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飛回憶在抗戰時期為做統戰工作與江湖豪傑陸洲舫義結金蘭

當時,共産黨員陳玉生同志組織的部隊,借用了兩李的番号:魯蘇皖遊擊總指揮部第三縱隊第八支隊。開始時三縱隊司令張公任曾承諾陳部“聽點不聽調”,意思是名義上屬于他,實際上他不指揮這支部隊。以後,兩李發覺陳玉生是共産黨員,就派他帶部隊到江南,通過新四軍地區到三戰區去領取彈藥。

葉飛回憶在抗戰時期為做統戰工作與江湖豪傑陸洲舫義結金蘭

完成任務後,李明揚就要陳部駐于通揚河以南靠近新四軍的地區。我們到吳家橋後,就成為鄰居了。張公任的三縱隊是在南通、海門地區發展起來的,官兵大多是那個地區人,張公任調任後,由啟東人陸洲舫接任。

陸洲舫通過陳玉生來拉關系,我們也通過陳玉生來做他的工作。陸洲舫這人,船戶出身,很重江湖義氣,與連雲港到長江口的“海霸子” (海匪)頗有交往,抗戰以後拉隊伍時,陸部就有不少 “海上弟兄’,我與陸洲舫接觸以後,感到這人直爽,有抗日熱情,易于交往。他有點文化,好像是個中學生,與我說得也投機。

來往兒次以後,陸洲舫通過陳玉生向我表示:要與我們倆“義結金蘭”。我說:"拜把兄弟這套把戲意思不大。”陳玉生說:“他們就相信這一套,什麼黨呀派呀,他們不相信,相信異姓兄弟勝一家。他們腦子裡隻有關雲長,沒有馬克思。”我為這事,專門打了報告,得到了陳毅同志的準許。結拜兄弟時,沒有什麼儀式,由他們準備了大紅文章,上面印着“義結金蘭",“生死同心”之類的字樣,寫上各人的姓名、出生年月,互相交換。

據陳玉生同志回憶:三人之中,我的年紀最小,但陸、陳兩人推我為老大。結拜兄弟之後,别無異樣,但是關系确實大不相同,更親近更密切了,無話不說。

我軍東進直到海邊,海邊就是啟東、海門,何況陸洲舫對海上很熟悉。陸洲舫呢,覺得兩李對他并不信任,有東歸之意。誰知李長江聽到一點風聲後,就要逮捕陸洲舫,張公任回去重任縱隊司令。幸虧有人通風報信,陸洲舫連夜逃到江南,繞道上海,回到啟東。陳玉生部則被東調泰興蛤蟆纖地區。據說因為此事,兩李對我軍表示不滿,認為是挖他們的“牆腳”。陳毅同志為此進行了解釋。至于那個陸洲舫,回到啟東後又拉起一支隊伍,有時陸地,有時海上,半是軍,半是匪。

一九四O年十月底,陶勇同志帶三縱隊到“通如海啟絕健立根據地,又與陸洲舫取得聯絡,改編了他的部隊。可算是當時統戰工作的一個插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