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的八朝古都,僅以一票之差落選新首都,如今沒落成三四線城市

前言

她風華絕代,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她獨具風騷,四千年的滄桑八朝帝都。這是一個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這裡的風景,透着厚重的曆史韻味,這裡的空氣,沉澱着千年古城的煙火氣息。

"昔餘遊大梁,登于黃華颠。共工宅玄冥,高台造青天"

曾經的八朝古都,僅以一票之差落選新首都,如今沒落成三四線城市

1、 于古于今見衰退

今河南開封古時又稱,老丘、大梁、啟封等等,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 魏國(戰國時期),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都在此定過都,北宋稱此為東京開封府。

先秦時期由于,開封境内有"洧水",春秋時期出版的《詩經》共305篇詩歌,其中中,僅描寫開封當地的詩歌就占了21首,例如《溱洧》、《子衿》、《鄭風》,等等。這與開封的優美風景,輩出的人才脫不開關系。

曾經的八朝古都,僅以一票之差落選新首都,如今沒落成三四線城市

到了兩宋,開封更是變成了舉世矚目的世界大都會,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當時開封城的繁華景象,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并定都開封,宋朝時開封達到鼎盛,是當時東西方人都向往的大都會,是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經濟繁榮,富甲一方,人口更是超過百萬,即便放在今天,百萬人口級别的城市也是不容小觑的,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東華門外,市井最盛,……凡飲食、時新花果、魚蝦鼈蟹、鹑兔脯臘、金玉珍玩、衣着,無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數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歲時果瓜、蔬茹新上市,……諸閣紛争以貴價取之"。

可以看出開封是一個早期就規劃合理熱鬧非凡的一座城市,更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其繁榮程度,絲毫不亞于唐朝的西安城。

曾經的八朝古都,僅以一票之差落選新首都,如今沒落成三四線城市

明清時期,朱元璋曾多次派人考察開封,當年帶兵攻下開封城的徐達也同時建議,定開封為都城,而多次考察的結果也都令朱元璋滿意,最終将開封、應天同時定為首都,實行了"兩京制",,當朱元璋大破元朝首都,南京時已經是同年八月,鑒于形式有變,為了更加友善對全國的管轄,朱元璋再三權衡利弊之後才又改都城為南京,清兵入關,統治了中原後,又大力重建開封城大有一番要以此為都的意味,但最後經過多方面的考察權衡,清朝定北京為都城,從這以後開封的經濟大不如前,手工業,服務業,逐漸衰退。

民國時期,開封府曾被設為市,又多次更改行政級别,日軍侵占開封光複後,開封市又被設為省會,由于遭到日軍的嚴重破壞,開封市在解放時已經是滿目瘡痍。

曾經的八朝古都,僅以一票之差落選新首都,如今沒落成三四線城市

1948年解放軍正式解放了開封市,考慮再三後最終決定将省會設立在戰略環境更為優越的鄭州市,自此以後,一個曾經的世界大都會,變成了一個三線城市。

2、 災難多、豪傑多、名勝多

自古英雄多磨難,自古名城多災患。開封市是一個曆經四千年風雨滄桑,仍然屹立不倒的古城。

先秦時期著名的

"官渡之戰"

就是在開封境内"浪蕩渠"爆發的,這場災難讓開封第一次受到重創,

王粲的《七哀詩》将這場災難描寫的淋漓盡緻"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到了南北朝時期這場戰争帶來的後遺症才完全消除,隋朝時期開封又重制輝煌。由于緊鄰黃河,開封的水災也是從未從未斷過,李自成在起義過程中,曾掘開黃河堤,黃河水灌入開封城,頓時開封變為一片汪洋,人口銳減,開封元氣大傷。辛亥革命時期,開封市也是革命鬥争的重要戰場,為武昌起義提供了有力的支援,1938年開封市被日軍占領,經曆了7年的殖民統治。解放戰争開封市再次經曆了戰火的洗禮。

曾經的八朝古都,僅以一票之差落選新首都,如今沒落成三四線城市

得益于優質的教育,良好的地理環境,深厚的曆史文化背景,開封市自古就是個人才輩出的城市,上到商湯大臣

"伊尹"

、戰國千古縱橫家

"張儀"

、戰國四君子之一

"魏無忌"(信陵君)

三國時期竹林四賢之一

"元籍"

,等等。不僅如此,各大文豪詩人都與開封市結緣,唐詩宋詞中描寫開封,借興開封的更是數不勝數,詩仙太白與開封的緣分極為深厚,例如:

《梁園吟》、《拟恨賦》。

都是李白在開封所作,李白更是娶了一位開封女子,白居易的

《隋堤柳》

,崔颢的

《黃鶴樓》

,這裡例舉的都是脍炙人口,令後世連連稱贊的詩篇,

李煜、範仲淹、歐陽修、蘇轼、柳永、晏家父子、周邦彥、辛棄疾、李清照

等,都在開封市有過傳世之作,這些詩篇創作于開封的鼎盛時期,各類詩詞市令郎滿目,這裡就不一一例舉,這一個樣古風古韻的城市自然少不了文明中外的名勝古迹,史載

"東京城宮苑禦園、寺觀有100餘座.......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園圃,百裡之内,并無閑地......"

,著名的皇家園林——

"艮嶽"

在曆次發掘開封文物和遺迹中以

宋代為主,元、明、清、民初

各代特色齊備。

龍亭、鐵塔、相國寺、繁塔、延慶觀、禹王台、

具有不可替代的曆史文化價值。

曾經的八朝古都,僅以一票之差落選新首都,如今沒落成三四線城市

作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開封館藏和各名勝古迹中儲存着上自漢代、下至民國的各類石刻珍品1000餘件。均被收藏在"開封市博物館"内,得益于此該博物館連續16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3、 為什麼落選都城

曆朝曆代首都的標明都極為重要,這不僅關乎到地方的發展更關乎到國家的存亡,在新中國建立之初,開封市曾與北京一同作為備選城市,但僅僅一票的差距開封市沒能被選上成為首都,其中的原因,大緻可以分為三點:

1、

工業基礎比差

,開封市由于在清朝末年原離改革半徑,依然靠着原來的手工業農業作為經濟來源,民國時期多次被改行政級别,本就工業落後的開封更難以得到發展。

曾經的八朝古都,僅以一票之差落選新首都,如今沒落成三四線城市

2、

戰略位置不是最佳

,雖然開封積累有八朝古都的交通基礎,且緊鄰黃河,但是黃河的航行條件非常有限,其帶來的發展機遇遠遠比不上黃河水災帶來的損失。是以交通不能在備選城市裡最好的。開封市南面幾乎無險可守,對于沿海的控制也極為不便。

3、

不具備建都條件

,雖然開封市是八朝古都,但是自明朝開始開封逐漸走向衰退,到了民國時期開封更是一度衰頹,經濟一蹶不振,相比于北京具備完善的行政機構而言,确實開封市不具備這方面的條件,況且戰争給開封帶去的創傷遠大于北京。對于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來說,選擇一個成本更小的城市作為首都是最好的選擇。

曾經的八朝古都,僅以一票之差落選新首都,如今沒落成三四線城市

4、 開封定将振興

孔令更曾經說過:

"錢隻不過是一個城市的肉,瘦則可肥,肥則能瘦,而文化才是城市的骨。人之骨,一日不可瘦也。"

,開封曆經磨難依然可以屹立千年,靠的不是錢财,靠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就像人的骨頭一樣,是不可能"瘦下來"的,曾經這是個繁榮昌盛的古都,詩香滿地的城市,如今雖然一時不能用錢财與其他一線城市相比較,但其可以依托文化底蘊再創曾經的輝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