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為“三錯四無”的皇帝,鹹豐是如何一步步将清朝推向懸崖的?

任何國家的曆史都是由無數的人和事書寫而成的,這些人中除了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當然也少不了一些膽小怕事的平庸之輩。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清朝的鹹豐皇帝,一個被曆史學家冠以“三錯四無”的皇帝。

作為“三錯四無”的皇帝,鹹豐是如何一步步将清朝推向懸崖的?

鹹豐畫像

鹹豐皇帝本名叫奕詝,是道光皇帝的四兒子。鹹豐兩字的寓意是希望普天之下的百姓能夠豐衣足食。但是,反觀鹹豐的治下,社會局面真是一言難盡,不能說與“鹹豐”二字背道而馳,但也差不了多少。了解了鹹豐的一些基本資訊之後,我們再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三錯四無”。

第一錯,指的是鹹豐陰差陽錯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其實清朝的社會局面從乾隆開始就已經走了下坡路,而道光又是一個沒有什麼大作為的皇帝,在晚年的時候,他選擇繼承人的标準又發生了一些變化,本來皇太子應該是德才兼備,但是道光卻選了隻有德行的奕詝,卻把德才兼備的恭親王奕訢排除在外。結果,鹹豐就這樣草率地當上了皇帝。

作為“三錯四無”的皇帝,鹹豐是如何一步步将清朝推向懸崖的?

第二錯,指的是鹹豐錯誤地逃離了北京城。實話說,道光留給鹹豐的政治局面并不是太好,當鹹豐繼位的時候,整個清朝已經是内憂外患,國内有太平天國運動,外有英法聯軍的侵略。當英法聯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的時候,鹹豐不僅沒有号召軍民一心一起積極抗擊,反而是丢下黎民百姓,帶着顧命大臣和一衆妃子落荒而逃。這一做法無疑是對軍隊士氣的一種打擊,更加助長了英法聯軍的嚣張氣焰。這一錯注定了與英法聯軍作戰時,清軍一敗塗地的局面。

作為“三錯四無”的皇帝,鹹豐是如何一步步将清朝推向懸崖的?

英法聯軍

第三錯,指的是錯選了顧命大臣。鹹豐愛犯錯的毛病,直到快去世的時候也沒有改過來。在熱河行宮中病重的鹹豐為下一任繼承者,開始選顧命大臣,并且把一部分的權力還交給了後宮中的太後,并且後宮中被標明的,擁有權力的人,還可以一票否決顧命大臣的任何決議,他自以為這樣可以防止朝堂上一些大臣擁有太多權力對鞏固皇權不利。

可是曆史告訴我們,正是由于他的這一錯誤決定了才出現了之後慈禧專政的局面。更令人氣憤的是,由于他與恭親王奕訢在立儲上曾有過一些利益争執,是以到最後他的诏書中竟沒有賜予恭親王奕訢太多權力,這真的是大錯特錯。

作為“三錯四無”的皇帝,鹹豐是如何一步步将清朝推向懸崖的?

慈禧

鹹豐帝的三錯我們說完了,接下來我們在說一說為什麼他會被曆史學家稱為“四無皇帝”。這四無指的是什麼呢?無作為,無才能,無遠見,無膽識。縱觀鹹豐帝的一生,我們隻是寄希望于他能少犯些錯,哪還敢要求他有什麼政治作為呢?而且他本人也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特長,文韬是一竅不通,武略更是别提了,連基本的騎馬射箭都做不好。

躲在熱河行宮的那段日子裡,鹹豐不僅不思進取,反而每天流連于煙花之地,最後他還染上了那可惡的鴉片,甚至還沒美其名曰是萬壽如意膏。他逃離紫禁城,不能堅守在京畿重地,可以看出他無遠見。面對英法聯軍不敢背水一戰,隻敢落荒而逃,可以看出他毫無膽識。

作為“三錯四無”的皇帝,鹹豐是如何一步步将清朝推向懸崖的?

熱河行宮

是以說每一個王朝的沒落并不是沒有原因的,大都是決策者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決定,而鹹豐就恰巧承擔了這個角色。鹹豐一系列錯誤的決定,一步步将清朝推向了懸崖,推上了不歸路。是以,一個王朝的繁榮和沒落,決策者的決策起了很大一部分的作用。希望通過這段曆史能夠給我們在成長中帶來一些思考,讓我們知道在遇到困境時,到底該如何選擇才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