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形容傅抱石山水畫的特點,解衣般礴

《莊子·外篇·田子方》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宋元君打算繪制宋國地圖,需要招募畫師。為了選拔出合格的畫師,宋元君舉辦一次考試。考試當天,大部分畫師看到宋元君都哆哆嗦嗦顯得不夠自信。隻有一個遲到的畫家,大搖大擺走入考場,絲毫沒有在意禮儀。誰也不想不到,最後竟然是這位遲到的畫師成功入選。

原來,宋元君看他充滿自信的樣子,就覺得他是一位名家。然後又派人私下打聽,果真是個名家。這就是解衣般礴的來曆,從宋元君識人善用的故事,後人總結出畫家在創作中的心理要素。創作不能緊張,創作需要自由。當文人畫興盛之後,人們開始用解衣般礴解析畫家創作中的浪漫筆法。

如何形容傅抱石山水畫的特點,解衣般礴

傅抱石 瞿塘峽

到了近現代,抒情寫意依然是山水畫表達的重點主題。傅抱石通過自由筆墨,用圖畫展示出解衣般礴的美感。可以借由欣賞《瞿塘峽》,了解其中的美學情趣。這幅畫是傅抱石後期作品,畫面采用全景式巨嶂山水模式描繪瞿塘峽一帶的壯美大氣。

一般畫家描繪三峽風光,喜歡用俯視的角度,描繪兩岸群山對峙的景色。這樣畫,可以有一種總攬全局的美感。傅抱石筆墨自由,為了表現自由感,他找到了一個新鮮角度。從傳統宋畫山水的章法模式入手,把江水置于畫面一角。他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調動畫面之外的空間。

如何形容傅抱石山水畫的特點,解衣般礴

傅抱石 瞿塘峽 局部

《瞿塘峽》中有傅抱石标志性畫法,抱石皴。這種皴法的誕生,和傅抱石觀察生活有直接關系。天高地厚,水流雲動,這些自然景象,經過高度概括,有了這種新鮮的皴法。傅抱石可以描繪出山石質感,幽深意境,其中包含了自然之道。

自然有兩層意思,包括自在與天然。這就是解衣般礴的最佳注解,有情感表達,也有客觀依據。畫畫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手段,有規矩,有潛意識下的靈動。傅抱石的山水畫帶有明顯的文人畫特征,他始終強調内心的情感沖突。從這個特點就可以看出來,他在創作中強調“自我意識”。他不在乎是否還原,隻在乎是否可以痛快表達。

如何形容傅抱石山水畫的特點,解衣般礴

可以說,解衣般礴就是屬于傅抱石的個性化藝術風格。從《瞿塘峽》可以看出傅抱石的個性,在他之前,沒人可以通過自由塗抹就畫出山的氣質。遠處的高山沐浴在雨水中,雨水幻化成煙霧。迷幻迷茫的感覺,被他用新穎的技法表現出來。新技法從何而來,當然和解衣般礴的創作理念有關。

畫家在創作前,往往隻有沖動,未必有完整的構思。當筆墨與紙張觸碰之後,構思一點點變得完整。在這個過程中,似乎有自然力量指引傅抱石完成創作。他的每一次落筆,都呈現出流動感。動感代表了自由,動感代表了畫家的追求。

如何形容傅抱石山水畫的特點,解衣般礴

欣賞《瞿塘峽》,了解解衣般礴的含義,可以幫助欣賞者體會到傅抱石畫中的淡泊之意。意随筆動,心随意走,筆墨揮灑之間,讓人看到文人畫創作的最高境界——逸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