繇的时候,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名声。甘宁还有自己的私军。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受到重用呢?小编个人以为,这与当时文人轻视武人的风气有一定的关系。

文人轻视武人

文人轻视武人,这在古代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在三国时期就存在这样一种风气。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张飞是一个武人(虽然存在一种说法,张飞是儒将,善书法画美人,但这些说法都集中于明代以后,而且一些疑似张飞的作品也被后人证伪,起码在《三国志》中,张飞是一个纯粹的武人的形象。

小编的观点是以最原始的资料《三国志》为准),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很高。但就因为他这个武人的身份,被荆州名士刘巴瞧不起。张飞在刘巴处过夜,刘巴不和他说一句话,两个人的关系很冷淡。诸葛亮为二人调解,刘巴就说出歧视武人的话。

在归附孙氏之前,太史慈和甘宁为什么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零陵先贤传》:“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虽然甘宁也一度改邪归正,开始读书;太史慈在《三国志》当中也有“少好学”的评价。但从他们的做派(甘宁组建“锦帆贼”;太史慈有毁坏州章、突破黄巾军向刘备求救的举动)来看,都带着武人所带的侠气。所以小编认为可以将甘宁和太史慈视为武人,这也符合他们的历史形象。

刘表、刘繇的名士身份

说完了太史慈和甘宁,再说说刘表和刘繇。刘表是汉末名士,曾经受过“党锢之祸”的牵连。这次政治风波虽然耽误了刘表很长一段时间,但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名气。

刘表治理荆州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也凭借自己的名士吸纳了很多学者。可以说刘表是典型的“平世三公才”,不太适合汉末那种武人当道的世界。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刘表字景升……少知名,号八俊。”

《后汉书·刘表传》:“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慰赈赡,皆得资全。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

在归附孙氏之前,太史慈和甘宁为什么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刘繇既是汉室宗亲,也是出身于文化世家。刘繇的祖父刘本、伯父刘宠,都曾钻研过儒家经学。刘本号称“通儒”,刘宠官居三公之位。在这样一个条件优越的、文化气息又很浓烈的家庭中,刘繇也难免受到影响,有倾向也有基础成为一个名士(不过刘繇知名的原因并非在文化上,而是因为抢回被贼人劫走的从父刘韪)。

刘繇在当扬州刺史的时候,许劭就跑到他那里。两个名士搞在了一起,名士是好互相标榜的,那刘繇和许劭就更加具有名士的特征,更加沉浸于名士这种优越感之中。

《续汉书》:“繇祖父本,师受经传,博学群书,号为通儒……宠字祖荣,受父业。”

另外还有黄祖这个人。现在存在一种说法,黄祖也来自荆州的世家名门。这件事小编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也没有进行过细致的考证,所以不敢确定。

不过有一点,黄祖以及其子黄射也很敬重文人名士。这一点从对待祢衡的态度上也能看到。当然最后黄祖确实是杀死了祢衡,但这是因为祢衡实在太过桀骜,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

在归附孙氏之前,太史慈和甘宁为什么不受各自主公的重用?

《后汉书·祢衡传》:“(祢衡)后复侮慢于表……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祖长子射……尤善于衡。”

刘表、刘繇、黄祖都是敬重文人的人,他们本身也是名士,热衷于与名士交游。这样人轻视甘宁、太史慈这种“侠以武犯禁”的武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孙策和孙权不然,孙策和孙权都尚武,而且孙氏兄弟了解武人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所以二人重用太史慈、甘宁也是正常的事情了。当然将太史慈和甘宁不被刘表、刘繇重用归为文人歧视武人的风气,只是小编的个人想法。至于有没有这一个因素,如果有的话,这个因素占多大的比重,还是需要读者自行判断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