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前言

大家好,前幾天我為大家介紹了一些曆史上的人物和他們相關的一些事迹,今天就挑戰一下自我,向大家介紹一場"

戰役

",不是别的,正是号稱"

運動戰範例

"的"

萊蕪戰役

"。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一、 蔣介石——"穩一點,穩一點!"

這場戰役,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國共雙方的算計。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

首先是戰役之初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的算計。1947年1月中旬,國民黨軍制定了名為"魯南會戰"的作戰計劃,旨在消滅華東野戰軍主力,全部占領華東解放區。

蔣介石親自前往徐州部署,其參謀總長陳誠前線督戰。

戰役開始前,蔣介石反複強調,此戰要穩!從紅軍時期就和共産黨打交道的蔣介石,深刻了解着這群人的戰鬥力,正面戰場他們未必是己方的對手,但,那層出不窮的詭異戰術,自己這二十幾萬人可未必吃得消,一不留神就會"陰溝裡翻船"。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是以,他們這次也是做足了準備的!戰術上,國民黨軍糾結部隊,齊頭并進,在各個方向都設立了精銳師避免解放軍偷襲,進攻節奏也是相當穩健的采取

"集中兵力、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避免冒進"

的龜縮式戰法。戰略上,蔣介石調集23個整編師53個旅合計24萬餘人,以臨沂、蒙陰為目标,攜南北合圍之勢欲要逼迫華東野戰軍進行正面決戰,以絕對優勢取得勝利。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二、包圍與反包圍

做足了準備的國民黨軍确實不好對付,齊頭并進的架勢恨不得兩個人內建一個人,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

,看到這一長竄名字,懂的都懂,可想而知華東野戰軍的戰鬥力絕對不弱,甚至可以說強的離譜。但,饒是如此,面對國民黨軍的龜縮戰術也是有些無從下手。1947年1月26日,華東野戰軍集結50個團的兵力拟定在魯南進行決戰,但敵人十分穩健,幾次試探之後發現硬是無從下手,軍委決定,放棄國民黨軍南線推進的敵軍,反包圍孤軍深入的第2"綏靖區"副司令官

李仙洲指揮的第46、第73、第12等3個軍。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有些人開始暈了,不過不慌,我再仔細講講,前面提到那隻

"齊頭并進,穩紮穩打"的部隊就是從南線推進的國民黨軍整編第19軍軍長歐震和他指揮的8個整編師以及20個旅。

因為抗日戰争的關系,共産黨成了北方最大的赢家,解放軍在北方的影響力和号召力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而國民黨的勢力則被壓縮到了南方,另外,不巧的是此次戰役發生在山東,靠近中國以北的地方。是以,國民黨軍要在勢力影響薄弱的北地對共産黨形成南北合圍之勢,

勢必要有一支軍隊孤軍深入。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李仙洲集團軍

就是這樣作用的一支隊伍,中共中央打定主意殲滅他,而為了鼓勵他,不至于提前跑路。

中共中央軍委借着"魯南戰役"向蔣介石軍部傳出一個假情報,造成蔣軍雖然沒有達到殲滅華東野戰軍的目的,卻成功給予對方重創,如今的華東野戰軍以是強弩之末的假象,又在臨沂以南構築三線陣地,擺出決戰架勢。

除此之外粟裕又派遣了兩支騷擾阻擊的隊伍混淆視聽,其一是阻擊北進的國民黨第74師的成鈞7縱所屬的19旅,其二是以諸般操作混淆視聽的魯中軍區第二分區3個團,具體操作就是拉虎皮扯大旗,增竈減竈。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這一拖就是5天,時間來到2月15日此時華東野戰軍以秘密北上5天時間,戰略轉移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一切準備悉數就緒,粟裕與陳毅随即聯名指令牽制、阻擊南面歐震集團的部隊撤出臨沂,同時下達圍殲李仙洲集團的作戰預備指令,而國民黨軍果然中計,一度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急令龜縮在

萊蕪

的李仙洲部出擊合圍華東野戰軍。相較于國民黨軍部的急切,

山東軍管區司令王耀武

要冷靜的多,他

通過情報察覺到華東野戰軍正隐秘的向北方轉移

,他開始擔心起自己手下李仙洲的安全,不顧蔣介石和陳誠的再三指令,下令新泰、顔莊兩地部隊星夜北撤。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這兩支隊伍的撤退立即引起了,粟裕等人的注意,早有預料的粟裕對此并不奇怪,兩人隔空鬥志,粟裕賭的是王耀武有所察覺但不太确定,李仙洲的第一次撤退,試探多過逃命!而此時華東野戰軍各部尚未完全抵達預定伏擊圈,貿然出擊隻會打草驚蛇,随即下令各部依舊隐秘行動盡快抵達預定地點。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三、剿滅

他們的動作再度引起了王耀武的注意,弄清局勢後,王耀武果斷下令46軍和73軍星夜北撤,73軍77師自張店經博山南下撤退。

到手的鴨子還能讓你飛了?他粟裕可不信這個邪。當即決定于2月20日出戰,先剿滅博山的73軍77師再回頭吃下李仙洲的主力部隊。

一夜之間,李仙洲77師全數覆滅,77師師長田君建當場殉職,李仙洲這下慌了神,連忙寫信向自己的上司王耀武求援。另一邊,取勝的解放軍部隊立馬投入對李仙洲的正面戰場,而華東野戰軍的其餘部隊也完成了對李仙洲部的合圍之勢。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收到李仙洲的來信,王耀武考慮對策的同時急忙将消息上報給了蔣介石,對于當下局面他認為,這種情況下固守城池絕不是一個好選擇,當下唯有集結兵力合力突圍,才有一線生機!

收到王耀武消息的蔣介石這才知道自己中計了,來不及懊惱,當下也隻好按照王耀武的計劃進行,他聯系了空軍對北撤的軍隊進行空中掩護,向上帝祈禱這隻軍隊安然歸來。

而收到王耀武回信的李仙洲,此時早已吓得六神無主,退路和陷阱傻傻分不清楚,慌忙撤退間一頭紮進了粟裕精心設計的包圍圈。當他反應過來時已經深陷其中,再無回天之力,而粟裕則從容排程,徹底将李仙洲的反撲壓倒,赢得了這場"萊蕪戰役"的最終勝利,并成功

将敵中将李仙洲活捉。

萊蕪戰役,華野合圍李仙洲集團,粟裕将軍連發軍令,活捉敵方中将

總結

本次戰役,解放軍在粟裕等人的統籌上司下僅以6000餘人的傷亡将殲滅了十倍己方傷亡人數的敵人。雖然打了一場大勝仗,但,内戰本身就是失敗的,無論誰輸誰赢,這場戰争本身就是失敗的,因為無論勝利還是失敗雙方傷亡的都是自己的同胞。隻能說政見不同,不堪為謀。戰争是守護和平的最後手段,但他絕不是唯一手段,珍惜眼前的和平,時刻準備着以戰争捍衛和平,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正如我國外交官員在國際上發表的聲明一樣——我們絕不主動挑起戰争,但絕不畏懼戰争。

我認為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謹記——戰争是為了最後的和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