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參加清軍、北洋軍之人,60歲參加八路軍,77歲成我軍最年長中校

他十九歲參軍,三十歲學醫,先後給李鴻章當過勤務員,給袁世凱當過團長,在段祺瑞手底下當過邊防軍。最後為了抗日,六十歲的他把入黨申請書包在棉襖裡,帶着義子一起沖破日寇的重重封鎖,冒着槍林彈雨走了一天一夜,參加了革命。

曾參加清軍、北洋軍之人,60歲參加八路軍,77歲成我軍最年長中校

四十年代,年過六旬的他,跟随一二〇師三五九旅到達了陝甘甯邊區。他爬山越嶺找草藥,夜以繼日制藥方,救治了一大批當地軍民,深受士兵和百姓們的愛戴。

離開的時候,

《解放軍日報》連續七天發表文章,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為表謝意,三五九旅旅長王震親手贈送給他一件皮氅。

解放後,他奉命建設南泥灣,得到毛主席親自接見。謝覺哉贈詩誇他老當益壯,說他是:花果山中一老猴。1955年,他被授予中校軍銜,他就是共和國最年長的中校——蔣維平 。

暴脾氣的老中醫

蔣維平1878年出生于河北省房山縣一個普通窮人家庭,少時砍柴、種菜,還在估衣店當過學徒。19歲的時候,蔣維平視李鴻章為偶像,參加了他的“洋務軍”,滿心以為跟着李鴻章幹,可以救中國。沒想到幹了一陣勤務員工作後,蔣維平覺得清軍内部十分腐敗,救國的事,完全沒有指望了。而他對李鴻章本人,也産生了一些不好的看法,于是就離開了軍隊。

曾參加清軍、北洋軍之人,60歲參加八路軍,77歲成我軍最年長中校

後來,他又跑到袁世凱的北洋軍中當兵,因為能吃苦,外加不怕死,很快當上了一名副團長。

但是蔣維平生就一副火爆脾氣,眼底揉不進沙子,更看不慣軍隊中的人胡作非為。有一次,騎兵一旅一團的團長調戲一個十四歲的姑娘,被他知道後,他就約了一幫人把團長暴打了一頓,結果他就被軍隊除名了。

後來,蔣維平又跑到段祺瑞的邊防軍中幹過一陣。但是軍閥打來打去,不打洋鬼子,隻打自己人。蔣維平一氣之下,又不想幹了。回到家鄉後,他想起從前軍中的兄弟們,因為作戰時受了一點點輕傷,得不到及時救療,感染加重,最後白白送了性命。

于是回到家鄉後,他就開始四處拜師學習中醫。

蔣維平在學醫上頗有天分,他一邊耕地,一邊自學,再加上一些名師的指點。不過三四年間,就小有所成。

五四運動爆發後,蔣維平先是跑去參加學生運動。完了回頭就在村中辦起了“紅十字醫院”。持續三個月時間,免費給村民治病。

九一八事變之後,他又收留了一名東北流亡青年,将他收為義子,改名蔣志剛。1938年,有一支八路軍的抗日隊伍路過河北房山。蔣維平聽說了,就高興地拉着蔣志剛邀他一起參軍。蔣志剛知道他老人家的火爆脾氣,什麼都沒說,就同意了。

曾參加清軍、北洋軍之人,60歲參加八路軍,77歲成我軍最年長中校

父子兩人經過一天一夜的長途跋涉,終于到達了八路軍駐地。

八路軍的負責人包森認為:蔣維平年紀太大。想請他回去

留下蔣志剛。

蔣維平當即兩眼兒一翻,站在八路軍駐地門口“慷慨陳詞”,發表了一通愛國演說!

包森沒有辦法,就向上級宋時輪請示,宋時輪最後同意留下蔣維平。

六十歲參軍的熱血“老八路”

八路軍最講究軍容、軍紀了,當兵的一般不允許留大胡子。但是

蔣維平是清朝走過來的老人,他借口不會用剃刀,堅持不刮胡子。

上司們看他年紀那麼大,笑了笑就算了。最初上司們不同意他上前線,但是他非要堅持上前線,因為他學醫的目的,就是為了救死扶傷。

1938年10月,蔣維平被調到王震所在的部隊。當時部隊考慮到他年紀很大,怕他行動不便,就給他配了一匹馬。恰好當時因為敵人封鎖的原因,缺乏西藥,是以蔣維平沒事就騎着去馬上山轉一轉,到處找草藥,又向山裡人打聽治病的偏方。

抗日戰争時期,

經蔣維平精心搜集、整理出來的消炎、治療瘟疫、傷寒等病症的民間草藥和藥方,共計達300餘種。

後來在三五九旅圍殲日軍的五台山戰役中,蔣維平七天七夜不下火線,親自熬制湯藥,救治傷兵。用他親制的丹方給戰士們止血、消炎、防止化膿感染,極大地降低了作戰人員的死亡率。

曾參加清軍、北洋軍之人,60歲參加八路軍,77歲成我軍最年長中校

後來,蔣維平調往延安。臨走之時,當地的百姓和戰士們萬般不舍,于是在《解放軍日報》上連續七天發表文章,表達感激之情。1942年,蔣維平又響應毛主席的号召,到“南泥灣”、“九龍泉”開荒種地。擔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團農場長。

他每天起早貪黑,和年輕人幹一樣多的活,不怕苦,不叫累,精神頭比普通年輕人還要好。是以謝覺哉寫詩誇他說:

兵農禮樂般般會,手腳心神件件憂;九州踏遍歸玄圃,花果山中一老猴。

1944年,蔣維平作為陝甘甯邊區的勞模,去延安參加了“英模大會”,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和表彰。

第二年,他又擔任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分院副院長。帶領手下的醫護人員,在石家莊戰役中,救下受傷軍民1200餘人。

蔣維平在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和三級獨立自由、三級解放勳章,本來參加授銜儀式是一件非常莊嚴的事,大家都把胡子刮得幹幹淨淨,儀容收拾得整整齊齊。但是,

上司知道蔣維平的特殊經曆以後,特批他不用刮胡子。

于是,這才有了如今我們在照片上看到的白胡子老軍醫的樣子。

曾參加清軍、北洋軍之人,60歲參加八路軍,77歲成我軍最年長中校

1948年的時候,組織勸蔣維平退休,他不肯。後來,他又調到張家口陸軍醫院工作。1964年,蔣維平積勞成疾,與世長辭,享年86歲。

結語

蔣維平一生勤儉節約,解放後在醫院工作,就在醫院後面的空地上種花、種菜。他說,這樣既美化了環境,又可以讓大家改善生活。

蔣維平一直把當年在“南泥灣”開荒時用的鐮刀、九齒釘耙挂在家裡的牆上。提示家人“憶苦思甜”,生活好了,也不能忘本。

因為經常和年輕人一樣鍛煉自己,是以他看上去總是那麼老當益壯、精神飽滿。

參加革命二十五年,蔣維平一直信仰堅定,一往無前,組織指向哪裡,他就走到哪裡。他對待本職工作認真,對待家鄉也十分慷慨,多次給家鄉捐資捐款,免費義診。

在他去世以後,張家口地區的各界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儀式,參加公祭的各界送葬群衆近萬餘人!

繼續閱讀